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玉
摘 要 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對于工程的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關的施工人員在項目施工中規范自身的施工行為,保證工程施工質量的安全可靠性。作為交通工程施工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提升,增強工程的抗壓性能,也間接地延長了工程的使用壽命。做好混凝土施工質量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為施工企業創造出更多的經營利潤。
關鍵詞 交通工程;土建施工;混凝土施工技術
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實際的應用中產生了良好的作用效果。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原料的配合比必須進行嚴格地控制,實驗室的配合比應該與施工現場混凝土的配合比保持一致性。砂石、水、水泥等含量的多少,應該符合行業規范條例的具體要求。同時,混凝土施工中骨料含水量的多少也需要進行必要地控制。完成這些方面的基本工作,可以增強混凝土的強度。除此之外,為了保證施工面的平整度,可以在混凝土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進行壓實,保證路面的嚴實性。以下從具體施工步驟中分析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提升方法。
1 混凝土澆筑
(1)為了保證混凝土澆筑的順利進展,澆筑前,鋼筋、模板、支架、預埋件都應做好監測工作,將具體的檢測數據詳細記錄下來,按照混凝土的施工方案意義操作,達標后實行澆筑。而模板內部匯集的雜物、鋼筋外表附著的雜物都要及時做好清理工作,保障混凝土的順利澆筑。
(2)將混凝土運輸到工地后還要加強管理和監督:按要求做坍落度試驗,并觀察混凝土的黏結性、保水性和均勻性,符合規范要求才能使用;制作混凝土試塊,檢測混凝土的具體強度數據。
(3)借助泵輸送混凝土實行澆筑,在澆筑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混凝土泵送工藝進行。
(4)混凝土入模時必須合理控制離析,將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控制在兩米以下,一旦高度在兩米之上,必須使用串筒和溜管等設施幫助混凝土下落。
(5)嚴格限制混凝土在入模前的溫度。夏季應低于30攝氏度,適宜于室外完成,操作時要用涼棚遮掩,阻止光照直射進來。冬季應高于10攝氏度,澆筑前后的界面溫差不能超過15攝氏度,操作時可以利用麻袋、彩布條來增強保溫效果。
(6)采取分層方式澆筑混凝土,控制好分層,使全斷面連續澆筑,一次成型。合理控制混凝土澆筑速度和時間,減少上下層間歇時間,防止出現冷縫。
(7)混凝土的振搗常利用插入式振動器,對每一層受面體的深度與振搗程度等量,使其在重塑前下層能夠再次振搗。振動棒要遵守快插慢拔法則,以振動棒的1.5倍向前緩慢移動;過程中要以20-30秒為周期有規律性的插點,防止漏振;振動結束應立即拔出。振搗效果的衡量標準是:混凝土不下沉、無氣泡、表面泛漿,具體操作中切忌緊貼模板、拉桿等。
(8)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時要精確混凝土的具體厚度和高度,在確保下層初凝結束的前提下再對上層澆筑;上下兩層的澆筑距離應不超過1.5m;傾斜面的澆筑要從低到高依次進行。
(9)傾卸混凝土要做好避免離析的準備工作。控制最高自由傾斜高度為2m,2m以上應配備串筒或溜槽,10m以上要有減速帶[1]。
2 攪拌預制混凝土
(1)通常在混凝土工廠完成攪拌操作,必須保證混凝土工廠生產能力要能夠滿足現場混凝土澆筑速度的要求。
(2)完善混凝土澆筑技術方案,應根據橋梁結構物的情況、環境條件及澆筑砼的數量制訂合理澆筑方案。方案中應明確施工縫設置、澆筑次序、防裂方法、保護層等進行詳細分析。
(3)攪拌混凝土時,還要對混凝土內部含砂量和石子含水率進行測量,結合測試結果和混凝土實踐知識,調整好材料用量,控制材料配合比。
(4)配置混凝土拌和物時,所使用的稱料衡器應經過檢驗校正。拌合物中的水、水泥等材料用量應控制在±1%,粗、細骨料用量控制較嚴格,必須控制到±2%。
(5)保證配置完成后混凝土攪拌均勻,色澤相同,不能發生離析現象。
(6)限制混凝土拌制時的最高溫度。混凝土的拌制要溫度適宜,應低于30攝氏度。溫度較高時,要加低水調和,或用遮掩骨料和運輸機、涼水沖洗石料、的方式來降溫;溫度較低時,應以不高于80攝氏度的熱水中和升溫。10攝氏度時混凝土最佳的入模溫度;實際溫差可表示為:。其中澆灌混凝土的溫度;表示混凝土水化熱產生溫度升高辯護;表示混凝土表面溫度。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將控制在25攝氏度到30攝氏度;為60攝氏度;可以根據工程進展實際狀況進行測量。
(7)為了保證混凝土攪拌質量,必須在混凝土攪拌和澆筑點隨機選取樣品,對攪拌混凝土坍落度進行檢測,為了提高檢測質量,每單元混凝土結構物質至少測定兩次,可以結合澆筑地點設定的測量值判斷混凝土坍落度。如果混凝土拌和物攪拌機出料到澆筑入模時間沒有超過十五分鐘,可以直接在攪拌地點選取樣品對其坍落度進行檢測[2]。
3 混凝土養護及接縫處理
(1)完成混凝土澆筑后,必須保證對其表面進行修整、抹平,完成定漿后再抹第二遍同時進行壓光操作。應注意的是,混凝土的養護,切忌使用海水、有害水,時間要在7天以上。
(2)拆模后加強養護。如果使用塑料薄膜養護可以不灑水。
(3)拆模前的灑水養護要對混凝土表層保持濕潤;在養護過程中,混凝土頂面、模板上水溫與混凝土表層溫度的差距應小于15攝氏度。期間,混凝土的最高溫度為65℃,表層溫度與大氣環境間的溫差應控制在20攝氏度以內,而用來養護混凝土的水和混凝土表面必須在15攝氏度溫差范圍內。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與環境溫差不超過20℃[3]。
(4)混凝土的實際強度在小于1.2Mpa時,荷載量應為0。
4 結束語
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可能會受到某些客觀存在因素的影響,需要技術人員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地發揮這種施工技術的優勢,增強混凝土的實際作用效果。加強混凝土施工質量管理,可以及時地消除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隱患,強化施工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為工程施工質量的提高帶來一定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丹曦.路橋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管理[J].居業,2015,(22):
118,120.
[2] 胡奇舟,史先沛.路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J].門窗,2014,(12):
121.
[3] 周兆峰.路橋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術剖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
2015,38(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