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
摘 要 對于建筑物中混凝土施工裂縫問題,是近年來相關工作人員重點關注的內容,各種荷載的增加導致混凝土更容易發生裂縫問題,此問題的存在對于建筑物的壽命產生了嚴重影響,對其穩定性也有
關鍵詞 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裂縫問題
1 房屋建筑工程結構裂縫以及裂縫出現的原因
1.1 房屋建筑工程裂縫
房屋建筑工程裂縫分為兩種,一種是結構性裂縫,另一種則是非結構性裂縫。一般情況下,結構性裂縫所導致的后果往往比非結構性裂縫的更為嚴重,由于構建的強度不足,房屋裂縫的寬度失去了控制,因此導致了規律性的裂縫,給人們的房屋及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脅。結構性裂縫的種類也可以分為很多種,其中,混凝土收縮所引起的裂縫是較為常見的結構性裂縫之一,這是由于混凝土硬化,水分蒸發的速度提高,混凝土體積縮小而產生的一種結構性裂縫。還有一種是由于溫度的變化而產生的結構性裂縫。我們在房屋建筑中會使用水泥,而水泥在硬化前后的溫度差距比較大,所以裂縫會出現在建筑相對較薄弱的地方。在房屋建筑工程的設計以及施工的過程中,沒有把結構體型的變化以及伸縮縫的設置考慮在內,都會引起房屋建筑的裂縫。
1.2 房屋建筑工程裂縫出現的原因
影響房屋建筑工程裂縫出現的因素有很多。從溫度差異的角度來看,當我們完成混凝土的澆筑工作之后,大量的水化熱會在混凝土水化的時候產生,但是混凝土內部的熱量不易揮散,這就導致了混凝土內外部的溫度差距過大,從而產生拉應力。當這種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結構所能夠承受的最大范圍之時,就會出現由溫度差過大所造成的房屋建筑裂縫。房屋建筑工程在遭受到溫度突變以及混凝土收縮的情況下,就會引起裂縫。當我們澆筑完混凝土之后,主梁的側面勢必會暴曬在太陽下,這樣的話,暴曬在太陽下的這面一定會比其他面的溫度高,在溫度上形成了明顯的溫度差。由于溫度的限制,會出現過大的局部拉應力,因此主梁會出現裂縫。混凝土在硬化的過程中收縮也會導致裂痕的出現[1]。
2 房屋建筑工程結構裂縫控制及處理技術
2.1 房屋建筑工程結構裂縫控制
房屋建筑工程結構裂縫的質量控制要加強,并要能注重從多方面充分考慮,在對混凝土的溫度控制上要注意。混凝土的溫度控制中,在對水泥材料的選擇上要加強重視,并能摻加相應的減水劑或者是緩凝劑,對水泥的用量要盡量減少,改善水泥的和易性。可通過在水泥當中添加磨細的粉煤灰來替代,這樣就能有效降低水化熱。在對骨料的選擇方面也要結合實際的需求,選擇連續級配粗骨料進行配置混凝土,增加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再者,房屋建筑工程結構裂縫控制措施實施中,在保溫保濕的養護工作實施層面要加強,延緩混凝土的降溫速度。在基礎的二工程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中,對結構拆模之后要盡量的回填土,防止氣溫出現驟變,造成裂縫的質量問題出現。在具體的施工工藝方面要能及時性的改善優化,將混凝土的抗裂能力進行提高。施工工藝中使用分層分段的方法來進行澆筑混凝土,這樣就比較有助于混凝土的熱量散失,在混凝土體積的內外溫差上就能有效減小。再有就要對配筋實施改善,防止應力的集中,要能加強抵抗溫度應力的能力。還要進行設置有利于散熱以及降低混凝土內部溫度的后澆帶等。另外,充分重視房屋建筑工程結構施工材料質量的控制,施工的材料以及設備是施工中關鍵資源,在具體的管理工作方面就要加強重視,保障施工應用材料設備的整體質量,嚴格監督材料設備的應用科學性,做好記錄的相關工作。在施工的管理層面,管理人員就要能按照嚴格的要求實施管理,保障管理的整體水平提高。
2.2 房屋建筑工程結構裂縫處理技術
房屋建筑工程結構的裂縫處理,要充分注重技術的科學應用,首先要對裂縫的類型加以確定,然后才去針對性方法加以應用。對結構裂縫的處理技術比較多,有表面修補法以及充填法等等。例如在對裂縫處理中,對表面修補法的應用,就主要是對裂縫相對比較狹窄的類型加以應用,從而來恢復工程構件表面的美觀性,以及對構件的耐久性加以保持。而在具體的施工當中比較常用的就是沿著混凝土裂縫的表面進行鋪設薄膜材料,對環氧類樹脂應用比較多。裂縫處理技術當中對充填法加以應用,能有效處理裂縫質量問題。充填法的處理技術應用,主要就是對裂縫相對比較寬的時候,就可沿著裂縫混凝土的表面鑿成V形或者是鑿成U形的槽,然后對樹脂砂漿材料加以應用作為填充物,或者是對水泥砂漿以及理瀝青材料加以應用,也能起到裂縫處理的作用。與之相關的處理技術中,注入法的應用也比較重要,主要是對裂縫寬度小并且深的裂縫進行處理的,在對修補材料的應用下,將修補材料注入混凝土的內部當中,能起到裂縫修補的作用。對混凝土結構的裂縫處理中,水泥灌漿法以及擴大砌體截面法的應用等,都是比較重要的處理技術。如在水泥灌漿法的應用中,是對砌體裂縫補強加固作用發揮的重要技術,能加強砌體結構的安全穩定性。
