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艷珠
摘 要:初中地理是學生接觸地理這門科目的起點,尤其是對于初中生而言,地理的學習不僅利于學生整體世界觀的形成和發展,更是學生高中地理學習的重要基礎,同時,對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產生,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育教育
1、初中地理中存在的問題
1.1課時安排較少。很多人對于地理的認識比較片面,進入了認識的誤區,導致地理這門學科一直處于比較劣勢的地位。由于學校及社會對于地理學科的錯誤認識,很多學校在排課過程中,對課時的安排的時間非常少,而且一位地理教師要帶很多個班級,這就容易出現學生與老師交流與接觸不通暢,導致教與學的環節嚴重脫節,更甚者,有的學生上完一個學期的課程,對于地理老師的姓名還不清楚。這些問題的發生都是由于學生與老師的溝通過少導致的,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一般都是在課堂聽聽,在課下很少積極主動地去預習與復習,更不可能去主動了解地理相關的知識,這就造成學生缺乏地理知識積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厭學的習慣。
1.2 地理學習很難入門。由于學生剛從小學進入初中,各種學習習慣還沒有轉變過來,在學習過程中,對于一些抽象性的概念比較難以理解,比如說一些地理名詞:經緯線、地球運動、全球氣候知識等,這些概念理解起來與他們的心理年齡大相徑庭,與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水平嚴重脫節,有些農村地區由于受到教育教學水平的限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脫離了實際生活,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就會出現不知所云的情況,教學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制約。
1.3 在教學中不被重視。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數學、英語是學習中的重點之重,被封為高、大、上的“主科”。地理學科在考試中所占分值不高,時間久了被人家認為是“副科”,在教學過程中不受重視,這種觀念不僅僅在學生及家長身上體現出來,而且在我們地理教師身上也存在這種觀念。由于這些因素的存在,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習時間的分配比例,更多的分配給那些“主科”,出現了各科學習時間嚴重比例失調的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對學習地理逐漸喪失興趣,在課后也不愿意花費過多的時間來復習。由于地理學科涵蓋大量的知識面,學習過程中又分配的時間少,出現了在學習新知識時,卻忘記了舊知識,學習基礎變的越發薄弱。
1.4 教學資源貧乏與分配不合理。有些學校的教學條件非常有限,加之對地理教學不夠重視,使原本就缺乏的教學資源,不可能過多地投入到地理教學上去。還有的學校教學資源異常貧乏,甚至對于地理授課時必備的地球儀與地圖都沒有。有的學校雖然配備了這些教學儀器,但是不懂得如何在課堂上通俗易懂地表現出來,無法合理地融入到課堂的講解之中。同時,由于學生在家中與學校也沒有其他過多的途徑來了解地理方面的知識,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資源也不會給出更多的時間服務于地理教學,這就造成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更加被動。
2、初中地理生活化的重要性
在實施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時,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方法了解、熟悉班級上的學生,根據他們的特點,從他們熟悉的一些地理知識入手,幫助他們理解相關地理概念、規律、原理。在此基礎上,教師要讓學生把掌握的地理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進而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設定恰當的目標,既要讓學生“看得見”,又要讓學生“摸得著”。實施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樹立自信心。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只有在課堂學習中覺得自己有能力學習好地理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時,才會真正形成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3、初中地理生活化的措施
3.1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情境,充分激發學生興趣。開設地理課程的一個主要目的就在于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掌握地理知識的應用技巧,學生從而能夠充分利用所學知識來深入了解周邊世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地理自然現象,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所以初中地理教師應在課堂活動中為學生營造出生活化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走入情境教學。應在課前分析教材知識點,根據教學重難點選擇一些對應的、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且易于理解的生活素材,結合素材開展教學。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其知識與實踐經驗也更為豐富,同時生活化的教學氛圍使得學生不再感到枯燥無味,而表現出強烈的興趣與好奇心,這對于實現教學質量目標是極為有利的。
3.2應善于探索生活化教學元素。初中地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遵循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善于探索并聯系生活化教學元素,從而能夠更合理地組織生活化教學并順利開展,以此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并對地理知識的意義和重要性有更為全面的認識。以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二節“中國的氣候”章節教學為例,筆者首先講述了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之間的分界線、冬夏季風性質與影響。然后布置作業讓學生們在不同時點觀察有風天氣里操場上國旗的飄向、操場邊樹木受風力影響的側向。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學生們結合野外辨識方向、我國季風氣候等知識點總結分析得出本區域盛行風向變化規律。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下積極探索生活化教學元素,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化問題,是對學生地理實用能力的一種考驗和鍛煉,學生在此過程中實現了知識的進一步深化,其對于所學知識點的掌握也更為牢固。
3.3引入生活趣事,調節課堂氛圍。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可能整節課都保持高度注意力,因此在一段時間教學后不少學生往往表現出注意力分散、懨懨欲睡的樣子。因此地理教師應重視此點,廣泛搜集與地理教學相關的趣聞軼事,以激發學生積極性,使之一改頹唐狀態。
綜上所述,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學方式往往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好的提高學生吸收知識的程度,同時,也能增強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興趣。作為一名一線的初中地理老師,我也將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更加積極的采用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中更好的享受知識,愛上地理。
參考文獻
[1] 陳永雷.實現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05).
[2] 吳鵬.汲生活之源,綻課堂之花: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思考[J].考試周刊,20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