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工具理性思想似乎更符合人們對追求物質需求的目標,使大學生產生工具理性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因此工具理性對大學生產生的消極影響不可忽視,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學習、交往及擇業中。本文社會、高校、網絡、個人層面來分析產生消極影響的原因。
【關鍵詞】:工具理性 消極影響 成因
(一)市場經濟發展助長工具理性擴張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工具理性的特性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工具理性思想的傳播提供了土壤。工具理性視域下的市場經濟把對經濟效益的追求作為首要目的,人們也就把追求物質利益作為目標,但如果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和個人利益,就會導致社會上出現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等各種思想,而且市場經濟的開放性、自主性、競爭性等特點,大學生深受各種思想觀念的沖擊,導致部分大學生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多表現出重短期效用和物質價值,致使其學習生活態度出現偏差、人格扭曲、社會責任感缺失,價值取向利己化和功利化。
(二)社會思潮強化工具理性的影響
在當今全球化的社會,體現西方資產階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反映的科學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等社會思潮侵襲了我國大學生,工具理性思想依附于現代社會思潮上,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科學主義思潮,它把科學作為衡量一切問題的標準,主張本體論和實證主義原則,所以其在社會中更多表現為對原則、理想、信仰的蔑視,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對學生成長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第二,功利主義思潮,追求利己基礎上的幸福最大化,避苦趨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功利主義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學習動機和自身追求等方面都帶來了沖擊,阻礙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的樹立、道德觀念的優化、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正確性。
第三,實用主義思潮,它是一種推崇人類經驗,著眼于現實生活,注重效果的哲學。其雖然能夠幫助學生在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中獲得機會,激發學生不斷競爭進取。但其片面追求實用,注重效果的原則,對部分大學生產生消極影響,致使他們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社會責任感產生一定的偏差。
(三)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負面效應
在網絡全面覆蓋的今天,信息的快速傳遞以及廣泛地公開使得大學生身處校園也能迅速獲知各種信息,工具理性的思想也很快地傳播到大學生中,沖擊其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
第一,網絡媒體的應用監管體系不健全。工具理性結合網絡的特性給大學生發展帶來了消極影響,使其出現社會責任意識薄弱、道德行為失范等。這些問題產生歸根結底是對網絡媒體的應用監管做得不到位。部分網絡媒體在不了解工具理性思想內涵的情況下,對其進行片面不負責任地擴散,造成部分大學生思想混亂,影響自身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第二,宣傳主旋律的網絡平臺缺乏吸引力。首先,當前高校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大多由于內容缺少吸引力、形式不新穎,達不到預期效果。其次,當前大學生通過網絡瀏覽朋友圈、公眾號、微博、貼吧等來了解社會生活。雖豐富其學習生活,但也使得其容易受網絡各種信息的影響,出現思想混亂、行為失范。
(四)高校德育存在惟工具理性傾向
隨著現代社會物欲的膨脹以及人們對經濟發展的片面追求,工具理性日益占據了人們的思想精神領域,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在這種惟工具理性的沖擊下,我國高校德育也更多注重效率、追求即時的結果,存在目的和手段的倒置。
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存在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灌輸法、實踐鍛煉法、榜樣示范法等基本教育方法在實踐層面還是以理論灌輸法為主,其忽略學生的主體性,只注重理論課的灌輸,教學內容晦澀難懂,難以吸引學生,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不利于其道德意志、情感和道德行為的培養,導致其知行脫節。
第二,高校校園文化環境存在惟工具理性傾向。校園文化環境中充斥著各種追求物質利益和功利性的動機,部分學生在參加校園文化活動的動機不再是簡單的為學校和大家服務,而是為了德育加分,為自己評優評先打下基礎。這樣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
第三,高校提供的社會實踐機會不足。當前就業環境的影響,高校把關注點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上,在德育方面重視程度不足,學校由于經費等限制開展的實踐活動對大學生個體需求考慮不足,降低大學生的參與度,致使實踐活動效果不明顯。因此學生接觸認識社會不夠全面,在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也因受自身片面認知的影響而出現偏差。這讓工具理性有機可乘,影響著大學生思想和行為。
(五)部分大學生自身理性思辨能力欠缺
初出校園的大學生思想相對比較單純,對當今復雜的社會認識理解相當不足,面對是非善惡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和正確的選擇。大學生受到社會、教育環境以及自身能力的不足等因素的影響,使其易受工具理性思想的影響。
第一,當今大學生是在互聯網時代中成長的思想靈活易接受新鮮事物的“95后”群體,易受社會不良信息和負面輿論的誘導,因此很容易接受工具理性的思想,在社會生活交往中注重實際和切身利益,把工具理性作為其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甚至把物質需求作為自身發展的最終追求。
第二,當今大學生雖然受過高等教育,但大多學生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比較明顯,缺乏理性批判精神和思辨能力。工具理性在部分大學生思想觀念里已經是一種內化了的思維定勢,而且大學生對工具理性的理解認識也比較膚淺和片面,這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大學生缺乏正確辨別各種價值觀念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胡輝.工具理性對獨立學院學生成長的影響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
【2】 劉旭,梁婷.當前我國高校德育惟工具理性傾向及其歸因[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10(06):37-40.
【3】 潘小芳.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視域下的大學生就業觀[J].教育教學論壇,2017(31):58-59.
作者簡介:楊雪(1992-),女,漢,河南潢川縣,碩士研究生,長春理工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