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清
摘要:國內外林業實踐表明,現代林業發展必須走分類經營道路。實施林業分類經營是生態公益林得到保護與利用、商品林得到有效管理和發展的途徑,是林業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林業;分類經營;生態經濟;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07-0133-01
Abstract: forestry practices at home and abroad show that modern forestry development must be classifi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restry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is the way for ecological forest to be protected and utilized and commercial forest to be effectively managed and developed, which is the only way for th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Key words: forestry; Classified operation; Ecological economy;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1 林業在生態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
當前,林業問題已成為全球生態環境的核心問題,林業是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保護和發展林業已成為緩解生態環境危機和實現生態、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1.1林業在改善生態環境中的主體地位。
森林作為地球生態系統的主體,在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1.1維持碳氧平衡,緩解“溫室效應”。由于森林的大量砍伐,大氣中本應該被森林吸收的CO2沒有被吸收,地球的“溫室效應”不斷增強。據分析,在過去的20年中,大氣中CO2濃度增加了25%,地球的平均氣溫上升了0.5℃,“溫室效應”使得自然生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據測定,1公頃的闊葉林在一天內能夠吸收1噸的CO2。森林的存在,能夠大大緩解“溫室效應”。
1.1.2防風固沙,為農業的穩產高產提供有力屏障。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森林植被破壞后,由于陽光曝曬和雨水沖刷等因素的作用,土地逐漸荒漠化。實現荒漠化綜合治理的根本在于發展林業。森林能夠使風速、風力大大下降,在防風固沙林的作用下,同時配合農業、水利等措施,風沙量將會逐年減少。
1.1.3維護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而森林又是生物多樣性賴以存在的重要基礎。野生動物種群的組成和多樣性不僅與森林的面積有關,還與森林植物種類組成和結構密切相關。
1.2林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作用。
1.2.1提供林產品,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國外林業發展的經驗表明,林產品的供應在促進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林業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木材、林副產品等,既為工業發展提供大量原材料,又生產人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1.2.2提供以木本糧油為主的非木質林產品,為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服務。豐富的森林資源,不僅能夠提供各種林產品,還是人類未來營養食品和養殖業飼料供應的重要基地。據有關專家預測,我國木本糧油及野生淀粉植物、森林果菜、食用菌等合計總產量折合成糧食達2千萬噸。森林食品還能滿足人們改善飲食結構和提高食品保健能力的要求。
2 我國林業經營現狀分析
傳統林業經營模式的客觀局限性混淆了作為商品產業的林業與作為社會公益事業的林業在經濟性、經營利用目標、經營方式、管理要求、社會實現形式和價值補償等方面的差別,人們把林業只當作一般的產業來看待,沒有真正引起對公益林業的重視,其結果是林業生態環境惡化問題沒有緩解,林業經濟處于危困之中不能自拔。
3 我國林業實現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的分類經營對策
3.1分步驟、有層次地推進林業分類經營的進程。
林產品生產不能超過森林的再生能力,對森林資源在培育、利用和多種用途方面實行綜合管理。林業分類經營戰略必須以林業可持續發展為指導,制定規劃,分步驟、分層次地推進。按地域和環境要求制定出商品林、公益林的經營規劃;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林產品的市場需求,選擇目的樹種;從保護天然林逐步轉向保護治理環境,從天然林的一般保護入手逐步轉到利用人工林,全面保護天然林,先從國有林區啟動,逐步擴展到山區、農村等,以實現對森林資源的恢復與發展。
3.2加強科學研究,尋找和選擇商品林樹種。
實施林業分類經營,商品林的建設是重點。在我國,目前商品林建設有兩個關鍵方面,一方面,選擇適合我國的商品林樹種,另一方面,在商品林發展過程中,要保持林地的生產力。就我國北方而言,落葉松雖易成活,早期生長快,但后期生長慢,再加工的商品化程度低,市場面窄。因此,急需通過科學研究,尋找選擇和培育一種或幾種目的樹種。過去我國比較注重選擇針葉樹種,但是大面積營造針葉林造成林地酸化,土壤肥力減退。我國現有的人工林大多是針葉林,主要以第一代為主,第二代的很少。因此,針闊混交的營造林方式必須堅持,且需不斷地進行研究、改進和完善。
3.3構建適合我國林業分類經營的投資和技術體制。
實施林業分類經營,投資要建立投資法人責任制及項目負責制,通過法律、法規和各種管理制度約束責任人。實施林業分類經營,科學技術必須先行,目前,林業工作中在科學技術運用上有兩個弊端:一是林業企業粗放經營,不重視科學技術,林業生產經營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低。二是科研與生產實際嚴重脫節,實驗的項目很少有推廣見效的,企業極不愿意參加任何有價值的科研和技術推廣活動,這種狀況不適應實施林業分類經營的需要。因此,必須構建靈活有效的技術體制,即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體制。
3.4強化林地管理和充分利用林地。
實施林業分類經營策略,必須加強林地管理和充分利用林地,要遏制林地不斷被侵蝕的態勢,堅決杜絕毀林開荒、亂占林地的現象;在生態位置重要的地段要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確保林地作用;要堅決還林于山、還林于沙,利用森林系統的生態作用,改變自然環境;要不斷地擴大林地的面積,在森林母體的情況下,依據林木生物學特性,擴種出更多的植物,使林地的利用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