2.3 嚴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設計以及攪拌情況
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應當符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的有關規定。混凝土配比設計工作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工作性范圍、混凝土的最大涌水量和空氣含量、最小水泥用量和最大水灰等等的相關內容,混凝土防凍水平也必須符合不同施工地區的抗凍要求。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必須在實驗室驗證混凝土的混合比,并在使用前進行試驗驗證。最好使用間歇性混合設備進行攪拌混凝土,并確保在進行正式攪拌之前確定適當的時間。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必須進行檢測主要工程(包括空氣含量、滑塌、離析、泌水率等),嚴格控制工程的規格,以確保混凝出廠的質量。在實踐中,為了減少泌水問題,通常把坍落度控制在80~100mm范圍;同時為了控制混凝土初始凝固時間在7h內,控制混凝土中所含的氣體量為1.7%;為了控制整座建筑的施工質量,最好選用硅酸鹽水泥拌和,用高強度的骨材混合施工。確保骨料泥漿的總量在1%以內,保證細骨料含泥量在2%以內。在選擇摻和料的時候盡量選擇礦物摻和料,并添加較少的粉煤灰,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動和后期的強度。
2.4 收縮裂縫的控制方法
①增加鋼筋的數量,保證建筑的抗裂縫能力,而且在選擇鋼筋時盡量選擇直徑小的鋼筋,并將其間距空載在150mm以內,保證配筋率在0.4%左右;②控制應力集中裂縫。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由于需要穿管等原因,需要各種孔洞,因此在變斷面以及孔洞的轉角位置,由于溫度收縮的原因,會導致應力集中,繼而出現裂縫。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在孔洞邊界設置防護角鋼,或者在其轉角處增配斜向網片或者鋼筋的方式來控制裂縫形成;③預留后澆縫。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需要保留臨時溫度收縮變形縫,由于其能夠替代結構中的永久收縮縫,并且還能擴大伸縮間距,而且能夠在施工過程中保留一段時間后,再對其進行填充封閉,保證澆筑成連續整體的結構;④釋放應力。對于大體積混凝土,主要通過克服水化熱的方式來減少拉應力的產生,因此需要采取薄層連續澆筑、減少入模溫度、提高養護質量等方式,減少混凝土內外的溫差,并通過緩慢降溫的方式,創造出應力松弛的理想條件。與此同時,還需要通過采取給水養護的方法,提高強度、減少收縮;⑤合理設置伸縮縫。在混凝土的施工過程中,應按照相關要求進行伸縮縫的設置,如果建筑長度超過其限值,并且沒有專門應對措施的情況下,就需要設置伸縮縫。此外,還需要通過控制混凝土生產質量、提高澆灌密實度以及加強養護等措施的使用,減少混凝土的收縮,避免裂縫的形成[2]。
3 結束語
混凝土結構施工裂縫對高層建筑的穩定性具有一定影響,上文已經對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裂縫產生的原因、類型以及相應的控制措施進行分析,希望高層建筑施工企業及有關部門可以借鑒文中措施對己身工作進行調整,提升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穩定性及安全性,為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參考文獻
[1] 陳陽,潘驍宇,李尚,等.橋梁水下混凝土結構狀態評價研究[J].公路交通技術,2016,(05):1-11.
[2] 駱仲鋒.談現澆混凝土結構裂縫的危害及成因分析[J].甘肅科技縱橫,2016,45(05):59-6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