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健麗 夏衍 顧秋麗 趙秋實
摘要:課堂教學是教學質量最重要的細胞,中國民航大學建立多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我校人事制度分配改革方案實施以來,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與教師的年度考核及業績兌現直接掛鉤,"學生評教"作為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辦法中的重要參照指標,其受關注程度空前高漲。但是目前學生評教工作事后的師生對話交流研究探討不足。本文通過研究教師與學生雙視角對評教指標內涵認識的差異,在理解和尊重差異的基礎上,探索評教事后工作的改進方法,構建師生對話交流機制,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關鍵詞:評教;雙視角;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45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15-0068-02
Abstract: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cell of teaching quality. CAUC has established a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rsonnel system allocation reform program, the evalu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annual assessment of teachers and the achievement of teachers. The important reference index in the method has been unprecedentedly high. However, there is not enough research on teacher-student dialogue after student evalu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nderstanding the connot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 explores ways to improve the post-evaluation work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ing the differences, constructs a dialogue and exchange mechanism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constructs a democratic, equal and harmonious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Keywords: teaching evaluation;dual perspectives;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1 引言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全面實現'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目標,必須緊緊圍繞全民提高教育質量這個主題"。提高教學質量是高校質量建設工程的重要議題,而課堂教學質量是教學質量最重要的細胞。中國民航大學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構建了多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學生是多元評教主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民航大學現行的評價體系中評價指標中涉及學生主體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以下簡稱評教)包括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能力、學習收獲、課堂管理6個一級指標,結合學校的課程性質將一級指標細化為針對理論課、理論含實踐課、體育課、實踐課等不同課程的二級指標[1]。
2 "學生"與"教師"雙視角評教指標內涵理解差異化分析
為細致了解分析師生雙方對于評教指標內涵理解的差異,課題組抽取來自不同年級的27名學生和不同課程任課教師21名,分別進行了半結構式訪談,以便編制調查問卷。隨后,課題組經過多次討論修改,分別面向教師和學生編制了《中國民航大學教師評教認知調查問卷》和《中國民航大學學生評教認知調查問卷》。問卷,問卷的主體內容分為被試者基本信息、評教態度認知、評教指標內涵理解、良好師生關系理解四部分。面向教師問卷采用隨機發放紙質版問卷方式調查,發放問卷140份,當場回收,有效問卷127份。面向學生問卷采用網絡調查方式進行,參與調查學生966人,涵蓋大學四個年級,其中一年級學生占比12.94%,二年級學生占比50.62%,三年級學生占比16.87%,四年級學生19.57%。通過數據的整理分析發現以下問題:
