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申奧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的有機結合,使機械電子工程在工業中的地位逐步上升,而人工智能也隨著計算機技術水平的提高而愈發受到重視,因此二者在同步發展道路上,均能成為彼此健康穩定前行的動力。本文首先分別對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展開分析,進而探究二者所存在的聯系,希望能為二者實現有機結合與穩定發展做出一點貢獻。
關鍵詞:人工智能;機械電子工程;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TH - 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9129(2018)12 -0232 -01
引言:機械電子工程相對于傳統機械工程具有明顯的優勢,它跨領域的特點讓其更加靈活,但也讓其更加復雜。普通的電子信息技術在計算機應用方面已漸顯吃力,由于自身的不穩定性其無法實現進一步的突破。而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的結合,能夠保證機械電子工程的穩定性,使其既能保證了自身優秀的機械系統,又可實現由動量能量連接到信息連接的轉化。本文從二者的特點出發,結合二者應用的實例,來探究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的關系。
1 機械電子工程的簡述與其特點
機械電子工程是科技高速發展與學科發展相互鏈接作用下的共同產物。機械電子工程打破了各個學科領域的禁錮,集約了諸多學科的優秀技術,結合先進的網絡技術,使笨重的傳統機械工程更加可控靈活,但又不免會增加其內部的復雜度,而機械電子工程與之相比較運行更加穩定,操作也更加簡便,因此機械電子工程成為了人們研究的重點之一。
2 人工智能簡述與其特點
談起人工智能,它并不是這些年才出現的,早在1956年,“人工智能”這個概念就被提出了,但究其根本,是需要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作為支撐的。簡單來說,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產品智能化的理論、方法、技術和應用系統的一門綜合性學科。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們原來花費很長時間都不可能完成的計算任務交給人工智能后,人工智能在其運用中呈現出強大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節省了資源。
3 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關系探究
3.1 人工智能是機械電子工程的應用方向之一。機械電子工程從出現到如今良好發展的過程中,電子信息技術一直是其最有力的支撐,因此作為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最優秀的代表——人工智能,必是機械電子工程發展的不二之選。想要將機械電子工程更好的應用于我們的生活和生產中就必須要將指令準確地轉化,指導機械進行準確生產和精準運作,因為,哪怕是一個數據的錯誤,都可能會帶來嚴重操作的問題,最終嚴重到整套系統的毀滅。
3.2 人工智能可以解決機械電子工程的不穩定性。機械電子工程一個很大的弊端就在于它的不穩定性,這是因為其內部的運行多依托于物理模型和科學解析式。機械電子工程在面對一些較為簡單線性定常等問題時,還能發揮作用,但是在面對一些非線性、多影響因素時,往往難以應對,就好比通過數學關系來計算氣候極點的位置一樣,是幾乎不可能的,就算完成,其結果的穩定性也會大打折扣。而在解決這些問題時,人工智能往往可以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人工智能中包含“模糊邏輯系統”與“神經網絡系統”。“模糊邏輯系統”是指利用模糊概念和模糊邏輯構成的系統,這個系統整體不算復雜且很完善,具有很高的運用價值,它主要是針對語言信息進行相應處理并對處理指令進行下達,同時在網絡結構中產生和處理指令相應的函數,從而達到對信息規則的存儲。模糊邏輯系統雖然發展比較完善,但因其自身的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因此就需要與神經網絡系統結合使用,達到一個最完美的狀態。神經網絡相比于模糊邏輯系統更為人所知,它主要是通過模擬人體大腦與大量的神經元構造完成對信息的處理,相比于模糊邏輯系統,它具有更高的精度。
3.3 人工智能在機械電子工程中的具體應用。人工智能在機械電子工程中法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自動駕駛汽車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無人駕駛的關鍵涉及環境感知、邏輯推理和決策、運動控制、處理器性能等。而人工智能在無人駕駛中的地位居于統領位置,如果把傳感傳控技術比作無人駕駛的眼睛,那人工智能便是無人駕駛的大腦,在無人駕駛汽車的運作中,人工智能技術把從小到傳感器,大到運動中樞全部都有機結合于一體,它會對傳感器所提供的環境信息進行處理并下達命令,使內部復雜繁瑣的系統串聯為一個整體。因此,人工智能與機械電子工程的結合,不僅在生產中起到重要作用,還可以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
4 結語
時代在發展,高新技術在時代中的地位也愈發重要,人工智能作為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之一,如果其與機械電子工程之間融合能愈發完善,二者相互促進,相互發展,那么它們一定能成促進科學技術發展、人類生活水平提高、生產力發展、社會進步的一大動力。
參考文獻:
[1]黃偉鵬.人工智能技術在機械電子工程領域的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8( 03):248.
[2]藍豪翔.分析人工智能技術在機械電子工程領域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8( 02):240.
[3]羅煒程.機械電子工程領域中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 15):134 -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