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傳獻 李興可
摘 要: 在工程建設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以質量為核心的非價格競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質量管理水平的高低對工程整體質量起決定性作用。為此,本文在充分了解工程項目質量管理概況的基礎上,對工程項目施工質量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質量管理水平提升的對策,僅供參考。
關鍵詞: 工程項目;質量管理;概況;影響因素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發展程度的不斷提高,對于工程項目的建設投入也在逐漸加大。工程項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出來,尤其是在質量管理方面,通過有效的質量管理手段,能夠有效的提高項目投入使用之后的安全性。現階段,工程項目建設具有周期長、工程量大的特征,其中的人員、材料、機械等多項因素都會對施工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必須加強質量管理。在EPCM模式下,工程質量管理逐漸趨于規范化和法制化,主要強調以預防為主,建立起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減少在施工中出現的材料損耗以及質量問題,有效的延長了工程項目的使用壽命。
一、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概況
就廣義而言,在工程項目的決策、設計以及施工的全過程都在質量管理的范疇之內。具體應用的過程中,主要側重于施工階段的質量管理與監督,減少潛在的安全隱患。現階段工程項目建設規模大,投資金額多,為了規避事后檢查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應當轉變為以預防為主,從整體上提高項目質量。就時間坐標而言,不同施工任務的銜接構成了整個項目實施流程,應保證分工接口的順暢,降低扯皮內耗現象出現的機率,將相互監督機制建立在流程鏈條之上,實現各個環節的有效監督。
二、影響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的因素
1、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主要體現在管理者的素質、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及服務人員的質量觀念。管理者的素質與工程施工質量成正比關系,當工程建設企業管理者具有較高素質,其決策能力就強,這樣就能制定完善的質量管理制度,同時能夠做好質量監管工作,對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就能提供一個強有力的保障。當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較高時,就能具備良好的工作態度,在施工過程中就會嚴格按照施工要求進行施工及操作。當服務人員具有良好的質量價值觀時,就能做好工程施工技術及生活服務工作,以優質的服務,間接地為工程質量的提高提供一個可靠的保障。
2、材料因素
作為工程施工的基礎條件,施工材料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工程的整體質量,如施工材料與施工要求不相符時,也無法確保工程的質量。一般情況下,工程施工規模較大,所涉及的施工材料種類較多、用量大,如選用全面檢查的方式,則難度較大,這種情況下,可以選用抽樣檢測的方式來對其質量進行有效檢測,這種方式的缺點為容易出現疏漏。
3、方法因素
施工過程中的方法,指在工程項目整個建設周期內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工藝流程、組織措施、檢測手段和施工組織設計等。在方法上將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不嚴格執行已經制定的施工組織設計,不能遵循施工標準及規范進行作業,在施工過程中不重視施工管理,沒有對會出現的問題作出有效的預防措施,不能在問題出現后進行及時處理。尤其是不能確保施工方案的正確性,這些因素的大量存在都會對工程質量造成極大的直接。
4、環境因素
對工程項目質量造成影響的環境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工程技術環境(工程地質、水文、氣象)、工程管理環境(質量保證體系、質量管理制度)、勞動環境(勞動組合、勞動工具、工作面)及人文環境(當地的風土人情、社會治安、富裕程度)。在工程質量管理中,環境因素具有復雜性、多樣性,這些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
三、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管理對策分析
1、前期質量管理與控制
(1)項目設計階段
工程項目的設計為后期施工具有指導作用,是加強質量管理的有效的手段。設計部門需要進行施工現場的勘察與測量,明確工程建設的難點,并以此為依據選取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技術,形成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在設計工作完成后,由質量管理組通過對不同方案的比選,確定最佳的設計方案。同時審核方案的可行性。包括設計標準、結構選型以及設計參數等方面的指標是否滿足要求,及時發現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2)項目招投標階段
在項目招投標階段主要是審核投標單位的資質、經驗等硬性指標,采取相應的措施防范某些企業為了達到中標的目的過分壓低投標報價的行為,避免出現不合理報價的現象。在評標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工程施工的技術難度、工程量等因素制定出相應的評標辦法,確保中標單位具有較強的技術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工程項目建設施工的質量。簽訂合同的過程中應明確雙方的責任與義務,嚴格規范施工單位的行為,減少在其中存在的操作失誤問題,提高工程項目建設施工質量。
2、施工階段質量管理與控制
(1)建立信息溝通機制。在項目質量管理工作中,信息的溝通傳遞是一項重要內容,建立完善的信息溝通機制能夠保障各部門之間實現信息高效傳達,充分掌握不同階段的施工任務以及進度,確保項目施工能夠順利進行。結合筆者實踐經驗,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可定期召開項目控制會,總結此階段的工程進度及質量情況,審核是否與設計要求保持一致,如果施工進度出現較大偏差,應對具體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2)建立質量保障體系。在EPCM工程質量管理模式中,應針對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將管理因素作為質量管理的重點,規避事后檢查方式中存在的弊端。主要將預防作為主要的控制手段,防止出現質量不合格的工程,不僅能夠減少材料的損耗與浪費,也有效降低了工程項目成本。注重過程管理,對施工階段對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進行有效控制,進而加強工程項目質量的管理。同時在每個環節施工完成之后按照標準進行質量檢測,及時發現潛在的質量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減少在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3)加強監理工作控制。在項目建設施工的過程中,監理工作對于質量質量也有著積極意義,應保證監理服務的水平滿足施工要求。基于EPCM質量管理模式,工作月報以及現場監督是控制監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在工作月報中,詳細體現了該階段內項目施工的實際情況以及質量檢測的結果,并對檢測數據進行了整理與分析,能夠為工程項目的質量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資料,以此為依據有針對性的加強質量管理工作。利用現場監督來規范監理單位的工作行為,并督促對質量問題的處理,最終實現項目質量管理的目標。
3、后期質量管理與監督
嚴格按照相關的標準進行現場質量驗收工作,對項目的各個部分進行質量檢測,這是質量管理工作中最關鍵的環節。對于質量達不到標準的部分,由質量管理組出具書面通知,提出相應的整改要求。施工單位進行整改之后二次報驗,若二次驗收仍存在不合格之處,應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同時加強竣工資料的管理工作,由監理及施工單位提供完整的驗收文件、技術文件等,保證工程質量的驗收能夠順利進行,同時也為后期的管理維護工作提供依據及支持。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工程項目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工程建設行業生產方式及組織結構形式也產生了極大的變化,質量管理作為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快速發展,為此,必須重視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工作,有效提升質量管理水平,為實現質量管理的社會、經濟效益提供可靠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國祥,王其.淺談工程項目質量施工管理[J].科技信息,2009(12).
[2]付華杰;崔希望;李敬巖;;淺談施工項目的質量控制[A];河南省建筑業行業優秀論文集(2009)[C];2009年.
[3]楊波,楊俊峰.淺談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J].民營科技,2012(26).
[4]周柏清;監理工程師如何加強建筑工程結構施工質量監理的幾點探索[J];中國房地產業:理論版;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