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航
摘 要: 青年教師是高校師資隊伍中富有蓬勃朝氣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教師的培養關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及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這一意義,對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來說尤其鮮明。青年教師培養工作需要整體設計、統籌規劃、科學實施,通過制度建設、體系建構、規劃制定、內容設計和措施落地這五大方面,為師資隊伍培養大批可靠之才,最終服務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 青年教師 培養途徑
“任何一個學校,師資隊伍總是成功的最關鍵因素”[1]。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師中最具朝氣、活力與潛力的群體,是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青年教師的培養理應成為高校師資隊伍建的重要方面。具體到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青年教師培養的重要性尤其顯著。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定位,要求教師不僅必須具有學科前沿的理論知識和扎實過硬的專業能力,更要富有勝任大量實踐教學指導任務的事業心、責任心和旺盛的精力。青年教師憑其對學科、專業發展動態的掌握、對新生事物的接納能力和對工作高漲的干勁,成為生力軍。其較為積極、好學、嚴格、認真的工作態度在實踐教學一線發揮了巨大作用,重要的是全方位探索一條科學合理的道路,增強青年教師培養的成效。
一、注重制度建設,避免隨意化
青年教師的培養必須作為高校的一項重要制度而成為常規工作,避免被當作一項可有可無的事情,隨意去做。
(一)制定規章制度
以正式的文本指明該項工作的重要性,確定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設計實施規劃,給出保障措施與評價標準。規章制度的起草分校、院兩級:學校層面,立足當前我國應用型普通高等院校的基本要求和學校自身的發展特點,做出頂層設計;學院層面,尊重學科、專業特點,對該項工作做出具體規定。
(二)建立長效機制
對青年教師入校后的各發展階段要有明確的劃分,對各階段所需開展的培養工作有清晰的規劃安排,保證工作持續、高效推行。
(三)建立保障機制
明確工作的主要承擔部門,并對涉及的其他配合部門做出明確的指示,對各部門的具體職責進行明確劃分。設立培養經費,專款專用,并明確獎懲標準。
(四)建立監控機制
做好督導與質量監控。將該項工作的督導作為學校、學院教學督導工作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以督導結果為主要依據,以督導組成員為主力,定期進行質量監控,并將監控結果納入青年教師考評體系。
二、注重體系建構,避免碎片化
充分綜合學校對青年教師的整體要求和各學院、專業對青年教師的具體規定,確定各項培養目標及內容,使青年教師的能力得到全面培養,避免碎片化。
(一)綜合性建構
緊扣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需求,明確青年教師必備的各項能力,從師德修養、政策水平、理論能力、業務能力和教學能力多方面入手,建立“五位一體”的綜合培養體系。其中,師德修養是前提,政策水平與理論能力是指導,業務能力是基礎,教學能力是主體。
(二)階段性建構
以青年教師入職后不同發展階段的年齡、心理特點為基礎,明確培養的側重點。入校之初,重在政策水平與理論能力的培養,引導其學習教育方針政策、學科知識,對高校教育的環境與要求有清晰、到位的認識。繼而重點培養業務能力和教學能力,助其步入實質性工作的軌道。這期間,師德修養的培養貫穿始終。
(三)類別式建構
依據青年教師的學緣結構、專業特長和學校、學院的工作安排,分出理論教學型、實踐教學型、教學科研型、科研型等不同類別,各有側重,分別培養,提高效率。
三、注重規劃指導,避免盲目化
強化青年教師培養工作的計劃性,使培養工作具有目的性和指導性,避免偶爾為之、盲目開展。
(一)加強規劃指引
結合教師專長和學校定位,在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方向、目標及培養內容方面加強指導。為每人量身打造一套既符合學校需求又有利于個人發展的有針對性的培養計劃。在提高青年教師積極性的同時,保證工作的計劃性與條理性。
(二)加強政策引導
做好各類各級教育部門教育政策、規章制度的培訓,為青年教師提供必要的方向引導。確保其第一時間掌握政策的更新情況,為高質量地開展教學與科研工作提供保障。
(三)加強人員帶動
在常規性指導方面,建立導師制,以優秀老教師指導、督促、檢查青年教師的培養計劃實施和完成情況,帶動青年教師發展進步。在專題性指導方面,以專家講座、專家咨詢會、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就教學、科研、學生管理方面的具體工作和問題進行具體輔導。
