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艷
摘要 對景谷縣種子市場經營管理現狀進行了闡述,提出了相應對策,包括加強種子證照管理、定期對經營業主進行技術培訓、加大對《種子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加強種子管理隊伍的建設、加強執法體系建設、加強本地種子售前試種及發芽測試工作、規范種子經營管理制度、積極推行農作物種子銷售服務承諾制等方面內容,以期為保證種子銷售市場穩定和農業生產安全提供參考。
關鍵詞 種子市場;管理現狀;對策;云南景谷
中圖分類號 S33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3-0044-02
種子市場管理應實施嚴格實行經營許可制度、規范種子準入秩序、實行種子經營檔案和調種發票公開制度、推進種子銷售服務承諾、在鄉鎮建立種子監督員制度等措施,以確保種子市場穩定和農業生產安全。
1 現狀
1.1 在種子市場管理中,聯合大檢查極其重要
在種子市場管理中,往往會涉及經營主體合法的認定、商品種子的認定,處理假劣種子造成的危害,追溯假劣種制商點等方面的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技術監督部門和公安機關的多方面配合很重要。要利用多部門對執法管理質量的監督、案件偵查等方面的優勢,結合種子經營人員的技術專長,密切配合,加強對違法經銷商和制售假劣種子、坑農害農行為進行打擊。
1.2 種子市場經營行為不規范
有的經銷商為了逃避檢查,推脫責任,采取隱蔽銷售。農作物種子標簽不規范、標識不完整。有的將檢疫證、生產許可證等信息印制在包裝袋內,有的同一種品種的標簽包裝有多個,這些都給種子執法增加了難度。
1.3 農民自我保護意識差
少數經營假劣種子的不法分子,利用人際關系、廉價誘惑等手段,將假劣種子銷售給農民,由于農民的法律知識缺乏,往往“自認倒霉”,放棄了維權。
1.4 種子市場購、銷主體呈下降趨勢
由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農作物種子銷售有所萎縮,一些有文化、懂技術、較年輕的種子銷售人員改行從事其他新的行業,繼續從事農作物種子經營的部分經銷商年紀偏大,文化素質較低,對主要農作物的特征特性不太了解。與此同時,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年齡也普遍較大,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技術能力不強,嚴重制約新品種的增產潛力,造成一些新品種大幅度減產。
1.5 種子市場監督管理工作量明顯增多
《種子法》規定種子經營者進入種子市場的門檻較低,2018年種子經銷商190戶,準入景谷縣市場經營的“兩雜”品種102個,進入景谷縣經營種子的企業29家,鄉鎮種子經銷商辦理種子經營備案的190戶,較2017年增加了20戶。隨著種子市場的全面開放,種子經營主體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市場構成成分復雜。種子經營主體的多元化,也加劇了種子經營戶的競爭,一些經銷商為了追求高利潤,搞虛假種子的宣傳,農民購買種子時無從選擇,只好聽信零售商的話,不關心新品種是晚熟品種還是早熟品種、是屬于高海拔地方種或是低海拔的地方種就盲目地選擇了新品種。結果造成了減產,浪費了土地資源,又影響了種子品牌的形象。有些經銷商為了追求利潤,不經本區試驗而盲目引進未審定的品種,把不適宜本地種植的品種或劣質種子引進銷售,不但擾亂了種子經營市場,給種子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和工作量,更重要的是給農業生產安全造成隱患。
2 對策
2.1 加強種子經營證照管理
種子管理部門在種子經營的證照管理上應嚴格把關,按本地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安排經營網點。
2.2 定期對種子經營商進行培訓
除加強證照的定量規范發放外,應重點對種子經營商進行技術培訓。通過技術培訓,可以使經營商熟悉種子經營法規而守法經營,提高經銷商的經營基本技能,涉及品種布局和一般的種子保管及種植方法都能對購種戶進行解答;通過技術培訓,對部分不懂種子經營,一心想謀利和無經營條件的經銷戶進行取締,以便減少經營點數量,改變多、亂、雜的現象。
2.3 加強執法體系建設,強化執法管理
一是嚴格實行許可經營制度。種子經銷商必須是初中以上學歷,年齡在18周歲以上、60歲以下,憑資格證書上崗,并申請種子經營備案書、營業執照方可經營種子。種子經營備案書每年進行年度審驗。凡是違規經營被查出,或者年度種子銷售過程中出現過嚴重問題的,在年度審驗時可取消其種子經營資格,吊銷其相關的證書。二是加強監督,嚴格市場準入。對種子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和個人,要嚴格按照《種子法》的規定審核,加大種子購銷環節的管理制度,嚴厲打擊經營假劣種子的行為。三是加強鄉村級種子執法管理。進一步明確種子執法主體的地位,確保在第一時間內嚴格打擊種子違法違規行為[1]。四是保證執法經費。爭取黨委政府領導及財政部門對種子管理工作的支持,把種子管理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提高種子管理工作效率,確保工作的順利進展。五是優化種子管理隊伍,充實懂管理、懂法律、懂技術的專業技術人員。
