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不僅是傳統的農業生產地和農民聚居地,還兼具了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重功能。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伴隨著中國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費老筆下差序格局的傳統鄉土中國正在嬗變,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外流帶來了鄉村空心化,鄉村普遍面臨著公共服務短缺、人口老齡化和鄉土文化消失等挑戰。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鄉村建設提到了戰略高度,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建設總體要求。近期,國家又出臺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了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統籌城鄉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明晰了鄉村融合發展之路,以及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的發展方向。如何準確把握鄉村振興內涵,切實結合鄉村實際,因地制宜地挖掘鄉村的多種功能和價值成為當下鄉村規劃建設的關注點。
江蘇省城鎮化率目前已達到68%,特大城市、大城市人口規模占全省城鎮人口比例達到49.23%。全省城鎮密度大、人口密度高,鄉村空間一方面產業呈現現代農業帶動下“接二連三”的產業特征,另一方面鄉村地域也承載著城市周邊重要的生態空間和郊野休閑空間的功能。“十二五”期間,江蘇省委、省政府將“村莊環境整治”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有效途徑,致力于全省鄉村人居環境的普遍性改善,經過持續努力,鄉村人居環境面貌顯著改善。2017年6月,江蘇在全國首先提出了《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計劃》,提出“十三五”期間,省級規劃建設和重點培育100個特色田園鄉村試點,以此帶動全省普遍的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力圖實現“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的江蘇特色田園鄉村圖景。江蘇省委省政府出臺了土地、資金等相關支持政策,建立了協調機制,強調省級技術支撐,通過一批院士、全國勘察設計大師等領銜參與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引導眾多設計下鄉。遵循城鎮化規律,堅持走符合鄉村實際的路子,努力建設立足鄉土社會、富有地域特色、承載田園鄉愁、體現現代文明的特色田園鄉村,是江蘇省鄉村振興的積極探索。
本期雜志結合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實踐,策劃了“特色田園鄉村”專題,就鄉村文化撫育、地域景觀塑造、產業復興路徑、村莊品質提升等進行了實踐總結,希望為當下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全國鄉村重構路徑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