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歸生活,拓展“真”趣味
對小學生來說,沒有趣味的引入,很難融入數學課堂學習。但在實際教學中,課堂導入,往往被形式化了,沒有體現出真正的數學之趣。要回歸數學本真,第一步就是要發掘自然元素的趣味。數學源自生活,應用于生活,“真”趣味也必然要回歸生活。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帶領學生觀察,讓學生領略生活中的數學之趣。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教師創設了公園晨練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課件圖片上發現“角”。熟悉的生活場景,使學生的情緒放松了,課堂關注度也提高了。學生很快從圖片上找到了球門、石凳等物體上自然線條形成的角。接著教師啟發學生回憶做操的動作,通過“動一動,比一比”的生活實踐,發現了身體動作形成的角和工具類物體形成的角(剪刀等)。立體的生活體驗,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程度很高。之后,教師還引導學生觸摸、制造真實的角,有的學生拿起文具盒,有的折紙,有的用筆拼湊,進一步在自然、趣味的體驗中,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生活化教學,并不是新鮮的教育理念,但是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往往不夠透徹,利用生活實例啟發學生,缺少層次,致使生活化教學只不過作為一個名詞展現給教育管理者而已。教師要把握好生活實例的引導方向和形式,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欲望,使學生樂學、好學。
二、通過有效情景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學生在情景中學習不但不會感覺到枯燥,還會感到很有趣,可以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求知欲及好奇心,好奇心有了,學生就會自覺的去探索學習數學,數學課堂的效率會明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更好。例如,在北師大版的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部分《乘法》的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手段,在課堂上向小學生展示動畫,站成六排四列的學生除了可以用6+6+6+6的方法計算人數之外,還可以用6*4來計算,幫助小學生認識到有些加法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就會感到好奇有趣,認識到加法和乘法之間的共通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現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
三、小學數學課堂畫圖教學的實施策略
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而言,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存在著許多不適,而且小學生生性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而畫圖教學法具有形象、直觀的鮮明特點,可以將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更加有效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巧妙地應用畫圖教學法,可以讓小學生享受學習樂趣,潛移默化地接受和理解數學知識。例如,我們在進行“雞兔同籠”教學時就可以教學生畫圖,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先教會學生畫一些相對簡單的圓形來代表不同動物的頭部,然后畫兩根豎線來代表不同動物的腳,在畫畫的過程中可以隨時進行修改。在學生畫完之后,由教師選擇一些作品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并請畫這幅作品的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在這樣生動活潑的教學課堂上,學生在簡單且有趣的畫畫過程中,可以直觀地認識“雞兔同籠”中“幾個頭、幾只腳”的問題,進而激發對此類數學題目的興趣。
四、轉變語言風格
語言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工具,很多數學教師長期以來都認為不必注重語言的表達能力,只要認認真真搞好教學就可以了。實際上,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教學理念。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勝任教學任務的第一要素。所以,教師要想搞好教學,就必須要過好語言關。例如,我們喜歡相聲,但更喜歡小品,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相聲演員幽默的語言所起的作用,而小品除了語言的幽默感之外,還需要表演形式的幽默,才會使人發笑。由此可以看出,幽默的語言對于吸引人的注意力,使人發笑,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作為教師,要想提高自己課堂的教學吸引力和教學效率,使自己的課堂成為學生喜歡的陣地,就必須要轉變自己的語言風格,增加自己語言的魅力和內涵。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喜歡自己的教學。
(一)學習幽默的語言
可以多看一看喜劇,聽一聽相聲等文藝作品,從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精神食糧,并且在實際生活中還要具體進行實踐,試著幽默起來,但是一定要注意幽默并不是低俗,并不是開玩笑、講笑話,而是一種富有知識內涵的文化積淀。所以,教師不要為了單純幽默而幽默,那是對幽默的錯誤理解。真正的幽默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機智表達,是一種非常高級的語言藝術,要想掌握高超的幽默語言,就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積累、生活經驗積累、教學經驗的積累。只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提升以后,才會隨機說出既有幽默感,又非常機智的語言。
(二)學習幽默的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也是語言的一種。多數人都認為語言就是純粹的用嘴說出來的話語,實際上是錯誤的,語言包括口頭表達語言、肢體語言、表情語言、服裝語言等。曾經有一位年輕的男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會跳著流行的舞蹈上課,吸引了非常多的學生要來他的班級學習,而且教學效果也出奇得好。這就說明,肢體語言對于教學同樣重要。合體得當的肢體語言,有助于教師表達自己的意思,有助于推動學生積極向上的情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教師一定要注意,課堂上的肢體語言,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耍寶,要為自己的教學服務。
學習快樂,成長快樂。使小學生樂于學習,愛上數學,這對學生以后的生活有非常大的幫助。夸美紐斯曾說過:“學校是造就人的工廠。”每個學生都是正在發展的有潛力的人,教師的任務是在教會他們知識的同時激發其潛能,使學生能夠走得更高、更遠。
參考文獻
[1]張應貴.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2(10):55.
[2]羅增儒,李文銘.數學教學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99.
作者簡介
李春杰,本科學歷,小學高級職稱,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