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媛
【摘要】:黨的基本組織是黨開展工作的基礎,更是黨的執政基礎。大學生黨員作為大學生中的先進分子,其思想認識形態和素質高低影響著社會公德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青年學生黨員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需要通過大學生基層黨支部為基礎得以實現。黨支部的建設,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優秀建設者和社會主義可靠接班人的培養。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加強和創新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思路,更好地發揮其橋梁作用,本文將剖析高校學生基層黨支部建設現行狀況,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校 基層黨支部
一、新時期加強高校學生基層黨支部建設的必要性
黨的基層組織聯系群眾、團結群眾,是黨開展各項工作的基礎。基層組織的建設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執行效果。黨的基層組織的穩定性與凝聚力直接關系到黨的興衰和社會主義事業能否建成。高校中學生基層黨支部堅強有力,可以促進學習型政黨的建設, 培養“四有”新人,有助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把大學生基層黨支部建設提上日程,保持黨的先進性是當務之急。
新時期高校學生基層黨支部要以人為本,腳踏實地,制定可行度高的措施來確保高校學生基層黨支部的凝聚力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黨的先進性高低是靠每個基層黨支部和黨員的先進性和思想覺悟體現的,為了保持黨的先進性,高校學生基層的黨支部建設勢在必行。
二、高校學生基層黨支部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黨員發展量化考核評估問題
大學生中發展學生黨員,應遴選具有一定先進性、代表性的學生,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但在現今多數高校發展黨員的過程中,看學業成績選人才的現象居多,考核指標過于單一,評價方式相對簡單,考評體系未形成“全流程、多方位”的模式,學生黨員的質量受到影響。在高校學生黨員培養過程中,主要看硬性條件滿不滿足,所獲獎學金是否足夠等,沒有很好的評估學生的入黨動機,影響學生黨員質量。
(二)高校學生基層黨支部工作團隊“身兼多職”現象明顯
高校學生基層黨支部工作的開展著重于選拔青年學生中優秀人才進行培養,應配備專門的高素質黨務人員擔任黨支部書記、支部委員等職務以便更好的開展支部工作。但現今各高校基層黨支部成員中,以高校專職輔導員兼任黨建團學工作的現象居多。高校輔導員承擔工作眾多且內容繁雜,除了日常的學生管理,還要應對各種學生群體的突發事件,很難高質量、專心專一地完成黨支部中的各項工作,高校學生基層黨支部的作用也不能最大化得到體現。
(三)高校學生黨支部信息管理模式陳舊
近年來,學生黨員的發展與培養的重視程度逐年提高,對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入黨申請人的培養教育與考察都有更高的要求。發展黨員過程中每個時間節點的記錄、學生個人身份信息的搜集整理與保存、支部內活動的開展記錄與存檔、黨員一對一的培養記錄考察等,黨支部需要處理、保存、記錄、存檔的信息量十分龐大。但目前很多高校對于黨員信息管理的模式還是停留在紙質版、電子版信息的保存方式,沒有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黨支部信息管理體系,增加了當下高校學生基層黨支部的建設和管理的難度。
三、解決高校學生基層黨支部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大學生黨員發展量化及考核評估體系
建立五個層次的發展階段,五級逐步培訓,嚴格考核各階段的考核標準,按照“五方”即培養日常溝通、黨支部會談、民主考核、參與黨的活動,個人實際考核(面試、筆試)等五個方面來評估學生黨員情況,制定《入黨積極分子選拔考核制度》、《擬發展黨員培養考核制度》《學生黨員面試答辯考核制度》等,按思想、學習、作風、組織、紀律等維度進行量化,設立九大指標,利用各級反饋保障體系連貫性。五層五面九大指標式全方位立體化的發展考評模式從基層開始層層建設、層層把關,地基夯實穩固,棱面協同發展,最終達到發展為黨員的預定高度。
1、五層--完善大學生入黨對象培養選拔層面
“五層”是指高校學生黨員發展流程的五個階段,即普通群眾接受黨性知識普及教育階段、學生黨員發展對象選拔階段(入黨積極分子選拔)、擬發展對象針對性教育階段(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預備黨員黨支部審查階段、黨員繼續教育和管理階段。五個層次層層推進。考察人員從初級層次進入高級層次有嚴格評估機制。通過量化考核標準,使層次之間緊密銜接。
