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
摘 要 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多種多樣的交通方式迅速發展,航空運輸、航海運輸、鐵路運輸、軌道運輸、公路運輸等,而單一化的出行方式不能滿足人們對出行便捷快速的要求。從一地至另一地往往需要通過幾種交通方式的換乘,分散獨立的交通建筑降低了換乘效率,其過程復雜性不便于人們使用也不利于城市發展。而綜合交通樞紐能將不同運輸方式連接起來,大大縮小了人們換乘過程的耗時與不便,同時有利于城市內部、城市之間的聯系與發展。本文從航空運輸的角度出發,簡要談談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的現實意義和與之相配套的建筑設計,并舉例簡要說明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的現實案例與其發揮的功能。
關鍵詞 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建筑設計
1 機場建設背景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對出行要求的提高,航空運輸業務規模迅速發展,民航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其中機場建設是一大重點,預計建成超過50個運輸機場。機場作為一個大型公共交通建筑,其建設并不僅僅是一個孤立綜合體建設,而與城市設計,交通規劃緊密相關。從形象而言,它代表了一座城市的門戶;從機場運行功能而言,它從選址到規劃,充分考慮了城市及城市周邊經濟文化政治地理現狀;從綜合交通樞紐而言,需考慮其與城市交通聯系以及與其他交通方式的銜接關系。
2 綜合交通樞紐的意義
綜合交通樞紐主要職能為交通疏解及組織。過去單一的乘降、到發的交通功能不適用于現代社會,城市交通行為的復雜性阻礙了城市的良性發展,而交通便捷、客流量集聚優勢則能催生新的區域城市業態建構,提高城市空間活力[1]。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密度也在逐漸增加,私人交通過多將造成城市擁堵,降低人們出行的效率和舒適度,同時城市將不得不向郊區的蔓延。反之公共交通的發展可緩解地面擁擠問題,同時利用公共交通將城市中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建筑區域串聯起來,使城市更趨于向心和集約。利用交通引導城市發展模式指導發展的城市如香港和東京,往往具有土地集約但運行通暢,出行效率高的特點。
民航運輸作為公共運輸的一種方式,具有運輸速度快,運輸距離遠的特點,其優勢便在于遠距離的運輸,將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國家聯系起來。國際化交流的增多,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使不同國家不同城市之間的交流日益增多,民航運輸在此時體現出的將彼此緊密聯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上海虹橋機場為適應世博期間的大量的國內外游客的集散,建設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將航空運輸、鐵路運輸、軌道交通和公路交通緊密聯系,使交通運輸換乘更為便捷與快速。
從城市交通來看,軌道交通、公共汽車、出租車等市區短距離公共交通能夠將城市自身結合得更為緊密,提高人們在城市中出行的便捷度和效率;從對外交通來看,鐵路運輸和民航運輸等遠距離公共交通能在更宏觀的層面將城市與城市直接進行聯系;從整體層面來看,長距離運輸和短距離的有效銜接,使出行的宏觀與微觀得到很好的過渡,也使交通網絡更為連貫和完整。
3 機場綜合交通樞紐設計
綜合交通樞紐是城市客貨集散、轉運、換乘的地方,擁有多種交通換乘方式,包括城市交通與對外交通的換乘。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屬于區域級換乘樞紐,它與機場共同布置,與其他對外交通以及城市交通方式銜接,吸引全市范圍以及對外交通的客流。
綜合交通樞紐設計不同于一般交通建筑設計,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2]。
交通基礎調查:了解城市及城市周邊現有交通狀況,包括城市交通和對外交通。
功能定位分析:結合所聯系的機場的輻射范圍和定位,確定交通樞紐的服務范圍和對象,界定交通樞紐在城市的樞紐規劃中所處的地位。
交通需求分析:根據所處城市區位特點,城市定位和機場運輸規模,結合目前交通運輸情況分析預測交通需求,從而決定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的規模。預測的結果包括近期、中期和長期的交通運量規模,從而靈活分步開發。
樞紐的選址: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交通的規劃情況,確定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的選址。
銜接設計:根據機場所在城市的主導城市交通以及其他私人交通方式的情況,進行航空運輸轉入地面或地下運輸的合理銜接。
布局設計:包括豎向功能層布局設計,和橫向的商業與換乘銜接設計。
交通組織設計:以功能為導向,合理設置交通組織,使人們能夠在各種交通方式之間便捷的轉換,提高換乘效率。
4 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建筑設計
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的建筑設計是建立于規劃的基礎上予以實施的,綜合交通樞紐的設計方案形成首先取決于區域范圍的規劃思想和發展戰略的制定。依據前期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的發展策略、規劃分析、系統架構、將其物化為樞紐建設項目可操作的具體形態和空間關系[1]。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建筑設計主要解決平面布局,人車分流,換乘流線分流及空間造型設計。
人車分流:地面車行流線采用大循環的單向流線交通組織形式,車道邊環繞航站樓布置,迅速上下客,不得長久停留,上進下出,區分進出流線;停車場獨立布置于航站樓外或地下。
換乘流線:將地面交通,軌道交通和其他對外交通分布在不同樓層,防止流線交叉。
空間造型設計:需滿足大跨度通高空間的使用要求,解決相應的結構問題,保證換乘大廳的采光和通風,如采用現澆密肋空心樓板的做法減輕結構自重,減少室內梁高。
5 案例介紹
以上海虹橋機場為例,簡單介紹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的規劃和設計。
虹橋機場的綜合交通樞紐設計是國內較為成功的先例,其總體設計能力達110萬人次/日,其中與航空相關客流占18%。上海的城市定位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城市對外開放程度高,有大量的對外客流。機場和高鐵均為承載轉運外來客流的主要運輸方式,將其與軌道交通與磁懸浮交通相聯系,實現民航對外交通-鐵軌對外交通,對外交通-城市交通之間的轉換和銜接。極大方便了對外客流的換乘銜接流程,節約換乘時間。但同時,由于綜合體過于龐大,綜合體內步行時間較長[3]。
參考文獻
[1] 魏崴.綜合交通樞紐的城市同構[J].城市建筑,2014,(3):19-21.
[2] 劉建軍.區域綜合運輸樞紐規劃重點[J].綜合運輸,2005,(9):23-25.
[3] 潘虹.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規劃設計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