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力
【摘 要】隨著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建筑企業不斷的增加,承建任務量的競爭強烈,低價中標仍然存在;建設單位投資費用的控制,設計中安全可靠性系數相對降低,導致結構板引起諸多的投訴,作為施工單位應做好混凝土結構的質量控制,確保結構安全性,給人們一個安全舒適生活環境。
【關鍵詞】泵管砂漿、板中垃圾、項目管理、結構安全
一、引言
近年來小業主裝飾階段投訴板厚、混凝土中垃圾、結構板下泵管砂漿等不符合設計要求漸年增加,投訴后企業處理費用相對較高,少至幾萬多至幾十萬;為了減少投訴作為施工單位應從頭抓起,確保工程板厚結構安全性,提高工程質量,給住戶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
投標期費用控制:投標期期間應嚴格按照規范計價規定,合理報價,不得低于成本價,不正當競標,中標后降低工程質量,偷工減料等現象從而獲取利潤,應保證工程質量前提下,合理節約降低工程成本。
二、高層建筑施工質量管理原則
高層建筑施工質量管理就是為確保合同、規范所規定的質量標準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檢測、監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開展質量控制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一)質量第一
社會主義商品經營的原則是“質量第一,用戶至上”,建筑產品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高層建筑更是如此。欲將質量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必須加強質量管理,加強質量第一的觀念。
(二)以人為核心
毫無疑問,人的因素是影響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工程的操作者。因此,要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工程參與人員的素質,工程質量才有保障。
(三)預防為主
工程項目的單一性決定了工程質量管理應該事先對影響工程質量的各種因素進行控制,做好事前控制。工程實踐表明,工程質量預防措施是否全面,是否能加以貫徹執行,是決定最終工程質量優劣的關鍵因素。
(四)堅持質量標準
工程質量是否符合合同規定的質量標準要求,應通過質量檢驗并和質量標準對照,才能對一項產品的合格與否做出判斷。所訂立的質量標準是長期工程實踐和幾代工程師智慧的結晶,必須堅持這些質量標準才能少犯錯誤,盡可能將工程質量提高到一定水準。
三、結構板厚度控制
1.施工過程控制:對板厚重點監控,過程把控。澆筑前檢查模板的標高,鋼筋的保護層,確保在板厚在受控范圍內。澆筑過程中按照標高點澆筑,控制鋪設混凝土厚度,過程中采用鋼筋扦抽查混凝土厚度,確保板厚符合規范及設計要求。
2.板厚檢查:第一次澆筑完成后,及時對首段進行抽查,抽點要求:房屋四角內50cm及四角對角中心點各抽查一點,每間至少5個測點,并計算測點合格率,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對檢查結果進行分析,超過允許值時找出原因,制定措施,并組織澆筑工人進行交底,如何被免超值的出現,如何防控。
3.國家規范對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要求
國標《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對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作了詳細說明。在執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中,第5.5節鋼筋安裝要求:鋼筋安裝位置的偏差應符合表5.5.2的規定,其中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偏差應符合基礎偏差10mm。第10章第10.1.2條規定:“結構實體檢驗的內容應包括混凝土強度、鋼筋保護層厚度以及合同約定的項目。”第10.1.6條明確:“當鋼筋保護層厚度不滿足要求時,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監測機構按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進行檢測。”這一系列針對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條文,體現了鋼筋保護層厚度在《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保護層厚度是對混凝土結構質量進行檢驗的重要依據。
四、混凝土潤泵砂漿使用與控制
混凝土澆筑一般均需要采用泵管運輸到指定的位置,澆筑時往往均需要采用水泥砂漿潤滑泵管。由于職工便于方便將砂漿直接澆筑結構中,潤管砂漿強度與混凝土強度相差甚遠,影響裝飾層的凝結,因結合層強度偏嚴重的造成天棚整體掉落傷人現象,存在結構完成,影響住戶的正常生活。
采用泵送混凝土時,潤泵管砂漿應采用同混凝土標號砂漿,并采用單車運輸,嚴禁將潤泵砂漿與混凝土拌合物同車運輸。使用時,由泵將砂漿輸送至澆筑點時采用專工具,將砂漿收集,并運到鋼筋保護制作點,以便重復利用。
混凝土澆筑前應專人看管潤泵材料的處理使用。嚴禁將潤泵的材料澆筑在混凝土結構內。在實踐工作中,將潤泵砂漿澆筑在混凝土結構內,尤其結構板底,是造成混凝土梁、板、墻、柱底部夾渣、開裂或局部強達不到設計要求嚴重質量缺陷的重要成因。
澆筑前檢查模板標高、幾何尺寸的同時加強檢查模板內建筑垃圾的清理工作,采用吸塵機將板內垃圾清理干凈,對一些稍大的采用人工清理,往往施工過程中采用布料機進行澆筑混凝土,布料機采用木方墊腳,布料完成過程中移位時,將木方遺留在混凝土結構板中,從而減少板厚,造成不安全因素。實踐施工過程中,對布料機墊腳作為重點監控,專人負責、檢查。
五、項目管理方面
除上述施工過程中重點監控板厚、垃圾清理、潤泵砂漿合理使用外,還對原材料的質量的控制、配合比的監控、運輸過程時間監控、振搗、養護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工作。
原材料:由于現在市場都采用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質量也是影響混凝土質量的主要原因,水泥強度檢測等,砂石級配合理,特別摻合物摻加對混凝土強度影響。作施工單位應對商品混凝土供應單位進行不定其抽查,確保原材料質量處于受控狀態。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進場應檢查:原材料檢測報告,當期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同期的進行對比分析,往往商品混凝土配合比重復使用,雨天或不原材料時未進行調整。并對混凝土標號與圖紙核對,是否有誤。工程名稱、澆筑部位等復核,以便出錯。現場實測混凝土坍落度,觀察混凝土的和易性。對上述不符合質量要求拒絕使用,往往施工過程職工便于施工現場加水增加坍落度,但大大降低混凝土凝結強度,說明現場應嚴禁加水。澆筑過程中在出料口抽取混凝土試件,并與結構同步養護,達到齡期送試作為實體強度代表值。
混凝土的運輸:現場要掌握混凝土運輸時間,主要是出廠至澆筑點澆筑時間確保在混凝土初凝前入模,有效保證混凝土廠品質量。
振搗與養護:混凝土入模應及時振搗,上下層振搗密實,防止漏搗現象。初凝土后及時養護,使混凝土在濕潤的環境養護,防止混凝土因脫水強度增漲緩慢,最終影響混凝土實體強度。
對業主投訴對策:業主投訴的問題上,作施工單位應積極面對。通過設計確認,在滿足設計結構安全前提下,堅持原則。不能顧忌建設單位, 用錢滿足業主要求,應以規范圖紙為依據,用法律捍衛自身的權利。
監理單位作為建設單位現場施工監督方:施工過程中應全程監控,對發現結構性問題及時要求施工單位整改,施工單位不服從管理時,應及時通知建設單位,將結構安全、質量一直處受控狀態。
六、總結語
前提緊抓圖紙質量,查設計規范與施工規范的差異,施工過程應認真對待每道工序,減少施工過程中誤差(偏差值),將施工成果偏差值降低到最低,及時總結經驗,有效減少投訴,真正的為企業創造最大利益,為業主建造安全的生活空間。
【參考文獻】
[1]賈小東 建筑工程現澆混凝土結構質量管控 技術與材料【J】 2016.06.04
[2]程偉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科技創新與應用 【J】2015(1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