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
摘 要:結合當前新聞傳播的發展情況,在分析新媒體時代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從自身的工作經驗出發來論述了新媒體時代對新聞傳播模式的影響,并從多角度分析和探討了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模式的創新策略,希望對于今后的新聞傳播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傳播模式;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2018)08-000-02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正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對于新聞傳播模式以及讀者獲取新聞的模式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進一步滿足新聞傳播需要擴大影響力,增強傳播范圍的要求,應該重視新聞傳播模式的創新發展。這里結合新媒體時代特點,論述了如何有效開展創新化發展特色鮮明的新聞傳播模式的相關問題。
一、新媒體基本內海概述
(一)傳播優勢
相比傳統的新聞報道,新媒體特別能夠體現出成本低、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同時,還能擺脫版面以及時間方面的限制,將更為詳細的信息提供給用戶。當前,在信息化背景中,越來越多的用戶都是通過信網網站、微博、微信等方式來獲得新聞消息,其也更具有趣味性以及能更加貼近生活。相比于傳統媒體,新媒體具有一定的優勢,具體表現在突破了地域限制,并能結合先進的信息技術優勢來實現高效傳播,這樣符合人們快速接收信息的相關要求,滿足方便快捷獲得信息的要求,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二)表現特點
其最突出的特點則是能結合時代發展需要,更好滿足人民大眾的文化需求,能夠將更具有娛樂休閑的新聞閱讀體驗帶給廣大觀眾,能夠為他們快節奏的生活帶來一些輕松。另外,還體現在報道和交流的便捷化,能滿足實時性進行傳播的要求,有利于深入開展相關的用戶交流,符合信息化時代發展特點,能夠積極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
二、新媒體對新聞傳播模式影響的幾點思考
(一)閱讀更具互動性
觀眾往往在傳統新聞媒體中具有單一性的接收方的特點,特別是在交流和溝通方面存在一定限制,信息傳送形式存在單一性的特點,不利于觀眾的互動。在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的刺激下,新媒體則更多體現出人性化、多樣化、智能化等特點,觀眾利用新媒體的技術優勢,能夠將自身的看法反映到媒介中,更好地開展讀者和讀者間相互交流。利用上述有效互動化的新聞報道模式,進一步將大量的新聞視覺帶給用戶,能積極有效推動和諧社會的穩定發展,對于弘揚社會正能量具有積極作用。考慮到新媒體往往能夠在很多方面體現出較強的交互性,在信息化時代背景的影響下,應該鼓勵開展相關想法的相互交流,并能滿足信息擴散的加速,更加有利于實現全面理解相關信息,符合信息時代各方面的發展要求。
(二)發布更具時效性
新媒體能夠更好體現出時效性特點。在所有的新聞報道中,人們往往更為關注時效性的特點,可以說,這就是新聞報道的重中之重的問題,也是進行播放新聞所要考慮的重要方面。傳統的電視、報紙等傳播中,考慮到播放時間的限制以及要求,往往難以在第一時間進行有效的及時性的報道。新媒體則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能滿足實時性快速傳播新聞,實現了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要求。所以,媒體人在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礎上,能有效整合和報道相關信息內容,更為有效使其成為有價值的信息,并能開展相應的傳遞。在人們能夠快速理解信息的背景下,這種信息傳播模式的優化滿足信息化社會高速發展的要求,更為有利于實現信息化社會的發展。
(三)傳播更具開放性
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肯定會受到群體背景、地域條件的限制,這點毋庸置疑。比如,南方周末具有明顯的南方代表性,所以,顯而易見,我們很容易能夠知道,其在北方的發行量肯定不會趕上南方的發行量,這點十分清楚。從新媒體的特點出發,地域環境的限制則被有效打破,能符合隨時隨地報道的要求。在此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媒體則是利用在線交流以及視頻聯系方式進行新聞報道,對于新聞傳播的網射形式特點來看,其具有更強的開放性。根據上述分析,隨著時代發展,也必將給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巨大的變革,不可否認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這種局限性正是不利于信息的傳播,也不符合信息時代的發展特點。利用新媒體開展新聞報道過程中,應積極開展在線播報等多樣化的形式,符合不同觀眾對于信息的需求,能夠進一步滿足大眾對于信息閱讀相關的需求。
(四)主體更具多樣化