2、五面--完善大學生黨員培養考核評價標準
“五面”指“五層”考察中貫穿始終的五個要素評定體系,培養人日常溝通、黨支部談話、民主測評、參加黨內活動情況、個人實際考核(面試、筆試)等五大方面。參考思想、學習、作風、組織、紀律等維度,將“五面”全方位滲透到“五層”之中,引入就打指標體系進行系統評估,包括基礎條件、思想政治素質、黨史知識、群眾基礎、學習成績、培養人與支部意見、參與活動、獲獎情況、社會服務等九大指標,每個等級設置相應分數,且每個項目有具體要求,考察評估大學生是否達到入黨要求。
(二)設立選聘制激發黨務工作者工作熱情
1、從選派到選聘--黨務人才隊伍建設走出新路
要想使黨建工作走出新形式,必須經歷從選派到選聘。需要選拔專業的黨建人員深入基層黨支部擔任支部書記或支部委員,專人專崗,以身作則,發揮先鋒模范的榜樣作用,為黨建工作作出積極貢獻。
2、從任命到認同--公開選聘黨務人才生命力強
公開選聘和上級黨支部直接派任有很大不同,它是建立在黨務工作者對于黨建工作的認同基礎上的全新模式。學校可以在市主要新聞媒體發布選聘啟事,公開選聘條件和選聘基層組織,面向社會報名、選拔、公布名單、錄用。通過公開選聘黨務人才,應聘的黨務工作者的特長得到了發揮,在服務學校黨建工作的同時實現了自身價值。黨支部通過這種方式,擴大了黨的工作覆蓋面,高校黨建工作的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同時能夠有效提升辦事質量。通過工作,彰顯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體現黨員的人民公仆形象。也增強了高校員工的凝聚力。達到了“三贏”的效果。
3、從被動到主動,公開選聘黨務人才促進了高校的黨建工作
在堅持黨章和有關規定的前提下,公開選聘黨務人才,將黨建工作與市場運作方式結合,實現了黨建工作和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使得高校黨建工作變被動為主動。
公開招聘黨務工作人才,是建立在與高校充分溝通和協調的基礎之上的,較為合理地表達和實現了高校的意愿,實現黨建工作由外生性轉變為內生性,黨建工作真正得到了廣大社會人士的認可。公開招聘的黨務工作者,具有較高的素質和能力,在做好黨建工作的同時,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高校的管理工作,貫徹落實黨的方針與政策,帶領高校黨支部和黨員,使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得到最大化體現。
(三)開啟黨建信息化管理模式
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不僅改變了人們生活和思維方式,也使傳統的黨建工作模式受到沖擊。黨建信息化是指在黨務管理、干部工作、人才培養、黨建宣傳、組織日常業務處理等方面實現靜態管理和動態管理相統一。要學會利用網絡傳播技術,學習運用數據庫管理系統,提高黨支部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黨建工作信息化是適應時代要求的必然結果,推進黨建工作信息化同時也是應對新情況新問題的內在要求
促進黨的建設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首先要普及黨的建設信息,提高對黨的建設信息的認識,使每個人都認識到黨的建設信息對黨的建設工作的重要性;第二,合理規劃黨建信息化建設,把黨建信息化建設納入黨建工作的全局安排,把黨建工作納入黨的建設工作評價工作中,形成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培養黨務工作人員,讓各組織干部學會應用網絡,使黨建工作更加順利進行;最后,建立統一的管理平臺,規范標準,切實加強對黨建信息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同時,完善的系統要做好豐富內容和維護系統的工作。努力宣傳,提高網頁吸引力,從而提高網站的點擊率,更加順利有效地進行黨建工作。
【參考文獻】
【1】覃艷.高等學校黨支部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西部,2018 (17).
【2】中共教育部黨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Z].2017 (8).
【3】陳保鎖.新時期加強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有效途徑[J]林區教學, 2017 (11).
【4】龐瑜.新時期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亞太教育,2016 (4).
【5】嚴麗萍.新時期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初探(J]科技經濟市場, 2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