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貽法
【摘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各級黨課、政治理論教育課需要著力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本文主要探討了比較法在堅定“四個自信”教育中的運用。
【關鍵詞】:比較法 堅定 “四個自信” 運用
引言
“比較”向來是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堅定“四個自信”的政治理論教育中適當運用比較法,著重講清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的比較優勢,才能找到自信的“來源”,有利于更加堅定自信。
一、堅定“四個自信”教育中可以采用的比較形式
(一)類比法。把相同或相似的若干對象一起陳列出來加以比較,比如,在進行制度優勢的比較中,治大國與治小國有著本質上的差異,我們選取的對象國應該具有類似性,應鎖定國家治理難度與我具有可比性的國家,也就是美、俄、印等大國。
(二)對比法。把彼此對立的事物進行正反分析,使各自不同特征與本質鮮明地顯示出來。比如,在進行班主任優勢比較時,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當代西方的主要政治、社會、經濟思潮進行比較,就能夠得出誰更具科學性、系統性,認更有實踐基礎和現實指導性。
(三)縱比法。從時間、空間上,將某現象或事物的發生發展歷程分階段進行比較。
(四)橫比法。對處在同一發展階段的同類事物橫向比較,從而了解各自的特點。
(五)綜比法。把事物的諸方面進行系列化比較,發現總體規律和特點。
二、堅定”四個自信“教育中采用比較法所應切入的角度
(一)關于文化自信的比較
一是從文明傳承角度。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文明史,擁有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過燦爛文明,落實只是近代短期現象,無論與曾經同樣輝煌后來中斷的其他古文明比較,還是與時間遠短于我們的現代西方文明比較,我們都能找到自信的“密碼”。二是從文化包容性角度。我們國家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從百家爭鳴到漢唐盛世,我們的文化都體現著包容的特性。自信不是盲目的排外,更多的是包容并蓄,是一種“和諧萬物”的大智慧大氣度。三是從文化理論的角度。我們的文化自信包含三個方面,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人民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既有深厚的文明土壤,又有廣泛的人民性作為力量源泉,還具有俱進的先進品質,這正是我們黨的文化理論過人之處。
(二)關于道路自信的比較
一是從歷史的角度。講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的艱辛探索過程,把她與中國近現代以來曾經償試過的各種道路(或發展模式)進行比較,從而深刻認識這一道路的實質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把握住這條道路是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的必然選擇。二是從現實的角度,講清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今被我們不斷超越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比較,就能把”風景這邊獨好“的原因找準,發現中國奇跡背后是這一道路的堅定正確性。三是從內涵的角度,把中國特色社會義道路的豐富內涵,所構成的內在統一性,與西方各種單一強調某一發展模式、某一調控政策的各種非此即彼道路主張、甚至一些莫須有”民主化“路徑進行比較,從而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我們的道路”平穩、寬廣”的本質特點,。
(三)關于理論自信的比較
一是從“產生源頭”角度。一個理論是否科學性,基礎在于世界觀方法論是否科學。二是從“生長土壤”角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中國建設、改革、發展偉大進程中不斷豐富完善,既以實踐為邏輯起點,又以實踐為強大動力,以全新的視野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三是從“豐富發展”的角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始終處于不斷豐富完善發展中,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行程了經歷多次歷史性飛越和與時俱進形成一系列豐碩成果,分別回答和解決中國怎么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么科學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四)關于制度看信的比較
一是從制度原理的角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始終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我們的制度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與現實統一。二是從制度輸出產品的角度。制度的輸出產品很多,可供選取的指標也很多,通過直觀的比較,更加能讓人體會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制度的穩定性與活力性、公平性與效率性、統一性與多樣性的有機結合,為當代中國繁榮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支撐。三是從制度的構成體系角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整套不同層面、相互銜接的制度體系,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具體制度則反映和體現根本制度,具有強制性、約束性、操作性和一定的靈活性,范圍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既有深層的歷史積淀,又有堅實的現實基礎,既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又有具體的實施路徑。
三、堅定”四個自信“教育中運用比較法應把握的問題
(一)要符合比較的目的。比較目的是在進一步堅定自信,必須始終站穩根本立場,即人民的立場、無產階級立場,不能本末倒置適得其反。
(二)要符合客觀性原則。比較的方法、角度、指標體系都可以選擇,但比較的過程必須客觀真實,實事求是。
(三)要符合全面性要求。”四個自信“雖然可以分別比較,但堅定”四個自信“是一個統一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要求,不能各言其是,更不可自相矛盾。
四、結語
綜上所述,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四個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向前推進的動力。堅定"四個自信",實質是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精神狀態的一種政治要求和精神總動員。運用“比較法”可以使“四個自信”更加堅定,使我們不斷找到自信的來源,不忘初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前行!。
【參考文獻】
【1】辛向陽, 朱大鵬. 堅定"四個自信",青年不能"缺位"[J]. 人民論壇, 2017(14):120-122.
【2】鈕雪林. 堅定“四個自信”與青年黨員之奮斗[J].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7, 34(6):1-4.
【3】王聯輝. 堅定“四個自信” 開辟發展前景[J]. 前進論壇, 201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