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 要】高速公路是國家交通現代化的標志,它的建設促進了沿線地區物資、信息交流。將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引入視域范圍。整體景觀綠化要符合城市快速交通干道快行的特點。
【關鍵詞】高速公路;景觀綠化;基本原則;人文景觀
高速公路是國家交通現代化的標志,它的建設促進了沿線地區物資、信息交流,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改善了沿線居民的生活質量,為我國經濟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高速公路在我國還屬于新鮮事物,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優先考慮的是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要求,即道路線型的“平、直、緩”以達到“短距離、高速度、大流量”的目的,而忽視了其環保效應和景觀效應。它的建設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影響天然的植被、地形、水系等,特別是在公路營運期間車輛排放的尾氣、揚塵、廢水以及產生的噪聲、振動,將會給生態環境帶來長期的不利影響;因此,改善沿線環境景觀建設以成為當務之急。
在做公路景觀設計時;考慮到道路特殊的生態環境,應遵循交通安全性、景觀舒適性、生態適應性、經濟實用性的原則。
一、交通安全性
(1)設計應滿足交通功能要求,保證行車安全,使司機視線暢通。實踐表明,安全舒適是高速公路景觀設計的主要目的。司機在行車過程中的感受與道路景觀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而這一點主要從視覺角度上體現出來。在高速公路空間范圍內的視覺特征有:視力、視野、視覺疲勞、色覺等。如果不能保證交通安全,不管高速公路本身多么優美都是毫無意義的,所以保證安全是高速公路景觀設計的基礎和前提。
(2)綠化樹種應保證其根系不破壞路基等道路設施。
二、景觀舒適性
(1)將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引入視域范圍,豐富景觀內容,如道路兩側有勢平緩、視野開闊的田野,有高低起伏的山巒、自然的村落、遠處延伸的城市景觀等,都可不同程度的將其引入視域范圍。
(2)設計要與當地風土人情、民族文化、周邊環境特點相結合,要富于時代氣息,重要景觀節點要布置合理的休憩空間和游憩設施。
(3)整體景觀綠化要符合城市快速交通干道快行的特點,景觀元素布置要具有連續韻律,強調色彩與線型的變化,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
(4)注意植物生長習性、花期、花色、與樹形的合理搭配,即強調生物的多樣性、植物的層次效果、季相效果,追求“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兩季有果”的景觀效果。
(5)喬、灌、地被結合,落葉樹、常綠樹相結合,有層次、有厚度,加大常綠樹木的比例,約占總植被的60%以上;點、線相結合,形成有氣勢、有韻律的景觀序列。設計以簡潔的流線布局形式為主,自然形式為輔。進行植物造景,形成獨特的風格特點。
三、生態適應性
(1)綠化植物的選擇、配置要適應自然條件,強調因地制宜,因地植樹。樹種選擇要做到適地適樹,以鄉土樹種為主,盡量選擇耐瘠薄、抗干旱、抗污染、抗病蟲害、耐寒、管理粗放、水土保持能力強的植物,也可選擇一些異地遷入,經過實驗,能夠適應當地環境的園林品種。
(2)充分利用沿線不同條件,保持原有地形地貌,保護和保留原有綠化不一刀切,在美化環境的同時,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
(3)選用喬灌木及地被植物時,適當考慮植物防塵、減噪、降低風速、凈化空氣的功能,使道路沿線成為綠色生態走廊。
四、經濟實用性
高速公路的景觀設計必須考慮保持長期的自然經濟效益,盡量避免破壞自然環境和原有風景,保護各種動植物和名勝古跡。論文參考網。除了在保護原有景觀的基礎之外,對不良景觀的改造也要考慮耐久的經濟效益。不良景觀的改造應在原有景觀的基礎之上,考慮原有景觀的生態特點及適宜生長的植被群落,以最經濟的手法營造最生態、最自然的良性景觀。以本地鄉土植物材料為主,合理選引外來優良樹種為輔,選用常綠或綠葉期較長、免修剪、根系發達、耐干旱瘠薄和抗污染、能吸收有害氣體和病蟲害少的樹種。借鑒自然植被類型的特征,合理進行植物搭配,盡量與附近植被及沿路景觀相協調。
那么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要從哪些方面引起注意呢?首先就是我們說的帶狀景觀設計,即線路上的景觀。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由于速度快,司機的視點遠,視野狹小,對沿途景觀的感知比較模糊,因此高速公路的沿途景觀必須采用“大尺度”,在滿足司機和乘客在行駛中視覺需要的同時,還必須要注意視覺比例的協調。論文參考網。廊道空間上人們是在快速移動中感受物體,瞬間一逝而過,根據人的視覺感受活動特征,只有這種物體不斷重復,才能給人產生印象。因此,廊道空間景觀通過其景觀元素(綠化、防護欄、反光器等)有規律的重復形成帶狀景觀形態,產生較強的封閉性和導向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韻律感。其次就是節點景觀。高速公路景觀節點包括三種類型:第一種為高速公路的進出站口,是高速公路整體景觀空間序列的起點和終點,是進入一個城市或地區的門戶,其景觀環境決定著人們感受一座城市或地區的第一印象,它的環境生態組成要素有收費亭、防撞設施、廣告牌、車輛、工作人員、其它服務性建筑及小品等;第二種為高速公路服務區,按照高速公路適當的里程并結合兩側的地形地貌來設置,其環境生態組成要素有停車場、加油站、維修站、廁所、車輛、司乘人員、服務人員、綠化、廣告、小品建筑及住宿、餐飲、購物的主體建筑等;第三種為互通區,互通節點是公路景觀設計中場地最大、立地條件最好、景觀設置可塑性最強的部位,其景觀形態為斑塊。骨架部分由直線和流線道路圍合而成,直線是交叉干道的主線形,一般位于立交的底部,流線是兩條或多條分流路線的連接道路,具有與其它干道相適應的立體特點。此處車速減緩,相對廊道來說感受時間增長,且可以居高臨下,其景觀構圖可以草坪、小灌木、大灌木等元素為主,其圖案有完全模紋式、模紋式和自然式的結合式、自然式等,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再次就是兩側綠化帶景觀設計(包括路基邊坡)。兩側帶狀綠化是建設綠色通道工程的主體,是景觀環境再造、協調公路與周圍環境關系的基本措施,其綠化配置的好壞不僅影響到生態環境,而且關系到高速公路的建筑美和景觀美能否充分展現。這部分綠化要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形成一道壯觀的綠色風景線,其寬度根據兩側的地物、地貌確定,一般10-15米為宜。論文參考網。同時,綠化設計要根據公路的線型特征以及高速公路的特點,營造出一種韻律感,植物配置應以行列式為主、大塊面組合,樹種根據土壤、氣候等特征和樹種的人文寓意來選定,一般以常綠為主,如杜英、樟樹、竹林、茶樹等,且為了視線通透,分枝節點在6米左右。樹林下面可以種植一些地被植物或花灌木等,豐富綠化帶的景觀層次。最后就是中央隔離帶設計,中央隔離帶綠化除了遮光防眩、誘導視線外,還可以改善道路景觀。司機的視野范圍內如有亮度極高的物體或強烈的亮度對比時,則造成不舒適或視力下降,即眩光污染。防眩樹種應選擇抗逆性強、枝葉濃密、常綠、耐修剪的樹種,按防眩效果和景觀要求,一般選擇刺柏,其高度1.6米為宜,單行株距2.0米,刺柏有規律的排列,形成了一定的韻律感。
【參考文獻】
[1]楊丹.山區高速公路天橋美學與景觀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7.
[2]陳國梅.高速公路開放式服務區規劃設計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