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526040)梁偉瓊 何蓮珠 張麗興 梁國明 劉惠
生化檢驗是醫院一種常見的疾病檢驗方法,主要是通過生物化學對患者的機體進行針對性的檢驗,診斷其疾病的類型、查出引發疾病的病因,為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1]。但是,檢驗前由于受到患者的生理和飲食、檢驗設備等因素的影響,會導致檢驗結果出現一定的偏差,影響檢驗的準確度和可靠性,容易發生誤診。因此,為了減小各種因素對檢驗結果造成的影響,保證檢驗結果的質量,對檢驗前過程進行分析很有必要[2]。本文通過對在我院進行生化檢驗的90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檢驗方法,探討生化檢驗前過程分析對于檢驗結果的影響,具體如下。

附表1 加強質量控制后不合格標本比較(例)

附表2 兩組患者檢驗結果出現偏差的因素對比(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進行生化檢驗的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均為45例。對照組患者男24例,女21例,年齡18~55歲,平均年齡為(35.8±1.6)歲,病程1~9天,平均病程為(3.8±2.5)天。研究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19~53歲,平均年齡為(34.4±1.7)歲,病程1~10天,平均病程為(4.97±2.7)天。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直接進行檢驗,不進行生化檢驗前過程分析。研究組患者在進行生化檢驗前,先對檢驗前過程進行分析后再檢驗,分析內容主要包括:①采集檢驗標本的時間和方法。②保存和送檢檢驗標本的過程。③處理溶血的過程。④分析患者的生理、飲食及相關藥物和儀器等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影響。
1.3 觀察指標 通過不同的檢驗方法,觀察兩組患者檢驗的準確率,并分析和總結生化檢驗前過程中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采用SPSS16.0進行,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加強質量控制后,臨床檢驗生化分析準確率得到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1。通過對檢驗前過程進行分析,由于生理飲食、相關藥物設備、檢驗標本等因素導致檢驗結果的偏差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2。
患者通過生化檢驗,不僅可以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況,還可以發現某些疾病的征兆,為自己及時地預防和治療提供保障,同時也為醫生提供了有效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依據[3]。但是,由于其檢驗的過程比較復雜,并且還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出現未執行三查七、標本送驗不及時等問題,這樣就延誤了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導致患者病情惡化。因此,為了確保檢驗結果準確有效,在檢驗前對檢驗前過程進行分析很有必要。
近幾年,通過不斷的臨床研究發現,生化檢驗前過程對檢驗結果的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患者的生理。由于進行生化檢查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導致檢驗的結果也會有所區別。比如,新生兒體內非結合膽紅素的含量要遠高于成人,健康幼兒體內磷酸酶的活性要遠高于成人,能夠達到成人的3倍以上;此外,患者相關指標的檢驗結果也會由于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距,患者在日常生活當中吸煙和飲酒也會對檢驗結果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吸煙患者血清中的HDL-C含量要遠低于不吸煙的患者,飲酒會導致患者體內血清肝酶的活性不斷提升,進而影響檢測結果。②患者的飲食。由于部分食物可能會使患者體內的甘油三酯、葡萄糖、尿酸等指標的水平顯著上升,很大程度上會造成檢驗結果不準確,因此,患者在進行生化檢驗前一定要避免飲食,禁食時間要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決定,防止由于時間過長出現低血糖,一般為檢驗前的12小時。③藥物因素。部分患者在服用某種藥物后,會使自身機體發生各種不同的反應,導致體內部分成分的含量發生變化,對檢驗結果造成一定的干擾。④檢驗設備。檢驗設備的性能也會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因此,相關人員一定要定期地對設備進行檢查、維修和保養。⑤檢驗標本[4]。由于血液中的相關成分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發生不斷的變化,導致檢驗結果出現一定的偏差,因此醫護人員一定要注意檢驗標本的采集時間和方法。采血時,要為患者使用止血帶,并且不能在同一位置多次采血,防止出現溶血造成血清中鉀的含量升高,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通過研究表明,研究組檢驗中不合格標本明顯少于對照組,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生化檢驗前對檢驗前過程進行分析,可以提高檢驗準確率。
綜上所述,在生化檢驗前,對檢驗前過程進行分析,能夠使檢驗結果更加準確,避免發生誤診,有效提高檢驗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