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資源作為我國生態環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社會經濟發展及日常生活中人們生產需要,大量的林業資源遭到破壞,從而導致水土流失,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不僅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并且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也產生了嚴重的危害。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尤其是對我國林業生態環境的重視,通過不斷強化林業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緩解我國生態環境的嚴峻形勢,促進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林業;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X1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7-0172-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7.104
Protecting forest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uo Aiping
(Forestry Bureau of Lingchua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Jincheng Shanxi 048300,China)
Abstract: Forest resource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Due to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production needs in daily life, a large number of forestry resources have been destroyed, resulting in soil erosion, and increasingl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eriously, it not on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but also has serious harm to peoples health. Therefore, in this case, we must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importance of Chinas forest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rough 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ores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 as to solve the serious situation of Chin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Chin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conservation business.
Keywords: Forest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林業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
我國現代林業發展較為緩慢,人們并沒有能夠很好地認識林業在現代社會環境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還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要充分認識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在植樹造林和保護生態環境中的重大作用。在維護地球生態系統平穩方面,林業承擔著建設森林生態系統、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改善地區荒漠化的重任。應發揮好林業在生態系統建設中的作用,通過退耕還林和生態防護林工程,使地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能夠達到一定的成效。
2 影響生態環境保護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因
2.1 森林資源的嚴重缺乏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森林的覆蓋面積雖然很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很小,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國的東部地區,包括東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四川省、福建省等南部省份。對于我國的西部地區來說,森林的覆蓋率很小,很多地區甚至沒有森林,我國森林資源不但匱乏,且分布失衡。
2.2 林業環境建設工作不到位
首先,林業生態建設、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落實不到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林業生態環境出現的問題。其次,在實際工作中很多林業結構的種植過于單一,沒有采取豐富的林業結構技術構建一個完善的環境生態鏈,無法真正發揮出植被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的作用。
2.3 林業環境保護思想薄弱
很多人認為林業是促進生產發展、創造經濟效益的重要資源,因此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視長久的發展,對林木進行大量采伐,導致林業生態失衡,引發環境問題。大量的原始森林遭到砍伐,破壞了生態平衡,給區域環境帶來不小的影響。另外,人工林業也遭到一定的破壞,使得我國的林業環境保護工作雪上加霜,傳統思想對林業環境的恢復工作十分不利。
2.4 法律意識比較淡薄
我國出臺的相應法律政策措施不到位,即便有了相應的法規,在執法過程中取得的效果也不明顯。環境保護法被忽視,環境保護執法力度下降,這對地區林業環境保護工作帶來巨大的阻礙。
3 促進保護林業生態環境的對策分析
3.1 采用先進科技開發林業
通過不斷地完善科技開發林業的戰略部署,加強對林業資源的科學培育,選擇質量合格的幼苗進行種植,從而保證林木的快速生長。并且對于林業病蟲害要進行全面科學的防治,強化林業資源生產的健康發展。此外,還需要重視森林防火措施的提升,真正提高森林的成活率。依靠科學合理的綜合性開發,從而帶動林業生產技術的提升,幫助提升整個林業生產能力,保證林業資源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在發展林業資源的同時,保證環境不受到污染,不以犧牲林業資源為發展代價,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3.2 堅持遵循自然生態規律
為了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必須要堅持自然生態發展規律,所以我們在林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將環境生態保護理念貫徹實施到林業建設方面中,通過為人們樹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生態化的林業建設理念,引導人們加強環境保護的意識,最終將林業發展放到保護生態文明建設上來,從而減少在林業發展過程中對大自然的破壞,將林業資源開發利用消耗情況控制在正常的林業資源承載能力范圍內,避免由于過度的資源開發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因此在進行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必須要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做好生態、經濟、環境等多方面的協調發展。
3.3 逐步提高生態服務功能
森林資源作為整個林業資源中重要的組成,是林業資源發展主要核心,也是建設林業生態環境的重要保障。所以,我們在進行林業生態環境保護過程中需要對天然林區以及種植林區進行相應的保護,通過實行退耕還林的等政策保護現有的森林資源,從而幫助優化森林質量。并且還要不斷地做好相應的管理機制創新,制定科學的砍伐管理規定,實現有效、有序的科學林業資源管理,從而推進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3.4 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
依據不同的地區情況和樹木情況,應該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因地制宜,結合土壤條件選擇適合的樹種進行種植和森林再造工作,保證林業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可以結合當地鄉土珍貴樹種,例如南方紅豆杉、白皮銀杏等樹種,其不但適合陵川縣的生態環境,同時還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南方紅豆杉可提取紫杉醇,有極高的醫藥價值,是非常適合大面積種植的珍貴鄉土經濟樹種。通過種植當地鄉土珍貴樹種,能夠激發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加快退耕還林的工作效率,擴大我國的森林覆蓋面積,同時還能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
4 結論
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加強政府部門與林業企業的協調合作,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發展指導思想,不斷提升林業資源的保護水平,擴大林業資源對我國環境保護的影響力,真正為我國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崇.本溪桓仁生態旅游發展對策研究[J].知音勵志,2016(23):217.
[2]徐丹霞.生態價值觀教育的時代訴求[J].中華少年,2016(29):268-269.
[3]張曉春.淺談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J].中華少年,2016(27):290.
[4].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礦業可持續發展——記中國黃金集團夾皮溝礦業有限公司[J].環境保護,2016,44(05):80-81.
收稿日期:2018-05-21
作者簡介:郭愛萍(1975-),女,本科,研究方向為林業調查規劃、造林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