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亞兵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
課堂教學缺乏活力,課堂氛圍比較枯燥乏味
在課堂教學中,依然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的主體性不夠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缺少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而且在學習中缺乏問題意識,只是把學習看成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不能看到學習其實還是一個不斷提出新問題的過程,從而造成學生厭學、淺學的狀況。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關注得較少
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個體差異性,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盲目地追趕進度,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至于學生對知識掌握不深、理解不透,從而造成學生學習的兩級分化:好的更好,落后的更加追不上。
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新穎,內容比較固化
有的教師在選取教學方法時,沒有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來安排,只是在課前進行預設,不管課堂的突發情況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反應,不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在學習時沒有興趣,也不動腦思考,只等教師告訴答案,學習效率低。
構建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策略
豐富教學“花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好奇心特別強烈,發現欲也很旺盛,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拘泥于形式,破舊立新,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也發現,學生已經不再喜歡教師呆板嚴肅、照本宣科地講解課文作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教師想要不斷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得根據教材內容不斷地轉換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讓學生不斷保持新鮮感。如設計有趣的導入環節,可以使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拓展思維能力。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想要構建智慧的語文課堂,就必須重視在課堂開端時的趣味性。常用的導入有謎語導入、故事導入、游戲導入、提問導入、懸念導入等。
如在《新型玻璃》教學時,就可以運用提問導入。在新課開始之前,教師對題目進行提問,如:“在生活中我們已經認識了幾種玻璃,它們都有什么特點呢?”然后再讓學生自己對題目進行質疑:什么叫新型玻璃?新型玻璃和我們常見的玻璃有什么不同之處?新型玻璃在哪?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去讀課文,這樣學生才會積極地閱讀課文,并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還可以豐富自己的教學形式,將探究課、討論課、活動課等多種形式交叉進行采用,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如在《夢想的力量》一課教學時,可以采用討論課的形式進行。教師在旁引導學生:“瑞恩為什么會有那樣的夢想?瑞恩又為他的夢想做了些什么?最后瑞恩的夢想實現了嗎?”之后讓學生閱讀課文,分組討論,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看看哪一組說得最全面,教師再組織學生互相交流討論:“學了這一課你明白了什么?你們都有什么夢想?為了實現你的夢想你又該做些什么?”進而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表達內心想法。一堂輕松愉快的討論課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引入現實生活場景,讓教學貼近實際
學生生活在當今這樣物質高度發達的環境下,離課文中描述的場面相距甚遠,因此當課文中的內容反映到現實生活中時,往往會使學生對課文難以理解。
比如在學習《青山處處埋忠骨》時,小學生對于戰爭、革命、軍人鐵血之類的事物無法建立起情感和精神上的聯系,使不少的學生很難理解戰爭年代的崢嶸歲月與生命轉瞬即逝的危難,也感受不到和平年代的來之不易,從而會對課文產生質疑:“為什么毛主席明知道戰爭是危險的還讓自己的兒子去,不能換上別人嗎?我的父母在我做一些危險的事的時候,就會讓我遠離,不要做?!贝藭r此刻,教師與其枯燥地講授,不如借助智慧課堂來避免言語教育的索然無味,可以通過展示一些真人的愛國主義事跡或者博物館的文物圖片,讓學生切身體會文章中的描述。
又如在講授《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有的學生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所以很難理解文中的情感。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視頻,如《唐山大地震》。學生在觀看的時候會融入電影情節中,更加能深刻體會到在地震時父母身上所蘊含的愛的力量。借助音像、影視資料,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體驗當時的艱苦和感情,再回到教材中,就能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更深的把握,也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創作感情。
總之,在教材中引入現實生活,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方式更加靈活,看問題的角度更加全面,從而讓學生的智慧充滿整個課堂。
結語
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建構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小學生在一開始學習語文時就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才會變得更加智慧,使小學語文智慧型課堂的構建落到實處,從而實現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