在開展傳統新聞傳播的過程中,還主要依靠記者和編輯的力量。結合新媒體的環境要求,從新聞報道的渠道來看,應通過多樣化的手段,從事實出發來有效提升相關受眾主體的擴大化要求,具體則涉及讀者在內的各種新媒體用戶。在信息社會的時代背景下,每個用戶都能通過電腦、手機來實現新聞傳播,利用先進的新技術,能夠在網上快速發布相應的文字消息或者手機錄制的視頻內容,增強了用戶提供新聞瀏覽資源的能力。通過實現傳播主體的多樣化形式,能保證新聞工作者具有大量的新聞消息,進一步更好實現熱點事件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捕捉,實現新聞報道的靈敏度的進一步提升。另外,當前的社會環境,可以看作為人人都是新聞者的世界,能夠進一步增強社會群眾對新聞傳播的認同感以及責任感,這樣從一定的角度來看,對于打擊虛假消息的傳播,有效開展進行社會正能量傳播具有積極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發展要求,面對多元化社會的快速發展,報道人不再僅僅局限于報社、電視臺的每個人,而是可以拓展到社會中的每個個體,他們都能進一步開展信息的高效傳播,不斷提升信息的傳播模式,增強人們信息化發展的閱讀興趣。
三、新媒體下新聞傳播模式的創新思考
(一)改變傳播報道理念
新媒體下的報道中,應該重視報道形式的創新發展,一般來說,傳統媒體下的新聞消息大都是通過雜文、散文形式得以體現,這樣可能會存在夸大的情況。在新媒體的環境下,為了能有效將新聞提供給廣大讀者以及觀眾,則不應忽視其所具有的客觀準確性原則,這點非常重要,為了實現準確客觀地播放,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圖文并茂的形式。當前,大部分新媒體的工作者,都能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將視頻或者動畫的元素加入到新聞報道中,能夠增強一定的趣味性,同時,也有利于進一步挖掘潛在的受眾群體。比如,從微博上的共青團中央可以看出,這個官微賬號應該給人嚴肅的感覺,但其在進行新聞報道過程中,大量使用了網絡流行語,以及相關的賣萌表情,能夠很好貼近廣大青年用戶的心理,有著很大的關注量和轉發量。
(二)創新信息采編形式
新聞傳播模式的創新發展應該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應結合實際來不斷創新發展新聞信息的采編報道程序,能夠在相關的新聞傳播的基礎上,積極采納相關的自媒體形式,進一步實現新聞素材獲取渠道的擴大化。結合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結合社會熱點的發展,從多角度多方面來進行信息挖掘,結合實際情況來開展編輯處理,然后按照之前的主編審查等環節和要求來進行,滿足相應的播放要求。由此可見,如果按照傳統模式進行播放,則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不利于大眾對于新聞新鮮度的要求。同時,由于專業的新聞存在一定的規范性要求,則應該重視新聞信息的采編形式的創新發展。結合新媒體的特點,應該保證進一步拓寬新聞消息的獲取途徑,賦予廣大新聞受眾群體更多的責任和權利,能夠更好體現出新聞的價值。人們的社會責任感越來越重要,這樣的背景下,往往社會熱點問題則是人們所關注的重要方面,并能通過社交媒體來進行相應的信息傳播和發布,這樣能有效實現媒體的廣泛傳播,結合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開展必要的編輯整理工作,實現消息信息的及時發布,更好體現出人人都是新聞事件的傳播者、挖掘者的特點,保證新聞資源的進一步豐富化,新聞傳播效率的提升,能夠更好實現新聞傳播的價值所在。
(三)研究受眾需求
在開展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模式的創新活動中,應該重視如何有效進一步提升群體閱讀需求的問題。結合用戶的瀏覽習慣,從多方面入手來進一步完善新聞消息的傳播,進一步實現大眾閱讀負擔的有所減輕。在快速的經濟社會發展中,人們生活節奏也非常快,希望能在新聞報道中快速獲得他們想要的信息。在這樣的背景下,媒體工作者應該進行相關的分類處理,在服務過程中,更為重要的一點則是應該體現出人性化服務的精神。應進一步滿足用戶等待時間、搜索新聞時間的減少。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將詳細的信息鏈接添加到新聞報道的下方,鼓勵進行轉發和發起相似話題,進一步提升用戶閱讀質量要求。
四、結論
總體而言,在新媒體的發展背景下,應該符合和諧社會穩定發展的需要,滿足信息時代背景下新聞報道發展要求。對于廣大新聞工作者來說,應該從事實出發,勇于創新,特別是在報道形式和采編途徑方面,滿足符合信息社會時代背景下閱讀群體的習慣,進一步推動新聞傳播模式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佳華.試論基于新媒體視域下的新聞傳播倫理困境[J].新聞傳播,2018,2.
[2]張慧.互動傳播:網絡媒體時代新聞傳播新特征[J].青年記者,2017,23.
[3]童丁琛.新媒體的新聞傳播功能探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8,1.
[4]謝穎.新媒體發展對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挑戰[J].新聞傳播,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