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
摘要:在如今多元化背景的發展下,學習英語是一種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英語國家不斷的推動英語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希望能夠培養更多理解他們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人。大學生是國家的重點培養人才,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那么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對自身母語文化認同造成一種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從語言與文化的角度來客觀的了解一下英語學習對大學生文化認同所造成的影響。
關鍵詞:英語學習;文化沖突;文化認同感
引言:語言,承載著一個民族千百萬年來所凝結的智慧與文化精髓。那么大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必然會遇到的問題就是英語的學習和母語的學習在文化上的不同。世界范圍內不同文化在加速交流與融合,所以英語學習與掌握變成了當今社會必不可少一種技能。通過英語教學,也對大學生的文化認同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大學生的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就是一種肯定的價值判斷。從心理接受并且認可贊成某個社會現象,并形成一種歸屬感。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自發的從心理去認可贊同某種社會現象,認為這些文化背后的因素符合自身的文化價值觀,并且形成一種歸屬感,將自己歸屬于這個群體,從而被認可的文化不僅被接受也逐漸被傳播。在這個世界的大舞臺上,每個國家和民族都在努力展現自己的文化,傳播文化思想,展現國家實力。大學生作為發展國家的新興力量。只有他們對本國的文化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國家才能進一步發展,所以增強對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十分重要。
二、英語學習對大學生文化認同感影響研究
(一)英語學習對英語專業與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文化認同感影響
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除了課下的一些社團和自發的去接觸互聯網媒體,和英語的對接是非常少的。他們只通過前兩年四個學期的大學英語課來了解一些英語文化。通過英語老師傳遞的經歷去了解西方文化。在西方節日問題,并不只存在新鮮感,雖然越來越重視,但不會達到像本土傳統節日的程度。對于西方食物也感到有新鮮感,并且覺得用餐方便,比中餐節省時間。在宗教的問題上,了解的也是少之又少。多數學生都圍繞著“新鮮”一詞看待西方文化。
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接觸英語的途徑和內容就增多。各種英語周刊,美劇,都為接觸英語文化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以致于在其中慢慢的觀點和生活習慣。對于西方節日,英語專業的學生會很關注,并且會提前為節日做準備,但是不會用心了解文化背景中的內涵。對中國傳統文化理解不深入,但是對西方文化絕對贊同。贊同的同時卻又不精確的了解西方文化,形成一種很片面的絕對優評。這就出現了分裂認同,英語文化和母語文化產生了沖突。
(二)英語學習對不同年級大學生文化認同感影響
英語專業的低年級同學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產生的面對母語文化和英語文化某些無所適從的想法具有明顯的分裂性文化認同的特點。對西方文化認識的片面、模糊。高年級同學多數對中國社會文化中某些觀念和現象排斥,例如戀愛婚姻觀,宗教信仰等問題,觀念上更推崇西方文化。等級越高的英語學習者,對英語的文化認同感越高,對傳統文化的文化認同感越低。
綜合來看,在各年級的大學生中,普遍都存在對中華傳統文化認知和喜愛程度不高的現象。普遍大學生中對傳統文化的接觸與了解都很少,興趣不濃,意識淡薄。很多大學生一提及傳統文化就認為是守舊的落后的封建文化,是應該舍棄的,批判的。但是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是經過幾千年積淀,取精去糟所留下來的,適合當今社會發展的積極文化。是中華文化在如今激蕩的世界文化之林立穩腳跟的基石。然而對于西方文化,大學生對于西方文化在器物文化層次上有更多的偏好,在制度文化上保留辯證看法。想深入學習和了解,但是不知道如何甄別吸取。更反映出大學生對西方文化內涵了解的模糊不透徹。
結論:首先,無論是英語專業還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都出現了英語文化與母語文化沖突干擾的現象。但是英語專業的學生比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認同更高。高年級的大學生比低年級的大學生對英語文化認同程度高。所以由此看來“英語學習”是對大學生文化認同影響的關鍵因素。其次,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能力不強,對西方優秀文化過于追求形式,并沒有認知其精神與內涵。不知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后,大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應該使英語文化和傳統文化相融合。并且在英語文化環境下學習理解英語語言。
參考文獻:
[1]楊森. 英語學習對大學生文化認同影響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2]李欣紅. 大學生文化認同培育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