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筱莉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閱讀占據首要地位。教師在教學中重點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教給閱讀方法,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閱讀;提高;習慣
然而,在當前的閱讀教學中,尤其是現代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狀況卻令人擔憂:很多學生對閱讀沒有固定的安排,只看心情而定;部分學生會閱讀對自己有用的書籍,但閱讀只為了對考試有用或對生活有用,與審美無關;還有少數學生完全不喜歡閱讀,連“四大名著”的內容也不了解,他們寧愿花更多的時間在電視機或游戲機上,良好閱讀習慣的缺失,讓我們的“新課標”只成為一個美麗的肥皂泡,飄浮在若即若離的上空。
老師們大力提倡學生閱讀課外書,但是令老師和家長頭疼的是,相當的一部分學生收效甚微。其中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良好的閱讀習慣有那些呢?
一、喜歡閱讀、經常閱讀、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現在的學生面臨太多的誘惑——電視、電腦、游戲、網絡讓許多學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面對五彩繽紛的世界,學生們沒有心思靜下心來讀書,面臨這一教育難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首先由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入手。文字閱讀在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認識世界和自我、發展情感和思維、得到審美和享受等方面的功能,是任何其他媒體都無法代替的。尤其現在由于電腦、電視對圖書資料的沖擊格外大。很多的家長也下意識的以為,很多問題上網查詢就是,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讀書,做筆記了,殊不知這些觀點都極大的影響了學生的閱讀意識和閱讀行為。
學生在閱讀時要善于思考。如果不會邊讀邊思考,那也不會有良好的閱讀效果。教學實踐證明,如果學生讀書能邊讀邊思考,不但會解決理解課中許多問題,而且會出人意料地顯示出他的聰明智慧。如低年級的孩子讀《狐假虎威》一課時,文中有這么一句話:“大大小小的野獸都嚇得撒腿就跑。”有的孩子邊讀邊思考,向老師提出來:“老師,這句話不對”。他認為森林里有大象、獅子,它們不一定嚇得跑,因此,課文中“都”字用的不對。可見他在讀書時進行了積極的思考。學生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把主動權交給他們,不但會發現解決許多問題,而且會逐步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
二、養成用普通話朗讀的好習慣
學好漢語拼音,學說普通話,這是正確朗讀的基本條件。無論是讀課文,還是讀課外讀物都要自覺地使用普通話,這不僅有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更有利于現在和將來的日常交流。因此,對剛入學的學生首先要夯實正確拼讀音節的基礎。學生能根據音節準確發音,連字成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搭建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對話的平臺。讓學生敢讀,敢說,樂讀樂說,營造用普通話交流的和諧氛圍。
朗讀要正確、流利、有感情,有輕重起伏、抑揚頓挫。語文教師都知道,學生的讀書有質和量的雙重要求,質的要求是要正確地把握語音(準確洪亮)、語調(抑揚頓挫)、語氣(輕重緩急)。如果任學生亂讀一氣,或者只是嗓門高了就行了,那也很難培養學生的語感,甚至不利于理解課文。堅持不懈地注重閱讀的質量,久而久之,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很自然的。
結合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們不難發現良好的語感絕對不是一日之功,可學生一旦具備了良好的語感,無論是閱讀寫作,日常的口語表達等諸方面都會有質的飛躍。
三、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魯迅先生提出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動筆,能夠幫助學生記憶,掌握書中的難點、要點;有利于儲存資料,積累寫作素材;也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他們的綜合分析能力。
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有很多:閱讀自己的書籍時可以采用“圈點勾畫法”和“批語法”,前一種方法即一邊讀書,一邊在書的重點、難點和精彩之處畫線或做各種符號。如直線、雙線、圓圈、疑問號、驚嘆號等等。有些精讀的書,還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畫線,以示區別。比如,在重點行下面畫上紅線,在難點行下面畫上藍線等等。每種線條和符號代表什么意義,應由你自己來掌握。而后者是指閱讀中,在文章的空白處,隨時寫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體會。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以后閱讀時引起注意,也是一種靈活、簡便的讀書筆記的好形式。
在閱覽室讀書或者借別人的書閱讀時,可以采用“提要式”,“提要式”即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對文中的某一觀點、事件、情節或某一章節、定理等,進行分析、歸納,用自己的話把其內容、要點寫出來。這不僅可備忘、備查,而且可訓練你的綜合、概括能力。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內容一目了然。
不動筆墨不讀書,是很多人體驗、總結出來的良好的讀書方法,對于提高寫作能力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訓練方法。
四、養成默讀的好習慣
生活中人們閱讀的常見形式就是默讀。很少見過有人在公共場所捧一本書高聲朗讀。圖書館閱覽室還專門要求不出聲音地讀書。況且默讀比朗讀更便于集中思考。默讀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能力,專心的默讀十分有利于提高閱讀的效率。所謂的“一目十行”“一目了然”都是就默讀而言的。
總之,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便成為愉悅自己身心的快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得到個人體驗才會日益豐富起來,并逐漸形成自己對書中人物或情節的獨特的看法,個人的綜合素質也會得到有效的提高。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