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晉語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市場競爭形勢的逐漸加劇,加大了社會對專業素質較高的財務會計人才的需求,而傳統的中職財務會計教育模式相對落后,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而且中職學生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當前的行業需求存在著不匹配的現象,最終導致學生無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因此需要進一步改善和改革如今的教學模式。本文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就中職財務會計課程改革策略作一探討。
作為中等職業院校開展時間較長的課程之一,財務會計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相對較完善的課程體系,并為社會和企業的財務部門也輸送了大量的專業人才。伴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除了滿足于對財務會計人才數量的需求,還對職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在中職財務會計的教育方面,由于受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影響,促使在現階段的中職財務會計課程中,存在著很多嚴重性的問題,不利于對中職財務會計人才的培養。本文針對職業能力導向下,中職財務會計課程的改革進行了探討。
一、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財務會計課程改革的思路與構想
財務會計職業能力是指學生在財務會計相關的崗位,對于所掌握的財務會計專業知識,可以進行靈活的使用和擴展,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自己的工作素養。就業崗位對于學生而言,是離開校園進入社會的必經階段,同時,也是促進自身更好、更快發展的必然措施,有助于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的文化知識,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作為會計專業的重要課程,財務會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會計崗位職業能力,因此,為了不斷提升學生的任職能力,需對財務會計課程進行改革。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對財務會計課程進行改革時,需按照一定的思路出發,首先,需從會計崗位本身和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出發,根據從事會計崗位職員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不同需求,對中職財務會計課程進行設置和劃分,從而使其滿足崗位對會計專業知識的需求,并且據此來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這種設計思路將職業能力放在首位,可以打破原先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弊端,更加符合學校和企業對基于職業目標來開展人才培養的計劃,有助于快速為企業培養所需的人才。同時,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落實對這種思路的實施和改進,如將企業的真實財務報表引進到課堂中來,讓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和學習,從而了解企業財務報表的編制規律,并且更加熟悉財務會計工作的相關內容和要求,使學生在實際案例中完成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學生對企業財務報表的進一步學習和研究,有助于了解企業財務報表的類型,并且可以站在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和經營的角度,來更加明確財務會計課程的學習目的和目標等,從而不斷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加強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完善,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構建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模式
當前,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對財務會計課程進行改革時,需重視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關系,并且合理的調整和分配它們之間所占的比重。在以企業為實踐環境,針對企業財務管理部門的報表和做賬情況作為教學資源時,還應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并且增強學生對工作崗位的體驗和感受作用,讓學生在切身體驗的基礎上,更好的理解會計崗位的注意事項和工作流程,并且明白財務管理體系的各種工作要素,從而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并且增強自身對企業環境的適用能力。為了更好的在當前的財務管理部門中生存和發展,員工還需不斷完善自己的經濟業務知識和審計知識,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在現在的企業中,為了促進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更好完成,需要增強各個部門的協同作用。因此,中職學校在開展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財會實踐活動時,除了需要舉行財務報表和賬目核算相關的活動外,還需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和道德的培養,從而確保對學生的培養,有助于企業的發展。最后,為了取得較好的實踐教學效果,中職院校需加大對考核機制的改革和發展,不再采用傳統的以考試成績來評判學生職業能力的方式,更加注重對實踐活動的教學和測試,從而改善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教師和學生對實踐教學的重視,促進中職財務會計課程的有效改革。
三、結語
綜上,在以往的中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的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最終導致學生無法根據崗位的要求,來開展工作,也無法更好的來適應崗位。因此,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教師需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來開展財務會計課程,并且根據崗位的要求,來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部署,從而確保學生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滿足崗位需求。此外,還需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教學,確保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效結合,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促進其更好的發展。(作者單位為廣西南寧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