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宇
摘 要:在新媒體融合環境下,傳統的廣播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已經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需要進行相應的創新。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廣播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的發展現狀,然后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創新策略,廣播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組需要注重節目定位、節目內容以及節目形式的創新,提升生活服務類節目的輿論引導力以及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新媒體;廣播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
中圖分類號:G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2018)08-00-02
傳統的生活服務類節目沒有明確的受眾,具備顯著的廣泛性特征。在新媒體融合的環境下,廣泛性的生活服務類節目難以滿足觀眾的個性化需求,要求生活服務類節目結合新媒體的特點,根據受眾的具體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節目創新,確保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可持續發展。
一、廣播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發展現狀
新媒體的發展對傳統媒體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廣播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正面臨著生存壓力,需要節目組采取有效的創新策略,提高觀眾對廣播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的關注,從而提高節目收視率。但是在實際的生活服務類節目發展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節目同質化問題,在1979年,我國中央電視臺開設了《為你服務》這檔欄目,帶動了生活服務類節目的發展,使得生活服務類節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并受到觀眾的廣泛歡迎。但是在生活服務類節目迅猛發展的趨勢下,逐漸呈現出顯著的同質化與程序化問題,大部分生活服務類節目都缺乏創意,千篇一律的節目形式和節目內容,再加上低質量的節目制作方式,大部分觀眾都對生活服務類節目產生審美疲勞。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新媒體融合環境下,觀眾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從生活服務類節目中獲取的信息也可以通過其他渠道獲得,導致生活服務類節目的收視率與關注度逐漸降低。
第二,節目商業化問題,在新媒體融合環境下,將互聯網作為代表的新媒體進入到傳統媒體廣告市場,為電視媒體的廣告經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再加上外部政策的收緊,導致廣播電視的創收大量縮減,為了提高創收,很多生活服務類節目開始在節目中大量植入廣告,在節目編排過程中大肆吹捧,導致生活服務類節目呈現出濃厚的商業化氣息,大大降低了廣播電視節目的公信力,喪失了生活服務類節目的開辦初衷,不利于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節目娛樂化問題,雖然生活服務類節目不排斥娛樂因素,并且適當地使用娛樂因素,能夠營造輕松愉悅的節目氛圍,使觀眾更容易地接受生活服務類節目信息。但是有些節目制作人為了提高節目關注度,博取更多觀眾的眼球,在進行生活服務信息的傳達時,進行了過度的娛樂化包裝,導致生活服務類節目呈現出過度娛樂化的發展趨勢,甚至有些節目進行使用低俗語言,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活服務類節目的格調,不利于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健康發展。
二、廣播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發展創新
(一)定位創新
對于廣播電視節目而言,對節目受眾群體的精確定位會對節目的收視率造成直接的影響。目前大部分生活服務類節目都沒有明確的受眾群體,收視人群相對廣泛,所以節目組的工作人員在進行節目編排的過程中,很少會考慮到受眾群體的年齡層次、基本需求、文化水平以及欣賞品位等內容,使得生活服務類節目具備顯著的社會適應性。在新媒體融合環境背景下,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受眾市場出現了顯著的分化趨勢,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都面臨著分眾化的發展挑戰。雖然目前生活服務類節目涵蓋飲食、運動、旅游和汽車等多個類型的節目,但是這種定位僅局限于節目的題材和內容,并沒有明確的受眾定位。
