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彩利
摘要:教育體制經過不斷革新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新的技術和方法被應用到實際授課中,對教師來說需要不斷融入新的理念與手段,讓教學效率以及成果更加理想,在初中數學課上分層教學是一種新的模式,結合學生所處的層次以及學習需求,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要求,讓初中數學課實現高效開展,并促進學生全方位成長。
關鍵詞:分層教學模式;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前言: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計算能力以及思維能力有著或多或少的差異,在初中數學課上教師若是一味沿用統一化的授課模式,一些學生就會無法跟上教師的節奏,進而導致班級中優生的成績明顯優異,后進生則是越來越吃力的局面,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在初中數學課上引入分層教學。
一、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初中數學課的開展是以小學數學的知識為基礎的,在抽象性方面會有所提升,但是學生本身數學基礎是不同的。而對學生來說初中數學課的學習還是有一定難度[1]。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同,接受能力也有所區別,在這種局面下教師在初中數學課上對學生進行分層還是非常必要的,要將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基礎知識非常扎實的學生作為高層次,而一些基礎知識較差,接受能力不足的學生分到低層次。這樣的分層一方面是便于因材施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是讓學生獲得進一步提升的動力,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對初中數學課產生更強的學習熱情。教師在初中數學課上定期對學生展開評測,可以將學生依據學習積極性、課堂表現以及智力水平分成三個層次,為A、B、C三組,A組是對知識掌握非常扎實,學習積極性極強,可以做到主動學習的學生。B組是知識的掌握比較一般,但是學習還是比較主動的學生。C組則是知識的掌握差,并且學習積極性并不理想,不過有著非常大的提升空間的學生。經過分組后,A、C兩個組的人數還是要適當進行控制,B組可以保持人數上的優勢。
二、對課堂知識進行分層教學
對學生進行分層后,所有的學生都是在不同的層次中,每個層次的學習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教師要對數學知識進行適當的分層,在初中數學課上進行學習[2]。這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也是教師授課的途徑。每個層次的學生學習情況不同,進步的需求也不同,教師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設計的階段就要進行不同的備課,或者是在初中數學課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展開不同難度的練習。一些層次好的學生,可以接受一些拓展性的、比較有難度的練習內容,而一些層次較低、學習基礎以及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是可以接受基礎一點的提問以及練習,這樣可以讓學生都能得到符合自身層次需求的進步,讓初中數學課的效率得到提升。
如在學習幾何圖形的時候,教師帶領學生對基礎部分的理論進行學習后,結合三個層次的實際情況,對三個組要分別開展課堂提問。對于A組的學生,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增加一些抽象性以及空間性的內容,讓學生有了扎實的知識基礎后可以在思維上得到提升,具備極強的空間思維。對于B組學生,要求其做好對這部分知識的基礎應用,可以延伸到一些幾何問題,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舉出一些實例。對于C組的學生,教師主要是讓這部分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進一步等鞏固以及完善。
三、課后作業的分層實施
初中數學課強調的是學生要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以及技能運用到解題中,這樣才是具備一定的數學能力,將知識的價值發揮出來,也是影響考試成績的關鍵。不同層次的學生本身的解題能力不同,進步的需求不同[3]。因此教師設計出的作業也是要進行分層的。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中,對于A組,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比較有難度系數的題目,要用這種有挑戰性的問題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引入一些競賽的題目,對這個層次的學生展開拓展訓練,最大程度上實現對潛能的激發,讓學生可以實現進步。對于B組的學生,教師不需要設計難度太大的題目,這部分學生也就是學習能力一般,知識掌握也一般的群體,練習的主要目的是完善知識結構。C組適合一些更加基礎的題目,讓學生可以對基礎知識進一步加強掌握,并強化學習的信心。如在學習勾股定理的時候,C組的學生比較適合如“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分別是3、4,求斜邊的長度”這種比較基礎的題目,讓這部分的學生可以對基礎的知識掌握更加扎實,同時也是讓這些學生恢復學習的信心,這樣,雖然這些學生現階段的基礎并不好,但是也是可以在不斷的進步中逐漸提升自己的層次,進步的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結論:總之,分層教學體現的是以生為本以及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初中數學課上教師要有這樣的思想,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分層,在激發學生學習信心的基礎上,讓優生以及后進生都能保持非常強烈的學習欲望,并積極參與到初中數學課上,不斷提升自身的基礎以及數學素養,并促進初中數學課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張定強,薛鳳明.初中數學教育專題研究現狀及展望——以《初中數學教與學》2017年期刊中專題欄為例[J].中學數學,2018(20):52-54+57
[2]張玉蘭.問題引領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蘇科版初中數學“一元二次方程”教學為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0):120+122
[3]浦吉麗,章健.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專題化課堂觀察的實踐感悟——以滬教版《分式的基本性質》教學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18(18):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