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
詞條:網紅
起初為復合名詞,網即網絡,紅即走紅。隨著互聯網社交平臺軟件的興起,走紅的主體從人到物,這個名詞也有了形容詞的屬性,例如:網紅奶茶。
每個周末,老姚都要陪女兒去網紅店打卡。這是父女倆唯一的共同愛好,老姚為了看女兒,小姚為了看世界;老姚買單,小姚發帖。
小姚十四歲,成績中不溜秋,業余愛好非常多,但都離不開手機和電腦。上學期參加演講比賽,主題是“AI與我的未來”,小姚用三分鐘強調了自己的夢想:我要當網紅,我要讓AI輔佐我,以大數據分析為前提,利用人工生物科技、3D和全息技術,完成我要的所有效果。評委老師給了高分,贊其論據詳實,論點清晰,臺風“有霸氣,顯示出新一代年輕人的自信”。
老姚相信小姚說的是真心話。世上還沒“網紅”之說的時候,小丫頭看著春晚就信誓旦旦地說:我要當明星!老姚這代人,從小接受的是五講四美三熱愛的傳統教育,小伙伴們的理想大都定位在科學家、老師、醫生、警察等職業范疇,小伙伴們長大后大都成了文員、公務員,像他這樣毅然辭去外企工作,和幾個合伙人創業的案例實屬少數,要不是因為慘遭失敗,他老姚也可能成為被人仰視的創業精英。這顯然是遺傳吧,女兒從小也不想走尋常路,別的孩子放暑假要參加各式各樣的培訓班,女兒卻主動跟老爸要求,要逛街,要看店,要懂行情。
老姚現在又去公司上班了,靠一己之力成為精英的夢想幻滅了,這主要是因為中年人有生活壓力,不得不妥協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現實要求,并不是因為他無力夢想。經歷了慘痛的失敗,及時回到尋常路,老姚越發覺得:做夢應該越早越好,失敗也該越早越好,所以他決定用實際行動贊助女兒的夢想。女兒想開直播,但嘗試下來覺得“沒有內容的直播挺無聊的,沒實力”;也想過當美妝網紅,但一上手就發現要從手殘黨進化為達人需要非常多的實踐經驗。女兒不傻,老姚多少有點得意:到底不是那種為了流量不惜暴露自己缺點的傻瓜。
小姚不傻,很快就得出結論:自己沒內容當網紅,但世上有那么多網紅本身就是可圈可點的內容素材啊。她決定在社交平臺打造自己吃遍網紅店、用遍網紅產品的KOL(關鍵意見領袖形象)。成本不高也不低,老姚還擔得起。父女倆結伴出行,老婆也很放心。喝遍網紅奶茶,寫下千字點評;嘗遍網紅法棍,天天早餐都有法國南部氣息;買遍網紅氣墊粉底,女兒拉攏媽媽寫下兩代人兩種膚質的評測報告;網紅電影必須搶先看首映場,先插旗再有立場,無需評點創作,只需瞄準能帶動流量的出場明星……若只是看女兒的朋友圈、微博和公號,幾乎很難想到這是個十四歲的女孩;在流行語、動圖、熱門話題、評分制度等各種接受度極高的表態構件的拼湊下,小姚基本能抹煞年齡和閱歷的淺薄,或者說,恰恰迎合了社交網絡平臺普遍的淺薄。
但也有讓老姚擔憂部分:女兒并不在乎進什么大學,讀什么專業,她堅信未來的世界不看文憑,更看中流量。老姚算是開明的老爸了,但在這一點上還是不能免俗,他有意識地讓女兒聽高知學者的網絡課程,下載量多少就意味著收入多少,這很能激起她的羨慕嫉妒恨。他希望女兒能明白:擁有別人沒有的知識,才是具有核心區別價值的KOL真諦。不管是網紅口紅還是網紅小龍蝦,也是遵循“別人沒有的特色”定律才有立足之地的。
今天,老姚跟著女兒吃到了一客在食材搭配方面想象力非凡的網紅冰淇淋,他不得不提醒自己不要輕易說出“太難吃了!”,而要不動聲色,等女兒表態了,再反問:“為什么你覺得好吃呢?”“為什么這種肉味的冰淇淋會成為網紅呢?”他必須收起中年人的評判,用探討的姿態讓女兒看穿網紅機制的奧秘。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出別的幫助女兒進步的方法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長方式,強扭的瓜不甜,老姚明白:靠大學文憑就能過上好日子的年代早已一去不返,如今年輕人的野心看似不著邊際,其實有跡可循。金子依然會發光,年輕人也依然會盲目從眾——不走尋常路,這種追求本身大概已經成了尋常路吧?身為這一代人的家長,老姚真心覺得很難,比自己豁出一切去創業還難!難就難在把握分寸:既要允許她們追求網紅前程,又要提醒她們塑造核心價值;既要鼓勵她們出奇制勝,又要叮囑她們勿偏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