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偉偉
近年來,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逐步深入和完善,核心素養體系的建立也被認為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通過分析、運算、推理以及判斷等過程,來達到掌握數學知識以及對知識靈活運用的目的,所以培養學生形成數學核心素養,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數學課堂教學要點分析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開展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當中,需要在適當的時間向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學生通常情況下會按照教師課堂所講的方法或按照教材方法進行解題,很少通過自主思考來獨立解決問題,對培養學生養成核心素養會造成不利影響。針對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小學生具有的強烈好奇心,鼓勵學生勇敢提出自己的疑問,以此激發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解“百分數”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出“服裝店同時賣出相同的衣服,每件衣服的賣出價格均為150元,但是其中一件賠了成本的30%,而另一件賺了成本的30%,試問同學們,服裝店賣出兩件衣服是賺錢了?還是虧本了”這樣一個問題,并通過借助此類問題來擴展知識點。在教師舉例示范完成后,讓學生聯想與自己生活相關的例子,教師在旁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對問題形成更加全面的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度,進而達到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培養小學生的探索能力
基于年齡特征,小學生更愿意參與實際的教學活動,所以對小學生來說,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實踐操作,由教師引導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更容易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進而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由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不是十分強,在邏輯思維性較強知識點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難度,所以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對知識進行探索。
例如在講解倍數問題時,學生對于2的倍數以及5的倍數不能很好地進行理解和掌握,教師這時就可以引入“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這一問題,由學生動手列表格,并列出100個數字,讓其動手列出3的倍數有哪些,再討論是否可總結出3的倍數特征。如果無法總結出3的倍數特征時,可以由教師列出幾個3的倍數,并將各個位上的數相加,總結出3的倍數,得出其各個位上數字的和相加一定是三的倍數,并對這一結果的準確性進行驗證。在這種由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的課堂教學方式下,能夠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進一步使學生的探索思考能力得到增強,進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積極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首先需要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學生如果缺乏良好的思考習慣,在解決一些具有難度的問題時就會束手無策,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學生數學興趣的養成。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設置一些難度適宜的問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并給予適時的引導,啟發學生能夠拓寬思考思路,進而得到正確答案。
例如教師在講解“組合圖形面積”時,首先帶領學生復習長方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等基本圖形的面積公式,之后由教師畫出組合圖形,讓學生利用自己目前所學的知識思考組合圖形的計算方法,在學生無法算出正確答案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組合的基本原則將組合圖形轉變為基本圖形來計算,這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動手將組合圖形變為基本圖形,由學生自行計算,在講解完成后,教師繼續畫幾個組合圖形,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較為密切的學科,所以隨著小學生年級的增長,對于數學的認知水平也在隨之提升,所以需要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技能和學習數學的態度。但是由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相對較少,對于生活中許多實際問題無法很好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因此,為了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借助生活實例,來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解百分數問題時,可讓學生計算班級中男生和女生所占的比例分別有多少,讓學生能夠認識到實際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并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而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結語
小學數學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基本階段,也是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在重視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創新能力、探索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同時,教師也需要重視創新教學方法,以此來不斷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切實讓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