四、注重能力培養,避免空泛化
在統一思想、明確培養工作重要性的前提下,培養工作應注重青年教師實際能力的提高,避免只尚空談、無法操作。
(一)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
通過開展各種說課、聽評課、專家大師課、教學輔導、教學評比等形式,帶動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初入高校的教師往往對即將開展的教書育人工作充滿信心與期待,但在教學一線中極易感到理想與現實的不符。這一方面是因為部分青年教師是從象牙塔走出不久的畢業生,帶有理想主義情懷,對實際環境、對象估計不足,尤其是部分畢業于學科型人才培養院校的青年教師面對應用型普遍本科高校的學生,因思想準備不足而感到落差。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青年教師,特別是高學歷青年教師容易把自己本科學校的教學方法照搬到課堂上,卻忽略當前學生的心理需求已然發生了變化,這種機械的做法難以取得良好的成效。這就需要通過多種授課實踐、點評、比賽的形式提高青年教師對當前課堂環境的接受力與適應力,從而提高教學能力。
(二)個人實踐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
“應用型人才培養是以能力為主線的”[2],它更多強調將理論應用于實踐、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實踐能力來源于教師的實踐能力”[3]。所以,要有計劃地選派青年教師進行行業參觀、調研、采風、訪學、掛職鍛煉和參加比賽,提高其個人實踐能力。但個人實踐能力只屬于教師本人,如何把個人的實踐經驗、方法傳授給學生,培養后者的實踐能力,則必須通過教學方法、技巧的培養等一系列轉換。因此,要通過觀摩課、公開課、實地教學比賽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三)科研能力的培養
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雖然注重實踐,但科研能力同樣重要。因為“如果教師隊伍不是由優秀的研究者組成的隊伍,就不要期望能培養出真正有創造力的學生”[4]。提高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方式是多樣的:一是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各種科研講座、培訓、研討會。二是鼓勵老教師吸納青年教師到課題組,設立青年教師科研培育基金、科研成果獎勵基金。三是對科研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師,可視具體情況減輕其教學任務,促進其專心從事研究。
五、注重工作落實,避免形式化
加強各項政策、規章的具體落地,重視工作的過程性,分階段開展督導、監控及目標檢查,并將檢查結果納入青年教師的考核標準當中。
(一)明確過程性工作
在整體培養目標的指引下,明確各實施階段的工作目標,強化培養工作的過程性,使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用功在平時,階段出實效。
(二)加大督導力度
將青年教師培養工作明確納入每學期的教學督導計劃,教學督導組注重日常具體工作的督導檢查,并定期召開會議總結情況,在全院教師例會上公布。
(三)加強質量監控
教學督導組將青年教師培養的實際效果和質量作為一項重要的督導和監控工作,在導師的配合下及時分析各位青年教師在特定階段培養工作的成績和不足,重點分析不足,并提出下一步的整改建議。
(四)納入考核標準
在年終教師考評標準體系中納入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完成情況和培養效果的實現情況,使培養工作變成與青年教師自身利益休戚相關、不得不做且不得不做好的事情,提高青年教師接受培養的積極性。
六、結語
高校青年教師培養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而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對教師能力的全方位要求更決定了青年教師培養工作的綜合性與復雜性。本文提出的青年教師培養路徑的五大方面中,制度建設是前提,體系建構是主體,規劃指導是方向,能力培養是重點,工作落實是保障。只有明確了五大方面的內在邏輯關系,理清了各項工作的思路,才能在青年教師培養上做實事、見成效,最終服務于師資隊伍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4]張維迎.大學的邏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44,35.
[2][3]鹿林.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邏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9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