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高密度電法(ERT)進行污染場地的調查、識別污染物種類及分布范圍等成為環境工程關注的熱點。由于高密度電法準確、高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其在實驗室的研究和野外污染場地的調查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利用高密度電法結合鉆探取樣研究某石油化工廠局部區域的土壤中含油污染物的分布情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結果顯示:場地內6.5 m淺區域內存在不同程度的含油污染物擴散,含油污染物視電阻率值為5~23Ω·m,呈帶狀低阻分布,為污染場地的后續調查、整治和修復提供重要的基礎。
關鍵詞:高密度電法;污染場地;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X5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7-0025-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7.013
Application of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method in investig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Chen Feng
(Shanghai Huanz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201821,China)
Abstract: Investig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through the use of high-density electrical methods (ERT) has become a focus of attention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ue to the accurate and efficient working methods and working methods of high-density electrical methods,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laboratory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of field contamination sites. In this paper, high-density electricity combined with drilling sampling was us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contaminants in the soil of a certain petrochemical plant, and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t degrees of diffusion of oily pollutants in the 6.5 m shallow area of the site. 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the oily pollutants was 5-23 ohm meters, showing a low-resistance strip distribution, which was the follow-up investigation, remediation and repair of the contaminated sites. Provide important basic support.
Keywords: High-density electrical method; Contaminated sites; Applied research
目前,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加劇了環境惡化,關于污染場地的土壤與地下水的調查成為研究重點。由于高密度電法準確、高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在實驗室研究和野外污染場地的調查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調查人員根據結果結合場地情況分析后,可初步判斷可能存在的污染類型和范圍,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土壤和地下水檢測點位的布設。另外該方法可以大致判斷淺層地層的結構,因此可以結合實驗室檢測數據分析污染物在土壤或地下水中的遷移情況。本次利用高密度電法研究某石油化工廠局部區域的土壤中含油污染物的分布情況,更加直觀地反應含油污染物的分布及擴散情況,以期為污染場地的監測和修復提供重要的基礎支撐。
1 高密度電法工作原理
高密度電阻率法是以巖、土的電阻率差異為基礎的一種陣列勘探方法。利用微機工程電測儀技術和程控電極轉換裝置,自動采集不同排列極距的視電阻率值。根據不同的視電阻率數據,進行分析、反演、地質解譯,判定污染物的分布、擴散情況等。由于高密度電法準確、高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在隧道工程、采空區、污染場地的調查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是目前國內外比較普遍使用的地球物理探測方法。
2 高密度電法應用實例
2.1 場地物性特征
