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在國
摘 要: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語文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做好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日后語文知識的學習與運用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比較閱讀方法則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能夠充分促進學生閱讀效率的提高,帶動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本文主要是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閱讀方法的應用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語文;比較閱讀;應用;策略
前言
對于比較閱讀法而言,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教學方式,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實施比較閱讀教學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主動進行語文閱讀知識的學習,加深學生對閱讀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素質的提升。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實施比較閱讀法,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質量的提升。
1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閱讀法的優勢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比較閱讀法具有很大的優勢,首先能夠充分促進教師教學效率的提升,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教師可以將主體較為相似的課文放在一起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將“短歌行”與“赤壁賦”進行一起學習,這兩篇課文比較相似,這樣將會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其次有效運用比較閱讀法將會提升學生的知識視野。教師可以將高中語文教材中不同國家表示相同題材的課文進行比較,這樣在教學中,學生會對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以及生活習慣等有一個更為有效的理解以及對比,會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比較式閱讀法根據教材內容的重點尋找相關文章,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樂于去學習課本之外的知識,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課內教材和課外教材的不同,進而提高他們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度,提升教學效果。另外,學生通過比較式閱讀法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儲備,增加寫作功底。長此以往,學生還會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為其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 高中語文教學中比較閱讀法運用策略
2.1以學生為本
在高中語文比較閱讀教學中,教師首要做好的便是堅持以學生為本,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僅僅是重視對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學生的地位,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厭學的狀況。因此針對這種狀況,教師要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有效實施比較閱讀法,比較閱讀不僅僅是相同或者相近文本之間的比較,也可以是學生自身與教材之間的比較,可以讓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結合自身來談談感受,以此來抒發學生心中的情感,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這樣在進行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產生自身獨立的想法,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思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判斷。例如:在進行徐志摩“再別康橋”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字詞之間的比較互換,讓學生思考第一節中的“輕輕的”詞是否可以和最后一節的“悄悄的”互換,讓學生在互換中體會一下詩詞是否還有原先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在實踐的學習中會更深入的理解詩詞,促進學生語文閱讀效率的提升。這樣教師引導學生對新改寫的語句以及原文進行對比,有效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2.2深入挖掘閱讀資源
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教師要適當的為學生拓展一些課外學習資源,以此來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有效實施比較閱讀方法,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促進學生閱讀學習效率的提升,幫助學生開拓眼界,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課文與影視資源進行比較,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同時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林黛玉進賈府”時,可以選取《紅樓夢》中的片段來為學生播放,這樣讓學生在觀看中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另外,教師 可以利用課文與掛圖資料,課內外閱讀資料等進行有效的比較,以此來利用多元化的比較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進行閱讀知識的學習。
3 結語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運用比較閱讀法,能夠促進學生語文閱讀效率的提升,帶動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中。讓學生通過文本之間的比較,尋找出文本之間存在的共同點和差異性,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教師還應結合課本的實際內容,有針對性地尋找比對資料,在比對時注意教學內容的靈活度以及比對資料的實用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擴展學生知識面,為其以后的閱讀、寫作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宗海銀.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管窺[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8):99-100.
[2]董曉艷.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策略分析[J].教書育人,2018(28):42.
[3]馬潔玉.高中語文戲劇類課程內容的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上),2018(10):118-119.
[4]何永青.高中語文教學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