因此,在新媒體融合環境背景下,生活服務類節目需要進行定位創新,明確節目的受眾群體,并對受眾群體進行深入了解,有針對性地編排節目。如央視《夕陽紅》節目,其受眾群體為老年人;《半邊天》節目,其受眾群體為女性;《非誠勿擾》節目,其受眾群體為單身男女。本文將《非誠勿擾》節目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定位創新策略,在馮小剛的電影《非誠勿擾》開播之后,江蘇衛視將其作為婚戀交友節目的名字,首先吸引了一部分電影觀眾,并建立了節目的品牌形象,實現了準確的品牌定位;然后將20歲~30歲的單身男女作為節目核心,這一核心的選取使所有家里有適婚青年的受眾關注這一節目,將單身男女及其親朋好友作為節目的受眾群,顯著提升了節目的收視率,確保節目可以在新媒體融合環境下可持續發展。
(二)內容創新
在明確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受眾定位之后,節目組需要進行節目內容的創新,為節目的受眾群體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內容,提高生活服務類節目的收視率。在新媒體融合環境下,觀眾接收信息的來源增多,更容易接收到新事物與新理念,觀眾希望生活服務類節目能夠針對自己的生活,進行節目內容的編排。也就是說,生活服務類節目需要進一步貼近觀眾的生活。比如,南京有線電視臺開設的《數碼時空》欄目,向觀眾介紹最新的科技資訊,使觀眾對網絡行業與電子行業有更深刻的認知;湖州廣播電視臺的《105大家幫》節目中,編排了一期將“通信網絡詐騙”作為主題的節目,該節目將“詐騙團伙加班加點沖業績”的小短劇作為開場,通過生動形象的內容展示,使觀眾認識到手機短信詐騙與電子郵件詐騙等新型詐騙手段,有效發揮了生活服務類節目的社會宣傳作用,起到了顯著的教育效果。
再比如,溫州新聞頻道的《健康國衛行》節目,開設了一期《如何避免孩子意外傷害?》的節目,節目內容將近年來兒童意外傷害現象作為核心,整體內容細致入微,具備較高的可看性及實用性,不僅具有較高的收視率,更被政府部門、衛生部門以及教育部門作為宣傳視頻,在微信等網絡平臺有很大的關注,充分發揮了生活服務類節目的輿論引導力。
(三)方式創新
隨著新媒體融合的不斷加深,很多生活服務類節目都在節目中通過新媒體,加強與觀眾的溝通交流,調動觀眾參與節目的積極性,提高觀眾對節目的關注度。因此,為了使生活服務類節目能夠在激烈的媒體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節目組需要結合新媒體工具,進行節目形式的創新。首先,節目播出形式的創新,在2014年,新奧特和華通云數據以及阿里云戰略,公共發布了“ONAIR”全媒體平臺,這一平臺能夠支持廣播電視節目的網絡化播出,為電視節目的大數據運營提供幫助。在這一平臺的幫助下,電視節目能夠進行跨平臺播出,還能夠專門開設一檔網絡節目。比如,英國BBC3臺在2015年秋季改變了傳統廣播電視節目播出形式,采用OTT在線播出方式,吸引了大量的中青年觀眾。
然后,節目編排方式的創新,在新媒體融合環境下,生活服類節目組的工作人員有更多的機會與觀眾進行溝通交流。具體而言,生活服務類節目組可以利用移動終端設備,通過電視屏幕左下角或者右下角提示的方式,引導觀眾通過微信與節目進行互動;還可以通過派發獎品的方式,吸引觀眾參與節目互動。另外,生活服務類節目還可以通過新浪微博、微信群或者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和觀眾進行互動。比如,《健康一身輕》節目,開設了微信直播平臺,觀眾可以在微信群對節目內容進行討論分析;組建了不同類型的微信群,幫助觀眾解決不同類型的健康問題,充分體現了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宗旨。
三、結論
綜上所述,生活服務類節目需要采取有效的創新策略,迎接新媒體帶來的挑戰。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制作人需要明確定位節目的受眾,選取滿足觀眾需求的節目內容,并通過多樣化的形式進行節目的展現,以此提高生活服務類節目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周玉蘭.廣播電視服務類節目要以服務受眾為本——2016年度浙江廣播電視政府獎服務類節目綜述[J].視聽縱橫,2017(04):13-16.
[2]楊爽.電視社會生活服務類節目創新發展的有效途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2):149.
[3]施秋菱,董葉.淺談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定位和內容創新[J].采寫編,2015(06):35-36.
[4]趙薇.專業化是廣播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的生存資本[J].數字傳媒研究,2017年第2期.
[5]殷欣.廣播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的路徑選擇[J].現代視聽,2013年 第10期.
[6]傅暾.貼近時代 提高品位 辦好生活服務類節目[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93年第2期.
[7]劉瓊.生活服務類節目主持人素質的發展趨勢[J].同行,2016年第11期.
[8]吳凡林,李紅娟.廣播電視休閑、服務類節目輿論導向問題淺論[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
[9]王斌.淺談生活服務類節目的改革[J].今日科苑,2011年第21期.
[10]劉天驕,孟然.生活服務類節目中的娛樂性與服務性關系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