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站勇 李雪寒
摘 要:目的 觀察髖部肌肉密度下降對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6年5月15日~2017年5月15日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設置為實驗組,另收集50例健康體檢人群設為常規組,分析兩組前群肌肉、后群肌肉、內側群肌肉的CT檢測值。結果 實驗組髖部健側與患側的前群、后群、內側群肌肉的CT檢測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的前群肌肉、后群肌肉CT值分別為(44.23±5.36)Hu與(39.23±5.36)Hu,實驗組的前群肌肉、后群肌肉CT值分別為(35.66±4.15)Hu與(22.36±5.47)Hu,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受檢者的內側群肌肉CT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髖部肌肉密度降低,不會對股骨近端骨折患側髖部肌肉的密度造成明顯的影響,但可能會增加患者發生股骨近端骨折的風險。
關鍵詞:股骨近端骨折;老年;髖部肌肉
中圖分類號:R68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2.032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12-0105-02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hip muscle density decline on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Methods From May 15, 2016 to May 15,2017,50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group,in addition,50 healthy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routine group.Analysis of CT value of anterior, posterior and medial muscles in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T values between the hip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affected side's pre-group,posterior group,and medial group muscles(P>0.05);the CT values of the muscles of the former group and the posterior muscles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different,(44.23±5.36)Hu and(39.23±5.36)Hu,the CT values of the muscles in the former group and the posterior group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35.66±4.15)Hu and(22.36±5.47)Hu,respectively,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CT values of the medial group muscl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decrease of hip muscle density will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density of hip muscle in the affected side of proximal femur fracture,but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 in patients.
Key words:Femoral proximal fracture;Elderly;Hip muscle
股骨近端骨折(femoral proximal fracture)以老年人群多發,導致患者的精神負擔、經濟負擔加重,其中導致該類疾病的因素多種多樣,包括跌倒、骨質疏松癥等。而髖部肌肉可對人體行走、直立等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若降低了髖部的肌力,則可能會使得人體平衡感降低,導致跌倒事件頻發[1,2]。但是對于髖部肌肉情況是否與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發生具有關聯性仍然無明確的定論,其中髖部肌肉的情況可受到性別、年齡、升高、體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為了進一步分析髖部肌肉密度下降與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疾病發展的關聯性與對生活質量等的影響,本次研究將詳情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5月15日~2017年5月15日天津市津南區咸水沽醫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設置為實驗組,所有患者均為老年患者,均為跌倒、輕微暴力等導致的脆性骨折病變,同時將交通事故、神經系統疾病、髖關節置換、肌肉肥大癥、肌肉萎縮等導致的骨折病變排除。另收集同期50例健康體檢人群設為常規組。實驗組中女23例,男27例,年齡60~86歲,平均年齡(73.56±2.36)歲,其中股骨頸骨折22例,股骨轉子間骨折28例;常規組中女24例,男26例,年齡61~85歲,平均年齡(73.25±2.45)歲。兩組受檢者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兩組受檢者的髖部肌肉CT值進行檢測,選擇多層螺旋CT掃描儀進行檢測,掃描時間5~6 s,掃描層厚0.75 mm,并將橫斷推向傳送至工作站給予后處理,重建,層厚3 mm,收集內側群肌肉、髖部前群肌肉、后群肌肉進行檢測,并在軟組織窗下獲取其CT值。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受檢者的髖部肌肉密度進行分析,檢測兩組受檢者的髖部前群、內側群、后群肌肉的CT值。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處理,兩組不同部位肌肉密度CT值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驗組CT檢測情況 實驗組健側與患側的髖部前群、后群、內側群肌肉CT檢測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受檢者不同部位的CT值比較 常規組前群肌肉、后群肌肉CT值高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內側群肌肉CT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分析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危險因素多種多樣,包括運動量、年齡、握力、骨密度、跌倒等,不同因素之間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關聯[3,4]。隨著近些年來骨骼肌對于骨折病變的作用,引發了許多醫學工作者的廣泛關注,依據人體肌肉的狀態便于一定程度上將肌力反映出來,人體行走與站立均是依靠肌肉的力量進行維持的,其中髖部肌肉包括內側群肌肉、前群肌肉、后群肌肉等,隨著逐漸降低了髖部的肌力,將會降低人體的平衡性,使得跌倒等事件的概率遞增;另外,肌肉的力量也會對骨密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引發骨量丟失,增加了骨脆性,跌倒后容易導致骨折事件。
對肌肉的功能狀態進行評估屬于重點內容,其中肌肉的容積、質量、密度等均可對肌肉功能狀態造成一定的影響。本次研究對兩組受檢者均給予CT值檢測,給予CT斷層掃描方式,便于給予三維立體重建模式,從而將密度得出,利于將真實的肌肉密度反映出來,對興趣區域進行手動選擇,便于將該區域的CT值反映出來,其中組織的衰減系數與組織密度具有緊密的關聯,因此,CT檢測值便于將組織密度準確反映出來,分析肌肉與脂肪組織的CT值不同,通常情況下,肌肉的CT值處于0~100 Hu,脂肪組織的CT值處于-190~-30 Hu,臨床上可依據CT檢測值對髖部的肌肉密度進行分析。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髖部肌肉的密度比較(健側與患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肌肉密度的下降過程十分緩慢,而發生骨折的過程十分短暫,本次研究中收治的患者均為患病當日接受CT檢測,由此對髖部的肌肉密度進行分析總結,得知骨折不會影響到髖部的肌肉密度,因此,無需計算骨折自身對于肌肉密度造成的影響。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髖部后群、前群的肌肉密度低于常規組,兩組受檢者的髖部側裙肌肉的密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大腿肌肉、臀肌肉可對人體的直立進行維持,同時對人體的行走、體重、跳、跑等的平衡進行維持,一旦出現臀肌萎縮情況,將會使得走路受到影響,進而容易發生跌倒事件,導致逐漸萎縮了股四頭肌,使得上下樓梯的難度增加。因此,降低了髖部的肌肉密度,將會引發患者運動受到限制,容易發生跌倒情況,導致髖部骨折的發生風險遞增,且可能會引發骨量丟失現象,增加了骨脆性,容易引發老年性骨質疏松癥,使得髖部發生骨折的風險概率遞增。髖部肌肉下降可能是引發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一類危險因素,醫護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體育鍛煉,利于將肌肉的密度遞增,將肌力遞增,導致跌倒事件減少,對骨質疏松進行對抗,對股骨近端骨折事件有效預防。
綜上所述,若降低了髖部肌肉密度,則不會對股骨近端骨折患側髖部肌肉的密度造成明顯的影響,且可能會使得患者發生股骨近端骨折的風險提高。
參考文獻:
[1]文華林,郭書權,柳維才,等.髖部肌肉密度下降與髖部骨折的相關性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13):1998-2000.
[2]趙明妍,谷巖梅.運動鍛煉對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患者骨密度影響的隊列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9):56-58.
[3]劉婷,姚麒,胡燕,等.不同年齡絕經后婦女骨密度與體成分的相關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2(3):256-259.
[4]劉文.少肌癥、維生素D缺乏和跌倒在類風濕關節炎合并脊柱骨質疏松性骨折中的臨床意義研究[D].安徽醫科大學,2016.
收稿日期:2018-3-26;修回日期:2018-4-9
編輯/錢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