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兵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可隨之而來的,建筑施工高處墜落事故一直是建筑施工經?,F象,因此,減少和避免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是降低建筑業傷害事故的關鍵。
【關鍵詞】事故致因分析;控制
一、高處作業
高處墜落事故是由于高處作業引起的,故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高處作業,根據高處作業的性質和環境不同,高處墜落事故可分為:一般高處作業墜落事故和特殊高處作業墜落事故。
二、高處墜落的高度
高處作業的高度分為2~5m;>5~15m;>15~30m及>30m四個區域。
根據事故統計分析,可能墜落高度一般在25m以下,尤其是3~9m,占所分析事故的70%以上。正是由于人們忽視了高度,才導致事故的頻頻發生,因此低層工程項目的安全防護措施不容忽視。
三、高處墜落事故的成因分析
對高處墜落事故成因分析,我們利用安全系統工程事故致因理論,從人、安全設施、管理、三大方面分別進行分析,發生高處墜落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1、人的不安全行為
⑴作業者本身不具備高處作業資格(條件),根據《建筑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有關規定,從事登高架設、起重機械設備安拆的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⑶作業者生理或心理上過度疲勞,使之注意力分散,反應遲緩,動作失誤或思維判斷失誤增多,導致事故發生。
(4)作業者習慣型違章行為以及對安全操作技術不掌握。如懸空作業時未系或未正確使用安全帶,安全帶掛鉤未掛在牢固的掛鉤地方。
(5)缺乏勞動危險性認識。表現為對遵守安全操作規程認識不足,在思想上存在各種糊涂觀念,在行動上表現為坐在欄桿或腳手架上攀爬、休息、打鬧。
2、物的不安全狀態
⑴高處作業的防護設施的材質強度不夠、安裝不良、磨損老化等,主要表現為:腳手板漏鋪或有探頭板或鋪設不平穩,腳手板強度不夠;材料有缺陷,如鋼管與扣件不符合要求;安全網損壞或間距過大,寬度不足或未設安全網;其他設施設備電動葫蘆損壞或勞動防護用品本身有缺陷。
⑵安全防護設施不合格、裝置失靈,主要表現為:“四口”、“五臨邊”無防護設施或安全設施不牢固、或已損壞未及時處理;安全設施失效或不齊全。腳手架架設不規范。如未綁扎防護欄桿或防護欄桿損壞,操作層下面未鋪設安全防護層;整體提升腳手架、塔式起重機和施工升降機等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失靈。
3、管理缺陷、失誤
⑴沒有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生產操作規程或者有但不健全。
⑵勞動組織不合理。如安排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病等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員進行高處作業;安排未取得登高架設、起重機械設備安拆資格的作業人員從事工作。
⑷安全教育不到位。如從事高空作業人員未經培訓就上崗,或未對從事高處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態度教育,使他們對遵守安全操作規程認識不足。
⑸安全檢查不仔細,整改不到位,流于形式。具體表現為施工現場安全防護設施已損壞而沒有修復,高處作業人員不按規定正確佩戴安全防護用品而無人管理,高處作業人員不執行高處作業的措施無人監督管理等。
四、高處墜落事故的預防
根據上述分析,構成高處墜落事故成因受諸多因素影響,為有效控制各種因素,預防和減少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采取措施:
1、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的控制
⑴治理建筑施工現場的違章行為需用嚴格的企業規章制度,大幅度提高的違章成本來約束,使企業的所有人員都意識到違章是得不償失的,違章是必受到懲罰的,從制度上杜絕一部分人的僥幸心理。
⑵控制人的因素,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經常對從事高處作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一旦發現有不安全行為,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心理壓力,或調離崗位。
⑶加強對高處作業人員安全態度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自身防護能力,減少作業風險。
⑹加強從事高處作業人員對有關國家、行業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規程及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和相關專業技術的學習,提高作業人員自身業務技能,增強作業人員防范安全事故的意識,規范作業人員的施工作業操作過程,從本質上強化作業人員的安全生產行為,做到“三不傷害”
⑽效仿質量管理中“旁站監理”的管理監控手段做好對一些重點過程、重點區域的“旁站監督”。
2、對物的不安全狀態的控制
⑴把好材料的進場驗收關。用作搭設腳手架、模板支撐系統的鋼管、等必須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的有關要求。
⑵把好安全防護設施驗收關。對于作業人員搭設的安全防護設施,施工現場的生產、技術、安全人員一定要按有關的安全技術規范、高處作業安全技術措施、安全專項技術方案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3)對于吊籃腳手架、懸挑腳手架、懸挑平臺、轉(卸)平臺的鋼絲繩、挑梁結構要經常進行檢查,嚴格按照鋼絲繩的報廢標準要求進行報廢,不得帶病作業。并在顯著位置標明容許荷載值,配備專人加以監督,以防因過重引起腳手架、平臺墜落,造成人員傷亡。
⑹、加大對各種安全防護裝置的檢查,對于整體提升腳手架、施工電梯、物料提升機及吊籃腳手架等設備的防墜落裝置在每次使用前進行仔細的檢查、試驗、盡可能地避免因裝置失靈而導致墜落事故。
3、對管理缺陷的控制
⑴各級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必須提高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加大對安全生產的投入,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使安全生產的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⑵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抓好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部門規章、標準規范的教育培訓,增強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主動性、自覺性和法制意識。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將安全生產工作業績與年終分配考核結果聯系在一起,提高他們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
⑶堅持對從業人員特別是新入場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和勞務分包企業的三級安全教育,使教育培訓工作既有針對性、又能保持經常性,防止走過場,使操作人員自覺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⑷企業在編制安全技術措施時,必須按照要求,結合工程實際,明確每個高處作業點的防護措施,特別是專業性較強的工程。并有施工企業技術負責人及監理單位總監理師簽字批準后執行,對于達到一定高度的高處作業工程比如30m及以上高空作業工程的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建筑施工企業還要組織不少于5人的專家組對之進行論證審查,出具書面論證審查報告,經批準后才能實施。施工前應對作業人員的資格進行確認,并進行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和教育。改變或拆除現場的防護設施必須經安全部門的同意,并做好其他防護措施,作業時做到自我保護和相互提醒。
⑸切實做好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每個分部分項工程和零星安排的作業,都必須向操作者講清楚施工環境、操作過程、操作工藝、操作方法的具體要求和應采用的防護措施,作業中應遵守的紀律和存在或潛在的危害及發生時采取的應急避險措施,操作過程中必須監督安全技術交底的執行情況,使每個操作者時時處處重視安全。
通過對建筑施工現場發生高處墜落事故的三大因素的分析解剖,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控制,加大對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應用力度,同時加大安全技術的研究攻關,提高操作的本質安全化程度,深入開展安全標準化管理,從而加強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完善,落實,加強對作業人員的培訓、教育,提高其安全生產的思想意識,加強現場管理,嚴格按標準規范要求實施,不斷消除高處墜落事故隱患,減少高處墜落傷害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