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婧
摘要: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小學學生的閱讀方式和獲取課外閱讀資源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如何在新課標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實踐,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師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從課外閱讀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著手,分析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現狀,探究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方法;教學實踐
一、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一)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
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素材,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豐富的語言知識,對學生的語言積累起到促進作用。我們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這里的少,一方面指學生讀的書少;另一方面是對語言的積累少。因為積累的少,所以在使用的時候便沒了詞,只有學會多積累,才能在使用的時候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因此,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對學生的語言能力起促進作用。
(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我們的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經常會感慨,學生的作文能力令人堪憂。大部分學生的通病會讀不會寫,就算能寫也都是照葫蘆畫瓢,按照老師給的模板寫,沒有感情的抒發,可能的閱讀量有限,局限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課外閱讀恰巧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而且能夠幫助學生豐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認知能力。“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沒有積累,何談創造?因此,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課外語文閱讀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短
小學生很少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小學生的課業負擔負擔非常重,每天9節課,加上早讀和晚修,幾乎每天都在課程壓力和題海戰術的包圍中度過,稍微有點課余時間要么抓緊時間補覺,要么拿出手機放松一會。小學生使用手機大部分是追劇、玩游戲、看新聞等,很少有用來看課外閱讀的,因此,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短,就算有興趣去閱讀的同學,也很難抽出時間進行課外閱讀。
(二)小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在我們學校的學生,很多學生盡管進行課外閱讀,但是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中的一部分對于課外閱讀缺乏良好的筆記,還有一部分學生做筆記是隨心而記,有的是直接在書上進行圈圈點點。徐特立曾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觸碰到一些文字可以引發人的深刻思考,我們就要及時動筆,把它們立刻記錄下來,因為那些有價值的靈感會轉瞬即逝。
三、新課標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實踐策略
(一)從學生角度分析
端正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態度,激發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應當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要以明確的目的來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用作文課來展示學生閱讀后的成活,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指導學生做閱讀筆記。現在的學生大部分人手一部智能手機,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下載一些有意義的電子書,不定期檢查學生的閱讀量,檢查學生的閱讀筆記,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后還可以鼓勵學生多看一些諸如《百家講壇》、《開講啦》、《閱讀者》這類營養的綜藝節目。
(二)從教師的角度分析
首先,擴大教師自身的閱讀量,舉一反三,將課外閱讀有效的滲透到課堂教學。子曰:舉一隅而以三隅反。教師要在日常的閱讀中,要注意自身的積累,學會舉一反三,才能將知識有效的遷移。其次,相得益彰,實施課堂講授與課外有效指導相結合。在語文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語文教師就應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針對不同的文章,以專題的形式,給學生進行具體的指導,讓學生靈活地運用精讀、泛讀、默讀、抄讀、瀏覽等方法。再次,方法得當,適時推薦課外讀物。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上,也應做到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使得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能夠相互配合、相互補充。例如,在學完《林黛玉進賈府》后,可以給學生播放《紅樓夢》影視片段;學完《祝福》后,可以推薦學生觀看《祝福》影片,讓學生結合文字與影片的情節各抒己見,發表觀后感和讀后感。
(三)積極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為有效發揮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教師應積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了解學生的愛好與需求,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只有在培養起對閱讀的興趣的前提下,才會摒棄對閱讀過程的排斥,自發、自主地嘗試不同的閱讀方法、接受各異的材料內容、在閱讀的過程中積極進行思考并將思考內容與課內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在閱讀的過程中積極發現并解決問題,學習知識、提升閱讀能力。
(四)結合多種閱讀方法加以指導
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有效安排閱讀內容與閱讀計劃的同時,教師也應在開展課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結合豐富多樣的閱讀方法和思維方法,指導學生有計劃地進行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有效運用多方資源,保證課外閱讀的整體質量。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環節很大程度上沿襲了課堂教學過程的主要模式,教師在對選取的中外名著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過度注意對材料選段中的文字與語句進行文本分析,而忽略了全文的整體性,從而造成了選段閱讀和作品整體閱讀過程之間的脫節,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也難以達到課外閱讀應有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偏離了組織課外閱讀活動的初衷。針對這種問題,教師應積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向學生介紹多種閱讀方法和整理思維內容的方法,并鼓勵學生進行自由表達,積極運用諸如思維導圖、課堂展示等實際課堂互動方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
(五)結合課文中推薦的讀物進行選擇
目前,小學語文課本整體設計相當科學合理,人性化十足,在課內文章學習完畢后,還進行了課外讀物推薦,使學生能夠進行拓展閱讀,教師在結束課內文章的講解時,可以向學生推薦課本中提及的課外閱讀,以使課內閱讀與學習得到延伸,加深學生閱讀的印象。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和豐富自己的閱讀范圍,還要正確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新時代標準的青年才俊。
參考文獻:
[1]李艷月.試析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現狀與成因[J].《基礎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