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樂縣中醫院(457400)王海濤
1.1 臨床資料 本次隨機抽取參與研究的是74例在我院被診斷為早期胃癌并進行手術的患者,參與研究的患者都是在2017年4月~2017年11月入住我院的。對照組年齡21~39歲;患病時間在3月~1年;觀察組年齡22~37歲;患病時間在4月~1年;將這些參與研究的患者隨機組合后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7例,觀察組37例。通過比較,兩組參與研究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該組的37例患者采取臨床常規開腹手術,即在手術過程中使用全麻方式,并讓患者處于平臥姿勢。在手術中首先從患者腹部的正中位置切開,切口大小控制在15~20cm。并按照一定的順序對患者的腹膜腔進行適當轉移以及對種植情況進行專業檢測。根據以上指標決定手術切除的范圍,同時根據手術過程具體情況將大網膜分離,以此來阻斷患者胃周動靜脈的血液循環過程,然后清除體內的淋巴結,并進一步進行遠端圍手術的吻合以及體內消化道的重建。手術后進行臨床常規引流以及抗生素的使用。
觀察組:該組的37例患者則是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方法,在進行治療之前需要給患者體內滯留胃管以及導尿管,之后采用靜脈的麻醉方法。患者在手術中采取頭高腳底的方式,二氧化碳的氣腹壓力控制在1.6kPa左右,同時在患者肚臍下方1cm地方放置10mm的Trocar,并將30°鏡送入患者體內作為本次手術的觀察孔。之后在患者肋骨邊緣下部分鎖骨中線雙外側的2cm地方分別放置5mm的Trocar,同時在患者左側的鎖骨中線臍下方位置3cm位置放置5mm的Trocar,然后上方位置的對稱位置放置12mm的Trocar。之后患者體內的淋巴結進行清理,具體方法同對照組相同。最后對患者的腹部上臂進行依次縫合,并在體內建立氣腹進行腹部內腔清洗。手術后對患者使用臨床常規抗生素。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手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等指標進行臨床專業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SPSS20.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s)表示,計數資料(n/%)表示。兩組資料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對比:經過臨床專業研究與對比后發現,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手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等指標上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詳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對比(±s)

附表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發現,aP<0.05,差異顯著。
住院時間(天)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分鐘)肛門排氣時間(分鐘)手術中的出血量(毫升)對照組 37 96.12±7.38 46.702.20 350.21±12.01 18.31±1.73觀察組 37 45.81±5.72a 19.601.30a 174.21±9.71a 11.62±3.61a
根據大體的形態進行分類,胃癌可分為:①早期胃癌:該種胃癌是指患者體內癌組織局限于胃黏膜和黏膜下層的胃癌。②進展期胃癌:該種胃癌方式是指癌組織浸潤深度已超越黏膜下層的胃癌,又可以進一步分為息肉型、局限潰瘍型、浸潤潰瘍型和彌漫浸潤型四類。該病的誘因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地理位置、飲食習慣和遺傳等[1]。
腹腔鏡下進行治療能夠極大消除患者住院期間的緊張憂慮等情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但是腹腔鏡手術在臨床治療早期胃癌的患者會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比如會對患者造成手術方面刺激以及對免疫等生理功能具有一定影響。雖然該種手術治療方法有一些并發癥,但是經過相應治療后不會影響本次研究的各項指標。
經過臨床研究與對比后發現,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手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等指標上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因此腹腔鏡下治療早期胃癌的臨床效果較開腹治療更為顯著,在患者中收獲到的滿意度也比較高,適用于臨床方面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