高中陽 馬志國
摘要:水土流失問題已經嚴重威脅了我國居民的生存以及發展,并且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討論。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復雜的自然環境因素以及長期濫用自然環境資源,導致了我國大部分地區存在著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本文對我國的水土流失問題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我國水土保持工作的狀況以及進展進行了探討,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并對以后的工作方向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生態環境;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1.引言
水土流失問題是我國環境部門一直以來都在關注的環境問題。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風力以及重力等外界力量的持續作用之下,一些山區所在地、丘陵區以及風沙區等多種水土資源地區以及土地的生產力等多遭受的破壞以及損失。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多山區的國家,我國所擁有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以內,其中百分之七十為山區面積,即我國大部分的國土面積都被山區面積所占據。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復雜的自然環境因素以及長期的濫用自然環境資源的惡習等,導致了我國大部分地區存在著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另外,我國的水土流失問題形勢嚴峻,表現為水土流失的強度很大,并且經過多年的環境治理等補救措施之后,我國的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即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并沒有被有效遏制,目前而言我國環境問題普遍存在的現象是:邊治理邊破壞,這種現象的存在嚴重制約了我國環境治理的效益,因此,水土流失問題仍然對我國的水土資源以及我國的生態自然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故而,水土保持工作依然是我國政府列入基本國策的工作之一。
2.淺述我國水土流失以及水土保持問題現狀
水,是生源之源。水,是維系自然生態環境系統的基本因素,生態系統的功能發揮離不開水,我國社會經濟系統的發展也離不開水,水是一種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在農業的發展當中,水的作用相當于農業的命脈,水在產物的生長當中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為有了水資源作為發展農業的基礎,我國的農業發展才相當迅速,豐富的水資源是支撐我國國家經濟的命脈所在,農業的穩定發展以及經濟的攀升,都離不開寶貴的水資源。我國北方缺水,全國大部分的旱地農田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集中在我國的北方地區,我國北方地區的干旱以及半干旱地帶由于氣候原因,自然降水不充足,并且降水的分布不均勻,地表水量嚴重缺乏。由于缺水問題以及人工破壞問題造成的耕地土壤風蝕、沙化以及水蝕等現象十分嚴峻,大部分地區都面臨著土壤質量的退化,每天都頻頻發生干旱災難,因此其農業的生產量以及農業的經濟效益都面臨著長期低而不穩定的局勢。再加上傳統落后的耕種方式以及落后的耕作制度等,都進一步加劇了我國北方地區土壤侵蝕以及水土流失和退化的問題,這些問題也一度成為了制約我國北方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經濟增長的主要瓶頸之一。
我國水土流失的情況主要具有以下幾種特點:首先,水土流失的分布范圍比較廣,水土流失的面積也比較大。根據最近公布的全國第二次遙感調查結果所示,我國的水土流失面積已經達到了三百五十六萬平方公里,占我國全部國土面積的百分之三十七左右。另外,我國水土流失的侵蝕形式多樣,其類型也比較復雜。水力侵蝕、風力侵蝕以及凍融侵蝕,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蝕的特點各異,相互作用,其成因十分復雜,不同地區有著侵蝕類型的不同特點以及作用。我國的土壤流失現象十分嚴重,根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每年所流失的土壤量高達五十億噸。在長江流域土壤的年流失量為二十四億噸,黃河流域每年進入黃閣的泥沙含量高達十六億噸。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展了比較大規模的水土保持工作以及將水土保持工作作用工作重心的生態環境建設工作,同時也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我國對于不同地區的水土流失所形成的機理以及水土流失發成的過程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等對當地區域所在成的生態環境的惡劣影響等作用做出了比較合適的分析與研究,并且初步探索出了我國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水土流失方式和類型以及規律等等。在水土保持工作的應用于研究方面,我國試驗性的推廣了以改變小地形的高效利用模式,利用水土資源作為主要的耕作措施。同時,我國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對水土保持工作給予比較強勁的支持,這些制度的頒布都有利于我國水土保持工作的規范化。我國的水土保持工作仍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人們的水土保持意識以及相關的水土保持的法制觀念比較淡薄,許多地區以言代法的現象經常發生。隨著現代化建設的興起,在我國的山區、丘陵區以及風沙區等地的各項基本建設等都相對的忽略的水土保持工作,任意的開挖破壞地表的植被等,從而破壞了水土保持的設施,加劇了水土流失問題。在我國的水土流失地區,人口的環境容量持續下降,因此人口、土地與環境問題都日益突出;另外,我國針對水土流失問題的治理工作投入嚴重不足,導致了治理的速度十分緩慢,因此遠遠不能夠適應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并且,我國在水土保持方面的科研以及技術的推廣都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比,由于科研經費不充沛,因此制約情況比較嚴重。
水土保持是我國的立國之本,是維系我國產業發展以及人民生存的重要工作,也是人類一直以來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是社會發展必須依賴的條件。目前,水土流失情況已經成為了我國最大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嚴重的阻礙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制約了我國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未來,我國的水土保持工作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有:首先應該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作為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水土保持的進展一定會成被廣泛關注的重要舉措;另外,應該加強我國的水土保持的監測工作,建立我國水土保持的管理信息系統,并定期公報監測結果;并且還應當加快我國的水土保持產業的發展,水土保持的產業化是在環境的綜合治理以及開發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水土流失應當從溫飽走向富裕,將低效的治理或者是無效的侵蝕地區的改造轉向高效的優質入地的培育,從而能夠發展具有其特色的產品。在我國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設當中,一方面要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工作的規劃的目的相結合起來,將長遠的利益與眼前的利益結合起來,把未來與現實結合起來,從而對水土保持產業提供較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向道友,騰云城,黨修輝.對我國水土保持現狀的研究[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0,16(1):82-93.
[2]唐克麗.中國水土保持[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高中陽(1996.07.02-),男,漢族,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身份證號:130428199607020015,本科生,研究方向:水利水電工程
馬志國(1996.10.20-)男,回族,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身份證號:640324199610200454,本科,研究方向: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