2.4 加強種子管理隊伍的建設,提高管理人員素質
一是種子執法人員要通過各種途徑掌握品種的特征特性、栽培技術,掌握品種審定情況[2]。二是采取請進來、送出去和自我學習的方法,切實提高種子執法人員能力,使之不但敢于執法,而且善于執法。
2.5 加大對《種子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
一是做好維權宣傳,逐步提高農民的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二是加強對種子經銷商的培訓。種子經營者需經過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培訓,強化其法律意識和為農民服務意識,學習相關的種子經營知識,增強其誠信經營理念[3]。
2.6 加強本地種子售前試種及發芽測試工作
一是農作物新品種審定是在較大范圍內試驗、示范后,經省級以上審委會審定,方可推廣使用。山區縣地區復雜,作物生長環境差異較大,有“十里一重天”的說法,各經營商于上年必須對下年計劃要調的品種在本地做最短1年的試種,觀察種子性狀[4]。對該品種的抗逆性進行鑒定,并對試種鑒定的品種,經種子管理、農技、植保等單位進行綜合評審,經評審適宜本地環境條件生長的良種才能大量調入,以避免給農戶的生產造成損失。二是種子售前發芽測試是為了在播種前評定種子品質,避免銷售發芽率低的劣質種子,保證苗齊和種植密度,做到精確播種、節約用種。因此,做好發芽試驗,對保證農業生產安全用種具有重要意義[5]。
2.7 規范種子經營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種子經營檔案,凡是從事種子經營活動的經銷點,必須建立健全進貨臺賬和銷售臺賬經營檔案,如實向購種農民出據購種憑證,為以后的執法檢查和糾紛處理提供依據,對票物不符(包括植物檢疫憑證)、票證不齊和無經營檔案(即不給農民出具購種發票)的,按照《種子法》有關規定嚴肅處理。二是建立缺陷種子召回制度。種子經營商和企業發現所銷售種子有問題的,要及時更換[6]。三是建立農民滿意種子站點和誠信種子企業評定制度,大力弘揚“重質量、守規則、講誠信”的良好經營風尚。四是建立鄉鎮種子市場監督員,對鄉鎮種子零售攤點進行義務監督。五是建立證照嚴格的吊銷制度,對種子零售點銷售假冒偽劣種子的,一旦發現,隨即吊銷種子經營許可證[7]。
2.8 積極推行農作物種子銷售服務承諾制
種子銷售服務承諾制既可保護用種戶的合法權益,又可增強種子經營企業的責任意識[8]。因此,各種子經營企業應積極推行種子銷售服務承諾制度。一是可以擴大企業知名度,通過實行銷售服務承諾企業,可以起到“活廣告”的宣傳效果。二是贏得農民信任。有了服務承諾,加上地方政府的宣傳、動員、引導,農民即會對其產生信任,也敢于購買使用承諾企業的種子[9]。三是一旦出現種子質量糾紛則便于調查處理,也能分清責任的大小和主次。推行文字式種子銷售服務承諾,也是遵循當今“適者生存”的市場規律的必然做法,讓優良的品種質量和良好的服務占領市場,種子企業應始終堅持為農民負責、保護用種農戶利益為目的;堅持誠信經營、守法經營為宗旨的經營理念,逐步將縣級種子經營市場引入良性競爭、良種循環的軌道[10]。
3 參考文獻
[1] 李金安.如何加強云縣種子管理工作[J].云南農業,2013(4):56-58.
[2] 何興林,沈孝勇.淺析縣種子市場監管的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2013(3):73-74.
[3] 呂煒.種子市場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3.
[4] 車建侯,楊斌,鄭家順.種子市場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9(16):386-387.
[5] 黎良平,黃漢軍.農作物種子市場現狀與管理對策[J].湖南農業科學,2009(6):120-121.
[6] 王少杰,王鋒,李琳,等.種子市場經營管理現狀、問題與對策[J].種業導刊,2009(6):14-15.
[7] 羅明,施積文,張國良,等.種子市場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5(11):2208.
[8] 哈建國.種子市場管理中的問題和對策[J].寧夏農林科技,2005(5):89.
[9] 吳亞軍.基層種子市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種子科技,2017,35(2):37-38.
[10] 楊潔清.景泰縣種子市場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4(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