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娜 王錦瑞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學校教學形式更加多元化,教育模式更加先進。VR(虛擬現實)技術作為一種新型教學媒體,使美術教學不再局限在傳統教室,通過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創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夠進一步促進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美術教學;VR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9129(2018)12 - 0233 - 01
1 VR技術的含義及特征
1.1 VR技術的含義。VR(Virtual Reality,全稱“虛擬現實”)是指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并通過多種專用設備使用戶“投入”到該環境中,實現用戶與該環境直接進行自然交互的技術[1]。
1.2 VR技術的特征。
(1)交互性:指虛擬環境能夠實時響應人的自然行為,能夠與人互動。VR技術提供了互動溝通方面的訓練,使學生如同在真實環境中一樣,與虛擬環境中的人、事、物發生交互關系,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
(2)沉浸感:指使用戶感覺完全置身于模擬環境中,被模擬環境所包圍。VR技術作為一種高級的人機交互系統,生成給人多種感官刺激的環境,讓用戶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2] VR技術的應用可以對學生產生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刺激信息。
(3)構想性:VR技術具有廣闊的可想象空間,可拓寬人類認知范圍,可再現真實存在環境,也可隨意構想。這一特征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突破思維定式和心理上的約束,在虛擬環境中不斷產生新構想。
2 VR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樂學的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主動獲取知識。教師還要根據課程主題布置環境,采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并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美術手法將所看、所想、所感表現出來。然而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受到教學方式和資源的限制,教學主題及情景設置過于簡單、單調,學生興趣的調動及作品表現等均未達到預期的效果。VR技術的應用,將解決上述問題,完善傳統教學中的缺陷。
2.1 VR技術能夠打破傳統小學美術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利用VR技術,可以營造新的、靈活互動的美術教學場景。學生可以通過互動裝置,進入到藝術作品內部進行觀察、觸摸,甚至操作控制,使學生能夠在時空中自由穿梭。VR技術的介入使教師擺脫了以往教學中,不斷進行課堂示范的尷尬狀況,更有助于學生將自己的感知融入到美術創作中,使創作更具有想象力及發揮空間。
2.2 VR技術可以將調色、繪畫、剪紙、雕刻等美術基礎技能訓練在課堂中實現。學生不用擔心染料弄臟衣服,更不用真正操作剪刀、刻刀等危險工具來學習剪紙、雕刻等技巧。通過VR技術進行訓練,學生更易于觀察每個步驟的微妙變化,讓學習更安全、有效率。
2.3 VR技術不受教科書的限制,可以結合游戲化學習、情景化學習等多種在線教育手段,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主動探索、獲得知識,從而提高學習主動性。學生帶上VR眼鏡,握住手柄,去感受更多未知的事物,讓老師與學生共同進入虛擬場景,與學生進行“實地教學”,真正使寓教于樂成為可能。
3 VR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傳統小學美術教學模式受到教學方式和資源的限制,使得學生缺少藝術的熏陶,缺乏對藝術的喜愛,更重要的是缺失了提升素質的重要手段。VR技術走進課堂,虛擬出“自主學習”的環境,取代傳統的“以教促學”的學習方式,使美術教學由教師的經驗教學,走向高科技的科學學習。
VR技術通過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創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毫無束縛地進行創作,激發創作熱情;挖掘學生的潛在意識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創作力、藝術感知能力和審美情趣。
4 VR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盡管VR技術可以帶來快速便捷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模式,但目前仍存在的一些問題。
4.1 完整的VR技術與美術教學的融合及應用尚未實現。大多數研究只是偏向于VR技術運用到美術教學中的某一個小的方面,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與分析者較少。
4.2 VR技術與美術教育領域實際結合存在脫節現象。設備造價昂貴,研究成果的實踐驗證機會少,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在教育經費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將VR技術應用于小學美術課堂存在較大難度。
5 VR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的前景展望
目前,VR技術已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熱點,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聚焦于VR技術,越來越多的高等學府已在校內建立了虛擬現實技術實驗室,主要從事VR技術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這將使VR技術更加完善,逐步減少其在軟件和硬件方面的缺陷。此外,國外VR技術在校園的成功應用,也將為其在國內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起到指導作用。
隨著VR技術硬件與軟件成本的逐漸降低,這種新的教學媒體將有望被廣泛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中,進一步促進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創作力,以及藝術感知能力和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秦文虎,狄嵐等.虛擬現實基礎及可視化設計[M].北京:北京工業出版社.2009:2.
[2]曾起堂.關于虛擬現實“沉浸”問題的探討[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5):15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