2.1教師與學生對于學生參與評教態度認知不一致。在學生被問及您通常以什么樣的態度參與評教及您通常給出的評教結果是否客觀真實時,調查顯示89.34%的學生在參與評教時是很認真或者比較認真的,92.13%的學生通常給出的評教結果是客觀真實的。而教師面對您認為學生通常以什么樣的態度參與評教及您認為學生給出的評教結果是否客觀真實的問題時,選擇相信學生很認真和比較認真的比例為58.58%,認為學生給出的評教結果客觀真實的占比55.17%。不難看出,學生參與評教的積極性和客觀性較高,但教師缺乏對學生的足夠信任。
2.2教師與學生對于學生評教指標內涵理解不一致。結合評教指標,設計影響學生評教結果客觀性的課堂教學主要因素9個,請教師和學生分別依據重要程度排序。教師與學生一致認為老師的認真和責任心、注重言傳身教,傳遞正能量、充分的課前準備比較重要。但是相較于教師認為充分的課前準備更重要,學生認為教師能夠言傳身教,傳遞正能量更能給教師的綜合評判加分。
2.3教師與學生對于評教結果認知不一致。調查顯示,對于教師評教分數較高,教師與學生都認為教師的教學內容講解清晰和教學方法吸引人很重要。但是相較于45.67%教師認為教學水平高是評教分數高的主要原因,36.22%的教師認為教師責任心強是評教分數高的主要原因,而這一數據在學生的調查中比例分別為72.57%和72.46%,學生對于教師的責任心是否強更為敏感。更值得關注的是超35%的教師認為對學生課堂管理寬松,作業量少的教師可能得高分,但是在學生調查中這一比例僅為15%,是所有選項中排名最后的,教師與學生對于課堂管理方式的認知差異較大。
相對應的如果某教師評價較低,學生們認為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教學死板,講授內容不清。雖然教師也認同該兩項內容的重要性,但是更多的教師認為導致評分較低的原因是考試成績給分低和對學生要求嚴格,恰恰這兩項在學生的調查中反應占比較低,如圖1所示。
綜合調查結果顯示,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對于評教指標內涵理解和評教結果認知的差異,根源來自于教師缺乏對學生作為理性個體的信任,以及師生之間供求理解的不對等。在師生間平等的相互交流機制不足的情況下,會出現師生評教認識有偏差、信息不對稱,雙方信任不足,可能導致問題與改進方向南轅北轍,不僅影響學生評教最終目的的實現,也會影響師生關系良性發展,有效的溝通和對話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唯一途徑。
3 基于雙視角評教認知差異的師生關系構建對策探索
探索建立平等、暢通、安全的師生交流機制,讓師生都有充分表達意見想法的機會。充分做好評教的事后工作,彌合雙主體差異,通過學生評教促使師生間開展教學研討,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意義重大。從學生角度看,師生關系融洽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人際關系;從教師角度看,師生關系融洽可以促使教師愛崗敬師業、嚴謹治學,也有益于教師教育教學改革。
3.1引導師生建立科學的評教觀,加強師生評教工作的認同教育。將評教工作政策講解納入新入職教師培訓環節,積極宣講評教工作的價值意義,反饋學生參與評教工作的態度及評教工作成效,增進教師對于學生在評教活動中的信任和了解。
3.2教師主動完善師生的對話交流機制。為彌補大學課堂師生交流機會有限的先天弊端,作為教學活動中擁有更多主動權和發言權的一方,教師應主動拓寬溝通渠道,增加互動機會與形式,積極建立平等的、穩定的師生對話機制。教師與學生在課程伊始,向學生闡明教學的安排、內容重點及教學期望,并收集學生的需求和想法,建立個性化的教學方案[2]。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開展階段性對話,增設個性化、開放問題收集意見,給學生充分發揮意見的空間,并及時針對收集的意見進行反饋或調整,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3.3教學管理輔助部門積極搭建溝通平臺。目前,教學管理輔助部門多采用階段性的開展師生座談會,師生教學研討會或學生骨干調查匯總等形式收集學生的意見建議,將意見建議匯總整理后反饋給任課教師。但相關座談會的主體多為教學管理相關人員,學生與教師之間增加了溝通層級,相應的溝通的效率會打折扣。教學管理輔助部門應積極搭建參與主體多元化的溝通平臺,邀請任課教師直接參與座談,既有助于教師直接廣泛收集學生關于教學工作的意見建議、為教師提供解釋的機會,也促使教師在聽取學生對于其他教師或課堂的反饋中見賢思齊或對照整改。
4 結語
美國教育家斯塔弗爾比姆說:"評價最重要的不是為了證明(prove),而是為了改進(improve)[3]"。學生評教是行為主體間的一種對話,是師生之間平等溝通、共同構建、相互分享的交流和審美的過程。合理使用評價手段,完善評價的事后工作,發揮評教的積極作用,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共同努力。多方共同努力創新搭建積極的師生情感體驗平臺、互動交流平臺,促進相互了解和信息對等,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師生人格上民主平等,情感上互愛互信,理念上相互尊重與理解,行為上相互對話與合作。"親其師,信其道"。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培養質量、順利實現教育目標、創建和諧校園乃至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于劍,韓雁,梁志星.中國民航大學多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8,34(02):63-72+105-106.
[2]彭冠然.高校學生評教的偏差與矯正——基于師生關系視角[J].考試周刊,2014(6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