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倫燕
摘 要:在當今社會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當今教育的一種必然趨勢,它改變了“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給教育灌入了一股春風。多媒體輔助的教學活動,給教學帶來了活力,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從而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作為一個數學老師如何在數學教學中科學、合理、恰當的運用“班班通”呢?
關鍵詞:班班通;多媒體;興趣;效率
在當今社會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當今教育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它改變了“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帶來了教育界的重大改革。尤其是班班通多媒體輔助的教學活動,給教學帶來了活力,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從而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系統中,不僅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而且班班通多媒體教學是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條紐帶。班班通的核心是如何優化教育過程,如何提高教育效率。作為一個數學老師如何在數學教學中科學、合理、恰當的運用“班班通”呢?我就這些年的應用做以下幾點總結。
一、利用多媒體更能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推進學生進行復雜認識活動的重要動力。”興趣是人對某一事物產生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行為的動力,因此,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小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格外關注。而有些數學問題的確很枯燥,沒有形象的外表和生動的趣味性,學生學起來覺得很單調枯燥,很難持續關注。這時作為教師的我們就可以利用“班班通”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有聲形并茂、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使教學活動情理交融,使學生置身其中,引發他們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更準確生動地感知所學知識,同時也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例如:在一年級《認識數字》的教學中,教師利用講故事并用“班班通”演示課件出示蹦蹦跳跳的小動物創設情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又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利用多媒體創設兩只小動物分蘋果的情境,引入課題。學生積極性高,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多媒體的使用讓抽象的問題形象化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決定了小學生對抽象的數學問題很難理解,這就需要利用多媒體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形象化,可以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架起一座由抽象到形象的橋梁。如:在《9加幾》的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制作一個猴爸爸拉十節車箱,前九節車箱里都裝著一個桃子,先讓學生觀察有多少桃子,當學生答出九個后,我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猴媽媽端著桃子五個桃子,其中一個很是洋洋得意且與其它四個分開。在演示算法的過程時,我讓其中一個桃子飛到猴爸爸空著的車箱里。這樣學生很容易的就明白了湊十法了。又如:教學“閏年”時,為了突破“四年一閏”的道理,我設計這樣的動畫:紅色的太陽、藍色的月球、綠色的地球按自己的規律不停的運行著,并配上音樂與解說,讓學生感受到奇妙的宇宙。這樣的畫面讓學生聽得格外認真。學生也很輕松的理解了地球自己旋轉一圈的時間是一日,月亮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大約是一月,地球繞太陽的時間是365天5時48分46秒,大約是365天6小時,我們把一年定為365天,叫做平年,這樣每年大約少算了6小時,過了四年就少算了一天,把這一天加在二月份,這一年就有了366天,叫做閏年。
三、多媒體有效的延伸課堂知識
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具有信息容量大、檢索快、傳播效率高的功能,它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多種感覺(如視覺、聽覺)進行學習,幫助學生理解從而加快教學速度,不斷鞏固、深化新知,提高教學質量。如:在一年級教學圖形的有關知識時,我先在網上查找一些關于圖形的小故事,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抓住了他們的注意力,然后再講課本上的認識圖形,這樣他們接受新知識的時間大大縮短了,很快就掌握了圖形的基本知識,還掌握了一些圖形的特性,取得了非常好的課堂效果。
四、借助“班班通”,讓優質資源共享
由于各種限制,很多教學都沒有辦法達到很好的效果,與此相應的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是很好,尤其在教學比較難的課題時更加明顯。班班通卻為我們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在教學學生理解困難的課時,我會選擇中央電教館的一些視頻,讓學生觀察、學習。由于新老師,新方法讓孩子們都好奇心十足,孩子們學起來就會輕松,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班班通在提高課堂效率方面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但也要當用則用,不當用是盡量不用。要用在“精彩”之處,它僅是一種輔助性教學工具,任何時候都是為了教學而使用工具,而非為了使用工具而教學。切不可以多媒體為中心設計教學過程,更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人文性。只有這樣,“班班通”電教媒體才能在數學教學中真正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央電化教育館.班班通綜合解決方案,2010.
[2]熊智.多媒體與小學數學的有機結合.
[3]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