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俠
摘 要:現如今,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一定不足,其不僅阻礙林業工程建設進程,也影響了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為此,在相關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要重視生態概念的引入,積極提高林業工程的生態價值。本文基于有效分析,簡明闡述了相關問題,提出了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策略,希望分析能夠不斷迎合新形勢發展,以確保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能夠取得一定的經濟、生態收益。
關鍵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問題;策略
引言
現如今,生態環境質量的提高與林業工程建設緊密相關,為確保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水平不斷提高,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有效總結經驗,不斷提出可行的建設策略,從而保證國家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能力不斷提高,以進一步穩定社會發展,從而確保人們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空間,實現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真正意義。
1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林業已從單純為社會提供物質需求發展成為滿足社會生態環境與人類精神需求。我國林業的發展經歷較為曲折,從廣袤的森林資源到經任意砍伐資源破壞,再至森林資源的恢復、重建、發展并逐步繁榮,林業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對于林業僅提供木材功能的思想逐漸弱化,林業的生態作用對區域環境的改善功能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建設林業生態工程,不僅滿足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而且有利于為將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貢獻一份力量。建設林業生態工程能滿足經濟發展所需的森林資源,調節森林所在區域甚至社會的生態環境,保障物種的多樣性,通過一定手段保護自然文化遺產,在經濟和生態雙方面滿足人類的需求。
2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問題
2.1對林業生態工程發展缺少正確的認知觀念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是一項周期長回報高的技術工作,對人們的生存發展有著長效積極的影響。但在現實過程中很多人缺乏對林業工程建設的正確認知,僅僅看到了其復雜工程周期長的一面,卻沒有意識到林業工程建設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地區在進行具體的政府規劃時,并沒有將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納入其中,結果使得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工作進度緩慢,無法實現其具體的作用。
2.2林業工程規劃困難重重
林業工程分布較廣,涉及全國各個地區。而且林業工程包含面廣,涵蓋了保護森林資源、治理水土流失、林業產品的加工及處理等工作。所以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管理比較紛雜,管理中存在許多困難。因對各區域的真實狀況了解力度不夠,與資源保護、治理等各方面因素整合力度不夠,所以,往往導致工程的策劃方案、布局規劃等許多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使得生態環境與經濟收益都大打折扣。
3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應對策略
3.1引入市場機制加強林業管理
市場經濟在中國已經發展多年,其經營模式所帶來的“好處”非常可觀,在進行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也要積極引入市場機制,以此加強林業的整體管理。引入市場機制需要在建設地提升林業的整體培育規模,針對建設地的水文地質條件和環境氣候條件改良規劃樹種,培植出適合建設地條件生長的樹種(包括對于水文地質條件的適合以及社會人文環境的適合)。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綜合考察建設的各方面因素,進行全局化的規劃和布局,確保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科學合理性。最后,要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管理工作,提升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3.2加強資金方面投入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具有較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發展意義重大。而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如何解決好生態與經濟的關系。國家財政加大對于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確保林業生態經濟穩定發展,引領林業生態經濟發展的方向是必要的。加強林業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林場危舊房改造,建設林業監測站、林木良種繁育基地、基層林業工作站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也是必需的。讓大部分有能力有意愿“不靠山也能吃(用)山”的社會力量活躍起來,激活這部分社會資金的踴躍投入,實現林業生態經濟建設的共建共享才是最大的動力發動機。因此,政府加大對林業技術研究單位和個人對林業生態項目專項研究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對有關林業生態及林業經濟結合理論方面研究的投入,為有效開展第二輪的林業改革提供確切有效的指引,與硬件方面的投入一樣重要。
3.3技術方面
林業生態工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支持林業生態建設保護,實施林業重點生態工程保護措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做好天然林保護工程管護、國家級公益林管護工作。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要更多地向內陸地區發展,為改善內陸環境不懈努力。
其次,要科學進行林分修復和撫育。在退化林分修復工作方面,根據現有林分的退化程度,采用補植補造的方法,對林地因退化而導致的林隙較大,形成臨窗或林中空地較多的林分進行修復。在森林撫育方面,以中央下發的森林撫育政策文件和《地方標準森林經營技術規程》為指導,按照“去劣存優,砍小留大,密間稀留”的原則,及時組織技術人員負責技術指導,全程跟班監督作業,通過多年撫育來提升林分質量和完善森林功能。只有森林覆蓋率提高了,林分質量提高了,才能推進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型,延伸林業產業鏈條。
此外,在原始森林生態荒廢區以及中部地區和西北干旱地區進行生態建設時,切忌盲目制訂設計方案,規劃設計前組織充足的力量對所在地的現有生態狀況進行充分的調查分析,有重點地確立該地的水原儲蓄中心點,以該中心點為生態原點,根據植物生長及蓄水能力發展情況,逐年以此為生態輻射中心區有計劃地進行生態建設。
3.4人力方面
人才是林業生態工程有效發展的內在動力,要實現林業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必須加強林業科技人才培養,鼓勵更多行業的專業人才進入林業生態及經濟建設中,解決林業人才結構過于單一、林業人才綜合素質偏低的問題,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各地要支持實施科技推廣項目,支持建立一批林業科研基地和中心,開展新一輪林業青年科技英才培養,實行掛職干部互派。各相關省市還可在科技發展、創新園區、基地平臺、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及人才建設等方面與受援地區密切合作,為地區林業生態經濟發展奠定人才基礎,確保林業生態及經濟發展與時俱進。
結束語:
總之,為保證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水平不斷提高,需要從實際入手,明確生態林業的建設關系到人們生活質量,也與國家經濟發展緊密相連。可以說,林業生態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必然能夠改善人們居住環境,有助于調節氣候。基于新形勢下,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提高認識,從而不斷總結有效的工作經驗,認真思考工作流程,從而促使林業生態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蒲東祥.淺談新形勢下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J].農技服務,2016,33(04):157.
[2]相建德.新形勢下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J].企業導報,2016(01):197+111.
[3]沈偉東.如何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及其發展對策分析[J].北京農業,2015(27):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