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軍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開創治國理政新局面,圍繞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戰略,包括把法治作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基本方針,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的一場深刻的革命,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以及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關鍵詞】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思想;戰略
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集體智慧的最新思想結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人民依法治國的最新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法律觀、法治觀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全面依法治國是緊緊抓住當前國內外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精心應對國內外世所罕見嚴峻挑戰的需要,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是堅持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需要,是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一、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
1.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的提出
全面依法治國思想是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的關于依法治國的理念、觀念、思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為更好治國理政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是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個全局性問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確定了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大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明確作為了新時期我國法治建設的總目標。十八屆三中全會還特別闡述了“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問題,強調建設法治中國,必須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執政與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府一體化建設。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執法體制的改革,健全完善司法權力的運行機制,確保審判權檢察權的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關于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觀點與新舉措,明確回答了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關系等一系列問題,對嚴格執法、科學立法、全民守法、公正司法、法治隊伍建設等作出了全面、系統的部署,使依法治國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對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引導與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通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法治中國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夢提供了法制化、制度化的規范、引領、促進與保障。
2.全面依法治國為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的理念提供法治保障
習近平指出:“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薄拔宕蟀l展理念”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經驗的總結,也是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是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新指針。“五大發展理念”是指黨領導政治、經濟、文化、生態文明、社會建設“五位一體”建設全面發展的理念。
在創新發展方面:創新是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的全方位的創新,必須要將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首先是經濟領域與科技方面的創新。在基礎研究和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產業方面,國家和政府應發揮創新的主導作用。在技術和應用方面,企業和個人要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以形成百舸爭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但是,在科技的創新方面,必須要堅持艱苦創業、自力更生的精神。
在協調發展方面:經濟是協調發展的基礎,經濟領域中的協調發展是整個社會協調發展的基礎。所以要實現協調發展,首先應該促進經濟領域的協調發展。而馬克思主義思想認為,所有制、分配和人與人之間關系這三個方面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一定的社會基礎。因此,在經濟領域中的協調發展,必須要首先重視各種所有制和分配方面的協調發展。在協調發展中,還應該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
在綠色發展方面:最重要的是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樹立造福子孫后代觀。既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又必須糾正以GDP為中心的思想,糾正“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的短期行為,推動形成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開放發展方面:必須要堅持對外開放毫不動搖。當前我國正在向經濟全球化方向發展,必須不斷豐富對外開放的新內涵,從而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形成對外開放的新體制,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和各國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不斷探索實踐,才能不斷提高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自覺性和能力,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
在共享發展方面:必須堅持發展為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絕不允許出現,一定要實現全民共同富裕。
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需要頂層設計和法治保障,用法律法規的形式將新的發展理念固化,使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3.“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
十八屆四中全會后不久,習近平同志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并就全面依法治國在這個戰略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闡述。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從這個戰略布局看,做好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沒有全面依法治國,我們就治不好國、理不好政,我們的戰略布局就會落空。他特別強調:“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三個‘全面的關系,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p>
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與執政水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完善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階段性奮斗目標,具有戰略統領與目標牽引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階段性奮斗目標和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路徑,也是強大的動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實現階段性奮斗目標的基本方式與可靠保障,是引領、促進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徑依賴。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領導核心,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最根本的保證。只有不斷提高黨依憲執政與依法執政的執政水平,才能使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依法治國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以及根本的保證作用。
全面依法治國不僅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重要制度基礎與法治保障,必須要推進依法治國。
二、結束語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習近平同志強調: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
【參考文獻】
[1]李慎明.認真學習堅決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J].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17,2(05):15-2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