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鳳貞
摘要: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不僅在學習中占據重要地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非連續性文本在現代社會運用廣泛,其實用性特征十分明顯。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指導教學的落實在小學階段尤為重要,小學階段的學習效果起到奠基作用,對日后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有直接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指導;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在第三學段的“學段目標與內容中,增加了這樣一個目標: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那么,什么是“非連續性文本”?為何要落實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我們又該如何開展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教學?
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非連續性文本是相對于敘事性強的‘連續性文本而言的閱讀材料,它是指由數據表格、圖表和曲線圖、圖解文字、憑證單、使用說明書、廣告、地圖、清單、時刻表、目錄、索引等組成,具有直觀、簡明、醒目、概括性強、易于比較等特點”。
觀近年小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現狀: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正式公布2009年第四次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學生非連續性文本分量表成績差異高達25分,在總成績高于OECD平均值的參考國家和地區中,上海在連續性文本和非連續性文本形式分量表上的成績差異是最大的,說明上海學生不同文本形式的課程內容分布很可能不均勻衡”。測試也表明上海學生閱讀連續性文本的能力非常強,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能力相對比較弱,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
但其實,非連續性文本在我們教學和生活中并不少見,語文課本中也有與非連續性文本相關的課文,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中的《新型玻璃》等,平時的語文測試中,也會出現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非連續性文本在學生的學習中是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非連續性文本不僅在我們學科學習中常有出現,同時在生活中也隨處可見,非連續性文本在現代社會運用廣泛,譬如看藥品說明書,看地圖或景點示意圖,看懂購物保修單,讀家電說明書等,其實用性特征十分明顯,與語文的“綜合性”、“實踐性”不謀而合。可是,從現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對非連續性文本教學的落實來看,很多還是沒有既定的策略,甚至沒有給學生講授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在生活中對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能力不強。為了推進非連續性文本教學,改變現狀,語文課程標準中增加了有關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目標要求。
從上述情況可見,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指導教學的落實在小學階段尤為重要,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方法指導可作為“生活與語文”鏈接的一個重要窗口,小學階段的學習效果起到奠基作用,對日后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有直接的影響,重視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指導是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
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指導
1、明確要求,準確把握年段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于“非連續性文本”提出教學目標針對的是第三學段。這是針對我國語文教育現狀相當謹慎地提出的,和以往關于非連續性文本教學的關注程度相比,這已經是歷史的進步。
在小學的高年級,學生必須掌握這一簡單的信息整合能力。對此,第三學段的目標是“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顯然,“簡單”兩字的表述,指向的是基礎,是一般性的非連續性文本。一般來說,其能力要求是在類別比較、圖文結合理解等比較淺顯的認知層面。這是我們在教學中要把握的前提。學會閱讀非連續文本,從中獲取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義的結論,是現代公民應具有的重要閱讀能力之一”。因此,我們的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能力。
2、確立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
依據課程標準中有關對非連續性文本學習的要求和我國語文教育在非連續性文本教學方面的現狀,通過實踐,對小學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指導進行如下探究:
根據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經研討和實踐,得出關于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方法——“定位閱讀法”,分別是:讀:讀題目,提取關鍵詞、看:回原文,看材料、找:找定位,圈點勾畫、想:想問題,提煉整合、答:扣題目,答周全。經課堂教學觀察和總結,這種閱讀方法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速度,繼而培養閱讀的能力。
“非連續性文本”的引入賦予了“新課標”以時代的氣息,也提出了教學實踐的新要求。學會從非連續文本中獲取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義的結論,是現代公民應具有的閱讀能力。要實現這種能力的獲得,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指導在教學中的落實是勢在必行的,為學生能在生活中自如地閱讀和運用非連續性文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 (2011 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張衛其. 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2.7-8語文,17-20
[3] 張祖慶,戴一苗.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與測評[M].浙江,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