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榮 胡佳琴
隨著社會的進步,“健康第一”的觀念已深得人心,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的發展,游泳已成為大多數人追求的一種時尚運動,學會了游泳更代表掌握了一種技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速成游泳的目的,使學員盡快在短期內學會游泳。
選題依據
可以持續不斷地堅持游泳超過200米以及對踩水技能的掌握應該是一個人學會游泳的最低標準。只有符合這個要求,才能在較深的水域游泳面臨一般的溺水等情況的時候可以應付自如。
確立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游泳,是一項受到廣大群眾喜愛的運動。原因在于,游泳不但能消暑降溫,還能增強關節靈活性、肌肉的柔韌性,增強呼吸肌的力量,使肺活量增加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
6周歲以上、身體健康的游泳初學者。其中14歲以下兒童、青少年男女共324人(其中6~7歲44人;8~9歲96人;10~11歲58人;12~13歲61人;13~14歲65人)。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查閱游泳運動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及相關的書籍等文獻資料,并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為從根本上提升高中蛙泳教學的質量及高效性,現階段高中蛙泳教師就應將工作的重點放在轉變原有教學理念上,并針對實際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相關研討,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貫徹落實在日常蛙泳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校管理部門應做好提升高中蛙泳教師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的工作,注重在教師群體中強調應用新課標改革的重要性,并定期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及業績考核等活動,結合高中蛙泳實際教學情況,構建起一系列更完善更系統的課堂教學管理機制。
實驗對比法
目標:對相同年齡初學者采用不同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關系進行研究;對不同年齡層使用蛙泳速成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關系進行研究。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也可采取結合多種教學手段的方式,以打開教學新思路,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例如,教師可在高中蛙泳原有的基礎上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學生以學習能力及性格特征劃分為學習小組,并在教師講解蛙泳中的知識難點時,事先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討論,以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通過自主的方式將不同觀點加以整合,進而高效地掌握及應用新知識。
在高中蛙泳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工作重點放在對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調動起全體學生對問題的積極思考,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時,既能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有效理解,又能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索,聯系起蛙泳的基礎知識,從而更好地串聯起蛙泳知識鏈條。不僅如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期間還要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設計難易有度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增加學習自信心,進而激發出對蛙泳的熱愛。
另外,在高中蛙泳課堂上應用提問手段時,教師還要重視對提問模式的創新,要有效活躍課堂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通過新穎的方式對蛙泳產生極大的興趣。就目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而言,教師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對整個學習小組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及相互討論,擁有一種解決問題的滿足感,并且這種模式會使學生在分工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其團隊精神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為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傳統具體的教學方法:基本按腿部動作教學——手臂動作和手臂與呼吸配合動作教學——完整配合動作教學的步驟。速成教學方法采取的步驟、措施等。
研究結果與分析
對采用不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成績進行統一測試,按優、良、及格、不及格等級進行評定。
通過調查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6~7歲之間的游泳學習者和8歲以上的游泳學習者存在很大的不同,10歲以上的差異不大,在10~13歲之間的游泳學習者能夠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可是年齡超過13歲的學習者慢慢減弱了學習效果。所以學習游泳最好的時間是11歲前后,而分班要根據不同的年齡來定,這樣在教學上才能更合理、更好地安排時間,進一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建議
游泳速成教學的建議:
一是浮板蹬腿與抬頭呼吸的配合是蛙泳學習速成教學法技術的關鍵。
二是學習蛙泳蹬腿時注意翻腿時的腳腕需勾緊與小腿外翻,而且蛙泳腿的動作由慢到快,注意節奏。
三是增加實踐課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