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中圖分類號:G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07-0274-0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文化與經濟政治關系
感受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當地文化產業和文化消費的狀況
2.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全面的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理解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理和作用,培養學生為增強綜合國力貢獻力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教學難點: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
課時安排
課時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活動體驗法、多媒體課件演示法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在上節課我們大家學習了文化的內涵和文化社會作用。文化內涵是相對政治、經濟而言。因此,經濟、政治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個領域。那么經濟、政治、文化三者之間是什么關系呢?同學們,今天我們就從文化生活的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讓我們一起,走進“文化與經濟政治”。第二框題。
文化與經濟、政治
講授新課
1 相互影響:在經濟的基礎上
探究課本P9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那么,文化反作用與政治、經濟的表現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響不同民族和國家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例如,中國;“儒家思想”——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日本:“武士道精神”——日本堅持“軍國主義復辟道路”。
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例如:在當今社會仍舊還存在“黃賭毒”、電腦算命等落后腐朽文化,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2 相交融;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
《戰狼2》拍攝成本高,但該片上映后,獲得了50個億的票房。刷新了中國內地影史的最高票房紀錄。
以上如何體現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的?
學生:小組討論
總結: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的人才、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越來越重要,文化產業迅速崛起,文化消費更加豐富,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2.1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這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的發展完全同步。如果不能簡單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質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屬品一樣。
2.2 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①國內: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
②國際: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
例:美國電影《花木蘭》——以愛情為主,中國電影《花木蘭》——以孝為主,這就是借助文化滲透方式,竭力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念,企圖削弱和取代別國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強權政治。
3 文化在綜合國力
同學們,我們在《經濟生活》中學習過綜合國力的問題。
哪位同學還能回憶起綜合國力的內容?
學生回答:略。
在綜合國力中,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物質力量是基礎,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重要組成部分
多媒體展示:
在美國,電影、電視和音像出版等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出口創江高于航天業的第一大產業,占據了40%以上的國際音像市場份額。在美國四百家實力最強的公司中,有4/1是文化企業。日本的文化產業產值已超過汽車工業,韓國的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第二大出口創匯產業。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約在10%~12%而發展中國家文化產業增加值往往占GDP的比重較低。
問題①結合材料說明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
②發展中國家在文化發展上面臨著嚴峻挑戰。對此,我國應該如何加強文化建設?
學生回答:略
對于第①問,材料中提到,美國文化產業成為出口創匯高于航天業的第一大產業,占據了40%以上的國際音像市場份額。日本的文化產業產值已超過汽車工業,韓國的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第二大出口創匯產業。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
對于第(2)問,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約在10%~20%。而發展中國家文化產業增加值往往占GDP的比重較低。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發展中國家在文化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我國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以及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等問題。明確了發展中國家在文化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我國應該加強文化建設,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較多,相對于學生生活實際來講,有一定抽象性。在教學中應該多引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實力,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實踐去理解,從而把握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以及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等問題。本節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并穿插學生活動,并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與參與活動的熱情,效果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