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洋
【摘要】:大學生離校出走的現象多次發生,雖然具體誘因和導火線不同,但是卻有共性因素,例如性格內向孤僻、傳銷詐騙對學生的傷害、家長對學生施加壓力過大、大學學習生活困難和思維方式缺陷等。本文通過某高校學生離校案例,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來正確應對和處置離校出走的突發事件,預防和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離校出走 大學生 傳銷
一、背景簡介
李某,男,漢族,21歲,現為G省某高校大三學生,性格內向,與人交流較少,學習成績中等,平時喜歡在宿舍玩電腦游戲。
二、關于李某問題的調查分析
2017年x月x日晚,學生向老師反映李某外出兩天至今未歸,李某舍友收到李某發出的最后的消息是“救我,我好像進傳銷了”,隨后李某發了一個在H市某個小區的定位,當舍友打電話詢問他情況時,該生不能準確回答舍友問他的問題,最后以手機停機為由結束了通話。
老師當晚趕到李某宿舍,第一時間與其舍友了解情況后,向學校領導匯報。校領導指示老師盡快與李某家長聯系,并向學校所屬派出所報警。老師按領導指示向學校所屬派出所報警,警察給出的答復是李某最后失蹤的地點是H市,需要H市當地的派出所調查。隨后老師與H市當地派出所取得了聯系,該所給出的答復是李某最后的定位地點,人員復雜,搜索面積大,無法準確定位,需要李某的家長過來協助調查。第二天老師與李某家長取得聯系,并將報警情況告知其父親,希望他能親自去一趟H市。李某的父親當天出發,并與H市當地的派出所取得了聯系,警方與李某的父親一起趕到李某的最終定位搜索,結果卻不太理想。李某父親與當地派出所警察搜索了兩天后并沒有找到孩子的下落。老師及時將情況向校領導反映,經校領導討論后決定向H市當地派出所發函,期望能配合警方盡快找到學生,同時學校領導建立了緊急預案小組以便及時掌握最新動態。
李某事件處理至此,歷時9天。在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下,學生最終安全返校。老師在校領導的指示下,對該生進行安撫,幫助學生理清事情經過,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三、事件處理的關鍵點
1.及時掌握該生失蹤的具體情況
老師在接到學生的求救信息后,第一時間趕到學生宿舍了解情況。在確定學生兩天未歸后,及時與家長溝通、向領導匯報情況,并在領導的指示下向派出所報警,尋求幫助。
2.學校與警方積極配合,一起努力尋找走失學生
在整個事件的處理過程中,老師一方面積極與學生家長聯系,獲得最新的動態信息,另一方面及時向校領導匯報事態進展的情況,并按照校領導的指示去幫助學生家長,共同努力尋找孩子。
3.如何處理學生
該生走失返回學校后,老師及時與學生談話。談話時把握尺度,一方面不用過激的方法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一方面還讓學生自己認識到此事的嚴重性:在沒有老師的同意下私自離校,在沒有告知任何人的情況下與網友會面,導致身陷險境,讓學校、家長都在為他操心,為他奔波。同時,老師也委婉的向學生提出網戀“不靠譜”,交友需謹慎。
四、關于李某事件的思考和工作建議
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其實只要能夠做到理性思考,沉著應對,合理分析,將事情的經過調查完整,再對學生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就一定能妥善處理好各種學生問題。這件事情帶給老師們的思考是早,借,情,思。
1.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理
老師對學生的關心不僅僅是關心他們在校學習的情況,更多的是關注他們在宿舍中的生活情況。學生在校期間或許會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給他們造成心理負擔,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與學生溝通,為學生排解壓力,避免學生走向極端。
學生問題是多樣性的,老師們不能只關注他們的身體成長而忽略了他的心理成長。做學生工作一定要與學生多溝通,定期開展安全教育活動,早發現問題,早介入處理,早為其治療,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
2.學會借力,尋求資源、支援與幫助
很多時候,學生的問題依靠個人是無法解決的,需要借助各方面力量,做到全程化,全方位育人,解決問題。此次事件能順利解決得益于校領導和二級學院領導對學生的關注以及對老師工作的支持;也得益于保衛處對老師工作的支持,幫助老師聯系派出所民警,共同處理此事。
3.真情在校,絕不放棄尋找學生
學生走失在老師校并不多見,此事發生后,本著對學生的責任和感情,老師一直積極面對解救學生途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及時與各級領導匯報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做好每一步工作,同時與家長、警方保持聯系,掌握學生最新動態,直到學生安全回來。
校方對學生也是充滿感情的,學生失蹤后,除卻父母,學校是最擔心、著急的。在面對H市警方無法開展有效的搜救手段時,學校積極應對,主動提出發函請求鐵路派出所協助調查,盡校方所能幫助學生家長。在搜救過程中也多次安撫學生家長,并給出有力建議。
4.反思,舉一反三,處理學生日常問題
對于此事,要及時整理,及時反思。盡管學生已經回校,但此事尚未了結。一方面,學生被迫網貸的問題還有待解決,另一方面,此事對學生的心理亦造成傷害。學生已經大三,即將離校實習,在后續工作中,老師還要時常與學生保持聯系,關注學生心理、跟進學生情況并做好記錄。
工作中老師還要進行反思:是否因為缺乏經驗,對學生的心理和動態關注不足,才導致此類事情的發生。此事畢,老師又應如何繼續開展工作,真正做到把握學生心理,抓緊學生動態?
五、結語
經此一役,筆者認為老師應在平時注意對內向學生的關注和觀察,若再發現有學生沉溺網聊、網游,應及時干預。此外,老師還要將本次事件整理反思,注意類似案例的收集和分析,形成預案,爭取做到在處理此類事件時處變不驚,處理問題時有依有據,從容化解各類狀況。
總而言之,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依規辦事。在處理問題時,做到有理可依、有據可落,才會讓整個事件有一個圓滿的結果。此外老師在處理學生此類事件的時候,除了讓家長知道老師們學校處理事件時的態度,也要學會運用社會的各種資源來一起尋找孩子,真正使得老師的工作讓學生認可,家長滿意,學校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