研究場地為上海某已廢棄的石油化工廠,其所在地區地層為海陸交互相沉積,地形從吳淞口起向東南展開略呈三角形,被第四紀疏松地層所掩覆。場地周圍主要為居民住宅區和綠化空地,地勢較平坦,一般吳淞系統標高在1.8~6.6 m,平均海拔4.499 m(吳淞零點)。場地為古河道沉積區,地基土主要由飽和黏性土、粉土、砂性土組成,其中表層夾雜少量碎石及碎磚塊。該場地自1993年起,一直為石油化工廠,其南、北兩面靠近兩條公路交叉口,場地東、西測為河道。該化工廠主要用于生產柴油、燃料油、潤滑油、汽油、溶劑油、苯、潤滑脂、石蠟、丙烯酸、丁脂重組分、樹脂等石油化工原料。2016年后原化工廠上部建筑已全部拆除,場地內多處建筑垃圾堆積,無植被覆蓋,場地處于閑置狀態。廠內北面原有的儲罐已被運走,原儲罐位置由于降雨積水已形成一個面積約為80 m2的水塘,廠區東北面為原生產車間所處位置。初步判斷場地內存在石油烴類污染的污染。
2.2 工作依據
決定土壤導電性的因素主要有土壤類型、含水量、孔隙率和飽和度幾個方面,這幾個因素之中,影響較大的是含水量的變化。當有污染物存在時,土壤的導電特性會發生變化。含油污染物中的石油類物質溶解度較小,在這類污染物滲入土壤之后,會和土壤中的孔隙水相互作用,提高土壤的飽和度,進而影響土壤的導電性。這種影響的程度也跟土壤本身的飽和度有關,飽和土壤隨著含油污染物的侵入,其電阻率表現為不斷增大直至穩定;而不飽和土壤隨著含油污染物的侵入,其電阻率不斷降低,導電性不斷增強直至穩定。
上海地區淺部(15m以淺區域)以粉質粘土和淤泥質粘土為主,含水量為25%~60%之間,呈不飽和狀態。含油污水的滲入,會增加土壤的孔隙水含量提高其飽和度,在這一過程中,土壤的電阻率隨著隨含油量的增加而呈線性降低。這種顯現主要是由于隨著含油污染物的不斷深入土壤之中,進一步提高了土壤中的孔隙水含量,導致土壤含水飽和度上升,進一步提高了土壤的導電性。與此同時,污染物的含量也會導致土壤中孔隙水的導電性變差,進而降低土壤的導電性,但與提高的含水飽和度相比,這些可以忽略不計。因此,通過探測土壤的電阻率變化,能夠判斷出地下水中含油污染物的分布情況。
2.3 實施方案
本次探測共布設3條交叉測線,見圖1,測線編號為CX1~CX3,測線長度分別為100m、80m、100m,電極間距均為2m。供電電壓為36 V直流電。圖1為場地內高密度電阻測線和取樣點示意圖。
2.4 地質解譯
表中為常見介質電阻率范圍。
從各測線高密度電法反演模型電阻率斷面上可以看出,1.0m淺區域存在局部高阻異常,主要因淺部磚石、混凝土塊等建筑垃圾引起。從圖2測線CX1高密度電法反演模型可知,在地表14~46m、深約0.5~4.5m處的地方有2個明顯局部的低阻異常區域,視電阻率約在5~20Ω·m之間,整體呈帶狀低阻分布,疑似為主要含油污染區域;從圖3測線CX2高密度電法反演模型可知,在地表28~80m、深約0.5~5.0m處的地方有1個明顯局部的低阻異常區域,視電阻率約在10~22Ω·m之間,整體呈帶狀低阻分布,疑似為主要含油污染區域。
2.5 取樣結果
本項目采用Geoprobe鉆機在場地內布設5口地下水監測井,采集地下水水樣,檢測樣品中的TPH濃度。取樣過程中地表油污區附近的監測井(MW1,MW2,MW3,MW4)液面能明顯看到油花狀液膜。檢測結果顯示該4口井中TPH超標。超標的TPH區段從C9到C36,其中C9以上TPH濃度較高,遠離油污區域TPH未檢出。該化工廠主要用于生產柴油、燃料油、潤滑油等重組分,油污所處區域為其原生產和存儲車間。綜合高密度電阻分析結果,該場地內原油罐存儲區和生產區存在泄露問題,其他區域存在污染的可能性較小,在下一步調查布點可將范圍縮減至測線CX1附近,并加強兩個油污區的調查。
3 結語
高密度電阻率法是場地污染的重要調查方法,能有效地監測污染物種類和分布情況。本文采用高密度電阻率法對某石油化工廠局部區域的土壤中含油污染物的分布情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于環境監測有重要的學術和實踐意義,結論如下:(1)場地通過3條高密度電阻率法測量工作,含油污染物視電阻率值為5~23Ω·m,呈帶狀低阻分布,場地內6.5 m淺區域內存在不同程度的含油污染物擴散。(2)研究表明含油污染物具有明顯的低阻電性特征,可以用來劃定土壤污染空間分布范圍,為污染場地的整治和修復工作提供了基礎數據。(3)場地1.0m淺區域,存在局部高阻異常,主要因淺部磚石、混凝土塊等建筑垃圾引起。
研究顯示,高密度電法對污染場地的含油污染物擴散的調查具有很好的適用性和推廣性。另外一方面,由于影響土壤電阻率的因素較多且變化規律復雜,加之污染物成分與視電阻率值的對應關系等仍然需要進一步研究,因此關于高密度電阻率法對于污染場地調查的實際應用仍需不斷探索,以期對場地污染的修復和評價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 任劍飛.基于高密度電阻率法的地下水污染調查研究[J]. 水利科技與經濟, 2016, 22(5): 70-72.
[2] 徐子東,師學明,傅慶凱,羅澤嬌.武漢某回填土堆場高密度電法污染調查研究[J]. 工程地球物理學報,2011,8(5): 542-546.
[3] 夏 凡,郝明亮,宋洪偉.高密度電法在河北某垃圾場污染調查中的應用分析[J]. 地下水, 2015, 37(6): 112-114.
[4] Cassiani G,Binley A,Kemna A,et al.Noninva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recate ( Italy ) crude-oil contaminated site: link between contamination and geophysical signal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14,21(15): 8914-8931.
[5] 姜振蛟, 卞建民,査恩爽,林年豐,田沃野.高密度電阻率成像法在水文地質領域中的應用[J].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10, 37(2): 21-26.
收稿日期:2018-05-10
作者簡介:陳峰(1989-),男,碩士,環境保護(中級職稱),研究方向為污染場地調查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