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泉
【摘要】:伴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游戲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娛樂方式成為農村青少年的主要休閑方式之一,它在給農村孩子枯燥的生活帶來歡樂的同時,其不利的一面也逐漸顯現出來,有關農村中小學生沉溺網絡游戲而荒廢學業走入歧途的案例越來越多,對社會產生了不良影響。在此背景下,本文通過對農村學生沉溺于手機網洛游戲的原因進行分析,針對手機網絡游戲對農村學生的影響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借鑒。
【關鍵詞】:農村 學生 沉溺 網絡游戲 策略
1引言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農村學生上學都開始攜帶手機,在日常的教育工作當中,教師也不難發現農村一些中高年級的學生攜帶手機除了與家長聯系溝通之外,大多是用來娛樂,女生主要是用來聊微信、QQ、看視頻,男生大多則是打游戲,利用手機軟件進行學習的學生寥寥無幾。并且,大部分學生中只要接觸到網絡游戲與網絡聊天之后便會被網絡的新奇性吸引,盡可能的創造條件上網,很快沉溺于網絡中不能自拔,長期如此學生不能專注學習,成績下降,甚至產生厭學情緒。針對這種現象,如何防止并預防農村學生沉溺手機網絡游戲成為一個值得廣大教育者思考的重要問題。
2農村學生容易沉溺手機網絡游戲的特殊原因分析
2.1農村娛樂設施缺乏,網絡新奇性的沖擊
與城市相比,農村學生可使用的娛樂設施相對較少,城市中有游樂場、電影院、公園等各種新奇的娛樂場所,但是在農村小學生除了在學校接觸一些娛樂實施以外,回到家只能看電視或者去田地里玩耍,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村學生對外界新鮮事物的強烈的探索欲望與好奇心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一旦接觸到網絡中的新奇功能便很難抗拒,尤其是制作精良的手機網絡游戲。有些農村學生將手機和電腦當做是家庭富裕的標志,對于網絡游戲盲目推崇,忽視了其危害性。
2.2學習壓力大,通過手機游戲解壓
目前大部分農村中小學每天的課程十分緊湊,有些學校除了七節課之外還要上兩節自習課,甚至還要上晚自習,在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們未來取得好成績拼命學習,加之父母望子成龍在外打工,留守兒童遇到的煩惱很多,網絡游戲恰好可以使他們暫時忘記這些煩惱和壓力。
2.3小學生群體特殊心理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階段,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還不成熟,因此在面對心理沖突與壓力時無法做好良好的自我調節。一方面,小學生開始尋找自己身價值,有的通過成績與學習,而成績不好的學生則通過網絡游戲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另一方面,網絡游戲滿足了部分學生人際交往的需要,一些學生為了與同學有共同話題得到同輩的認同,促使他們花費大量時間在手機網絡游戲上,最終沉溺其中。
3手機網絡游戲對農村學生的影響分析
3.1有利影響
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手機拉近了他們與外出打工的父母之間的距離,他們能夠通過視頻聊天彌補親情的缺失,同時方便在外打工的父母對孩子進行管教。手機網絡游戲有很多分類,益智的、助教的能夠緩解農村學生的學業壓力,幫助學生提升成績。
3.2不利影響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農村學生往往對信息豐富的網絡媒體難以抗拒,缺乏自控能力的學生很容易沉迷于其中。新聞曾經報道過河北的一名高中男生,由于沉迷于網絡游戲,在網吧不眠不休玩了三天游戲,最后由于沒錢便上街搶劫被警察抓捕。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農村地區的家長本身文化水平不高,有些家長也不注重學業成績,農村學生只能憑借一己之力提升成績,一旦沉迷于手機網絡游戲便很難在專注學習,進而成績下降,產生厭學情緒。
4預防手機網絡游戲對農村學生不利影響的策略
4.1加強農村校園網絡建設,為農村學生提供綠色上網環境
隨著教育部門對農村教育事業關注力度的不斷加強,農村的小學校園網絡設施的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許多農村的中小學都已經配備了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等現代化設備,為農村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從目前農村小學教育現狀來看,很多教師都缺乏培訓機會,也沒有系統的學過網絡設備的操作規范,因此網絡設備大都成為擺設,沒有發揮其教育作用。所以說,相關主管部門必須要加大對農村小學網絡硬件設施的建設力度,同時積極建設相關的軟件配套設施,為農村教師提供豐富的操作與知識技能的培訓機會,讓學校里的網絡設備切切實實做到為學生服務,減少學生對手機游戲的癡迷,讓學生在學校中上“綠色健康”網站,通過營造綠色的校園網絡環境讓學生遠離手機游戲與黑網吧。
4.2教師積極引導,幫助學生構建“綠色”網絡觀念
信息技術作為小學生最喜歡的課程之一,為學生們帶來了不一樣的課程體驗,因此教師應當認真準備課程內容,避免將信息技術課程變為一門內容個枯燥乏味的技術課程。農村小學生之所以喜歡信息技術課程,因為他不同于其他理論性課程,信息技術科可以讓學生接觸電腦自行操作,更具實踐性,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因勢利導,培養學生良好的上網習慣,激發他們對電腦知識的興趣,為學生將解綠色上網知識以及相關技能,幫助學生養成綠色上網觀念。
4.3創建豐富的校園生活加強家庭監管
小學階段的學生精力十分充沛,教師和學校應當針對這個特點對校內的課余活動進行調整,幫助小學生合理規劃課余時間,同時充分調動課外資源積極組織開展學生的課余活動,例如科技競賽、體育比賽、夏令營、辯論會、書香校園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將充沛的經歷轉移到學習和健康的課余生活中去,減低玩網絡游戲的頻率與次數。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之外,家長的監管也是防止農村學生沉迷手機網絡游戲的關鍵。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其教育方式能夠影響孩子的一生,無論工作有多忙父母都應當多陪伴孩子,經常性的與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與問題,通過言傳身教來加強對孩子上網行為的監管,約束其上網的系數與實踐,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魏昶,許倩,孫國健,喻承甫,盧會醒,張衛.留守兒童感戴、應對方式與網絡游戲成癮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22(05):804-807.
【2】李金星.農村留守兒童網絡成癮的現狀與干預策略研究[D].魯東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