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穎睿
摘 要 當今社會,隨著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廣,綠色建筑理念廣泛地運用在各類建筑的設計當中,本文通過生態校園建筑設計所需考量的因素、生態校園建筑設計分析等兩方面淺析生態校園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理念的運用。
關鍵詞 綠色建筑;生態校園;建筑設計
前言
當前,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相應提高,環境的污染和惡化成為困擾人們的重要問題之一,綠色建筑的出現成為建筑領域用來解決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突破。校園建筑與其余建筑類被的不同在于,其不僅符合教師與學生的使用、美學、環境需求,還應具有相應的教育示范作用。在校園建筑過程中,為能夠滿足這些需求,需要加以全面探究,將綠色建筑理念應用其中,對獨特的校園建筑加以設計。
1 簡述生態校園建筑
“生態校園建筑”的主要要求為:有效結合生態系統的概念與校園建筑。校園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生活的空間,所以,為能夠讓校園內的建筑附近的所有能源與物質在系統中對有序的空間加以形成,需要對校園建筑加以合理地、科學得設計,讓學生與教師生活在一個生態平衡、高效、低能、沒有污染的空間之中。在進行生態校園建筑設計中,需對生態問題加以充分考慮,由于校園內的人口比較密集,必須堅持自然生態原則,全面研究學生、校園自然環境、建筑,從而為師生建造出一個良好的生態校園。在綠色建筑理念中生態校園建筑占據著十分關鍵的位置;對于生態校園建筑的具體設計,應在“以人為本”、“人景共存”的理念下開展設計工作,同時,生態校園建筑設計應擁有的重要特點為:可對學生情操進行陶冶、可對學生心靈加以凈化。堅持和諧統一原則,將我國古典園林建設中所蘊含的意境美以及西方園林建設中的簡潔美融入生態校園建筑設計中,這樣能夠讓生態校園建筑體現出文化更加多元的組合空間,進而讓生態校園建筑設計更加的多樣化[1]。
2 生態校園建筑設計所需考量的因素
2.1 確保資源的高效利用
對于生態校園建筑的具體設計,需在建筑設計中融入綠色建筑理念,具體做到:從綠色生態的角度對校園建筑進行合理設計,將最新的技術與理念應用其中,這樣能夠讓生態校園建筑更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所以,在設計生態校園建筑的過程中,不僅需重視將校園建筑的功能性與實用性進行提升,還需更加注重校園的建筑環境,為響應環境保護的號召,生態校園建筑應滿足人們審美的要求,滿足環境保護的規范。
2.2 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
站在生態校園的角度,在設計校園環境的過程中,應在整個生態校園建筑設計過程中引入綠色建筑理念,側重于探究綠色生態校園的設計規劃和布局,盡量減少由于建筑設計的不合理而影響到教師和學生的工作與學習[2]。同時,應嚴格依據相關規定與標準對校園建筑進行設計,特別是對教學樓的設計,應讓教學樓與綠色生態校園的總體規劃處于一種比較協調的狀態。為此,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對教學樓附近與學校附近的環境加以全面了解,這是確保所建造的教學樓滿足綠色建筑理念的前提條件。
2.3 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在建筑設計中地理環境因素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生態校園建筑的具體設計,應合理的利用地形資源,對校園建筑中的采光條件與自然通風條件加以合理利用,從而做好合理利用資源,使得能源消耗大大降低[3]。
3 生態校園建筑設計分析
3.1 教學文化區
在學校中教學文化區主要有實驗樓、圖書館、教學樓、自習室等,在設計教學文化區是,應遵循對稱的原則。因為圖書館具有較大的體積,可將其放到中心地帶區域,在其兩側建造文科教學樓與理科教學樓,這樣能夠讓校園建筑具有莊嚴的氣勢與現代化的氣息,也可將部分個性化的元素應用到教學文化區的設計中,這樣能夠讓校園建筑擁有屬于自身的獨特性。
3.2 學生生活區
在綠色建筑理念下,對于學生生活區的設計,應做到以下幾點:①對林間空地進行開辟,在這一空地中安置座椅、綠地,從而為學生提供休息的區域;②選擇多種色相與季相變化的植物種植在生活區,從而讓生活區的景觀得以豐富;③對于學生宿舍的實際,可在每間宿舍內設立單獨衛生間,也可在宿舍樓內對自習室、洗衣房等加以設立;④借助智能樓宇管理系統,讓學生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⑤在宿舍樓的屋面進行多晶硅光伏板的鋪設,從而高效的利用太陽能,達到節約能源與保護環境的目的。
3.3 辦公區
在校園中,需要對行政辦公樓、信息樓進行單獨設立。對于辦公區的設計應做到:建筑與景觀的設計需嚴肅且簡單,主要設計形式常規內廊式布置,在其中布置小型噴泉、樹陣、組合花壇、草坪。需對教師的辦公需求進行考慮,在辦公樓附近對停車場所進行設置;同時,為提高學校辦公的效率,可將辦公樓智能化系統應用到辦公區的建筑設計之中。
3.4 體育場所
體育場所屬于學生活動的關鍵場所,也屬于生態校園建筑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構成環節。同時,我國當前積極號召各所學校積極對素質教育進行推進,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這就逐漸顯現出體育場所的關鍵性。對于體育場所的設計,應在確保具備較大的土地使用面積,結合該學校的具體情況,對一系列職能區域進行設立,包括: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乒乓球場等,需在體育場所載重一些高大喬木,并在這些高大喬木下層栽種喜陰性的花卉或者灌木,從而對構建相應的綠化帶,其作用在于:遮陽、擋風、減少噪音[5]。
4 結束語
當前,經濟的高速發展伴隨著的環境污染和惡化的問題已經廣泛地被人們意識到,各個領域的專家和學者都在為了解決環境問題而進行積極的探索。對于建筑領域而言,綠色建筑是一種較好的解決環境污染和維持建筑的可持續發展的新方向。生態校園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理念的運用是一種新的嘗試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尹藝斌,鄭陽陽.淺析綠色生態校園的建筑設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10):631.
[2] 李慧.基于綠色建筑理念下的生態校園建筑設計研究[J].建筑·建材·裝飾,2016,(20):94.
[3] 吳永雄.綠色建筑理念下生態校園建筑設計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06):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