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紅
摘要: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方案。而英語教學其實也是學習策略的引導,初中作為中小學系統化英語教學的開端,更要把握住這個重點,積極推進學習策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提升英語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習策略;英語閱讀
作為英語教學正式化、系統化的開端,初中英語一直備受師生和家長的重視。在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如何做好教學規劃,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提升我們的教學效率一直是我們的教學重任。而針對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閱讀板塊,我們則需要從學習策略的培養,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領略閱讀技巧和英語學習方面的意義。我們首先需要明確學習策略引入的意義,再根據初中英語的閱讀板塊進行切實可行的詳細規劃。
一、明確學習策略的意義,獲取學生和家長的認同
英語作為學生新接觸的一門語言學科,在教學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學習任務看似較為明確,但卻要培養學生多個方面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學當中,很多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典例都是因為不注重多能力結合培養。而學習策略這個概念的引入,無疑讓英語教學更加規范化,有了“章法”。想要獲得實效,我們需要獲得家長和學生的認可。
(一)學習策略對初中英語有著重要意義
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往往忽略英語是一門“聽、說、讀、寫、譯”相結合的學科。只注重單方面成績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忽略了很多其他要素。而學習策略作為有意識制定的學習規劃,能讓學生對自己所學有更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在初學英語的初中階段,制定計劃可以幫助學生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如果我們能在學習之初引導學生制定出好的學習策略,就能讓他們養成較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比如我的一名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漸漸開始接觸英文原著,由易到難的學習策略既能讓他的閱讀面得到拓展,又保障了他對英語學習的愛好和興趣,可謂一舉兩得。
(二)學習策略意識的養成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
不只是針對英語學習,學習策略意識的養成對學生其他科目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在培養學生學習策略意識的過程中,我們實際上是教會了學生如何針對學科特性和知識內容做好計劃,培養了學生在制定計劃方面的時間意識和全面意識。想要做好規劃,學生不光需要了解這門學科的具體內容和知識要點,也要掌握好各個學科之間的平衡。
因此,當我們在指導學生做好初中英語閱讀板塊的學習策略時,同樣也是在養成學生的自我規劃意識。這樣的經歷可以讓他們融會貫通,應用到英語學習的其他板塊和其他學科當中,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這個過程還培養了他們很多好習慣,將成為他們一生的財富。
二、引導學生做好具體的學習策略,提升英語閱讀效果
學習策略發揮重要意義的前提,是學生真正將它做好。而作為教師,我們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把握好的學習策略所應當具備的要素,并指導他們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這樣才能真正為初中英語學習效率的提高提供好的方法,讓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質的飛躍。
(一)把握學習策略設定的四大特性
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制定學習策略,并滿足以下四個特性:
1.主動性。這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覺得學習英語充滿興趣和動力,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制定英語閱讀學習策略的主動性。我們可以尋找一些內容幽默、貼近生活的短篇閱讀,讓學生能夠找到學習的樂趣,找到指定學習策略的動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學習策略變為一種可持續的學習習慣。
2.有效性。學習策略是否有效是影響我們英語教學成果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學生各種學習方法和計劃的整合,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其實都有這樣的意識。但并不意味著有完備的策略就一定能成功,起著決定性因素的主要是有效性。我們需要考察學習策略是否有效。比如制定閱讀計劃,一周10篇閱讀的目標看似努力,實際上卻是一種低效能的策略制定。在制定策略時要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實力來,不能一味逞強也不可以過低,這樣才能達到較高的效能。
3.過程性。學習策略是針對學習的過程展開的,學習該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這都體現了學習的過程性。而針對初中英語的閱讀板塊,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充分考量目前和之后的目標,英語閱讀的學習和練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針對不同水平,不同的學習階段我們應當展現出一定的差異。
4.程序性。雖然學習策略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調整和改變,但針對初中英語閱讀這個分類來說,學生需要不斷探索,找到一些最基本的習慣,并加以保持。比如記單詞、做錯題集等,這些細小的習慣如果我們能不斷堅持,相信能取得很好的成效。
(二)創設多樣化的課堂活動方式,提供學習策略可應用平臺
有了好的學習策略,我們還需要提供它的“用武之地”。比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形式。在一次長難篇閱讀攻克中,學生面對的不僅僅是詞性上的判斷,還有針對主人公情感傾向的選擇。我引導學生制定相應的學習策略,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有這樣一組學生制定了展演的計劃,將主人公的經歷演出來,真正理解了短文中的思想感情,讓其他學生在倍感新奇的同時也成功理解了文章的內涵。
三、定期交流,分享自己的學習策略
“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當今時代需要我們交流、分享。在學生適應學習策略的制定模式之后,在實踐過程中總會產生很多心得,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些困惑和心得歸納起來,定期召開“分享會”,讓學生在臺上講述自己在學習策略制定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其他學生給出意見和解答方案。最后,作為“引路人”的教師,我們需要為學生尋找問題的根源。比如在制定的過程是否不夠實際、是否有些急功近利,應當如何根據自身水平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變。這樣的交流和分享讓學生能夠不斷改正自己的學習策略,針對英語閱讀做出更好的學習規劃,這才是我們引入到學科的意義所在。這也能激發我們在教學思路上的靈感,提升我們英語教學效率。
四、結束語
初中英語作為學生系統化學習英語的開端,對今后的英語學習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如果我們能夠引入學習策略制定的方法,針對他們的閱讀進行重點突破,能夠扭轉以往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知識的地位,讓他們不斷變得主動,能夠根據過程性、程序性、主動性和有效性這四方面特性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最終變成伴隨自己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