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471003)韓晶晶 黃穎穎 王慧婷 陳佳佳
手術室是為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及搶救的重要場所,對于患者術后恢復有著重要意義[1]。但由于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諸多的缺陷,一旦發生風險事故就可能對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導致患者因手術事故而出現殘疾或者死亡[2]。本次研究旨在對手術室護理缺陷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并探討其防范措施,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手術室實施手術的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均分為對照組(n=75)和觀察組(n=75)。其中對照組男40例,女35例,年齡為25~75歲。觀察組男42例,女33例,年齡為26~74歲。經核實,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具體包括:基礎護理及配合手術醫師等。對觀察組患者采取風險護理,首先對存在的缺陷風險進行分析,并針對其制定相應的防范對策。內容如下。
1.2.1 缺陷風險 ①手術室護理人員自身因素:由于手術室護理人員少數人員缺乏責任心,存在工作不細致的情況。常導致將患者接到手術室實施手術時,出現接錯患者的狀況,在手術治療期間發生開錯手術部位以及用藥、輸血出錯,醫療器械的準備不充分等風險事故。②環境缺陷:由于護理人員對于手術消毒的不徹底,導致清潔度不足。而手術室中殘留的消毒劑、麻醉劑會對患者以及護理人員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護理人員在手術期間因為操作失誤而受傷,均有可能導致院內感染的發生。③醫院管理缺陷:醫院護理人員的流動性大且普遍年齡較為年輕,因為缺乏經驗使得患者的手術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在醫院中,由于患者眾多,導致護理人員自身的工作與心理壓力較大,極易出現因疲勞而出錯或是反應靈敏度降低,影響到其工作效率。對新進的護理人員培訓力度不足,使得其對器械消毒和管理缺少正確且規范的操作流程,造成醫護人員對手術用品的使用不得當,對手術質量造成不良影響。
1.2.2 防范措施 ①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針對上述手術護理缺陷存在的風險,制訂以下應對措施。首先,需要嚴格把好培訓關,對培訓制度嚴格地執行。定期性地開展關于醫療器械、新進醫護人員知識以及手術室護理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同時在培訓完成后對其統一進行知識及技能操作的考核評分。其次還需要加強護理人員對于風險護理的意識,可以通過組織學習衛生法規法紀的方法,來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相關知識。②從減少自身傷害到降低院內感染:對于手術器械及其操作流程,護理人員應有充分的了解與掌握,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做到小心謹慎,可以通過佩戴目鏡與手套的方式來預防傷害,以避免院內感染的事件發生。③對手術室工作制度的嚴格執行:在對即將進行手術的患者進行護理時,應對其基本信息進行反復核對,以防止開錯刀、接錯人以及輸錯液的現象發生。同時,在手術進行常規消毒時,需要對空氣灰塵數進行嚴格控制。外來的手術器械需要進行消毒滅菌以后才能夠使用,以利于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1.3 觀察標準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在手術室進行手術治療期間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同時自行擬定問卷,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做調查。其中護理調查問卷滿分為100分,80~10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一般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卡方檢驗,P<0.05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室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根據統計得知,觀察組未有風險事件發生,綜合風險事件發生率為0.00%,對照組共發生5例風險事件,綜合風險事件發生率為6.67%,經比較,觀察組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通過問卷調查得知,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詳情見附表。
手術室是醫院中一個較為特殊的重要場所且風險較高,其護理的效果及其缺陷存在的風險不僅會對患者手術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還會間接影響到醫院未來的發展,因此對于手術室的護理安全問題應該得到醫院管理層的重視。由于在手術室護理中大多都是突發事件,還包括需要對急、重及急癥病人進行搶救,手術治療等,因此導致護理人員精神一直處于緊繃狀態[3],在加之工作繁重且較長的工作時間,也常造成手術室護理中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居高不下。而在手術室需要采取手術治療的患者[4],普遍都具有病情雜、多變、病類廣的特點,且患者年齡幅度偏大。
手術醫師相互之間的配合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它不僅為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工作帶來了風險,同時也對其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引起風險事件最主要的因素通常都是由于醫護人員缺乏責任心與工作不細致而造成的,且往往所導致的風險事件性質較為嚴重,同時還會對手術的治療效果以及醫患之間的關系造成負面影響。除此之外,管理制度執行力度的不足,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及法律知識的欠缺也是誘發風險事件的潛在因素。因此在實際的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需要清楚地了解在護理中可能存在的缺陷風險隱患,采取嚴加排查及防范措施,同時院方的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制度管理的落實,使護理人員對安全防范意識以及法律認知能夠提高,并有效對其專業技能及知識進行強化培訓學習,使護理質量能夠逐步完善并提高,才能避免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在本次研究當中,通過將150例接受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均分兩組后并采取不同護理方案。從結果統計分析來看,觀察組患者在針對手術室護理缺陷存在的風險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后,無論是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還是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都得到了提升,且觀察組均高于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充分說明了,對手術患者實施風險護理具有積極的意義。
綜上所述,通過對手術室護理中缺陷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對手術患者實施手術室風險護理能夠有效減少護理缺陷風險事件的發生,同時有效提升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