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君
教育工作者在進行小學語文教育的時候要從兩方面抓起,首先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讀不看,學生自然就不會說,這也就阻礙了學生表達能力的養成,所以,在小學教育事業中,學生的閱讀培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對于小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他們情感教育的培養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需要有一個課程構建的方案和模型,從而更好地在進行教育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其對閱讀產生強烈的興趣。
關于小學語文閱讀的教育
閱讀是對新鮮事物認知的一種方式,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從書本上獲得許多前所未知的東西,小學生好奇是天性也是本能,他們懷揣著這種天性去閱讀、去發現,才能更好地體會學習的樂趣,也更有利于教師工作的開展。而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很薄弱的,他們之前沒有接觸過這種方式的學習,所以在最開始他們會對閱讀產生抵觸的心理,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來幫助他們克服這種心理,并教會他們如何去閱讀,怎樣去閱讀,用自己的感染力去帶動他們。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有良好的耐心和細心,也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在最初接觸閱讀的時候,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就是他們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他們需要學習和效仿的。因此,教師在教授他們怎樣閱讀的時候,語調語氣都需要十分注意。小學教師的教育就像是在白紙上做畫,一群童真無邪的小學生們就像是一張張白紙,教師不管從起筆開始還是到落筆結束,都關系到這張白紙能否成為一張成功的畫作,而閱讀就是這張畫作的起筆,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帶學生們進入閱讀這個美好的世界,用自己的教學讓學生們徹底愛上閱讀這個學習語文的方法,這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關于閱讀的情感教育
人們在接觸不同事物的時候產生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情感是非常淺顯和幼稚的,他們會用各種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如開心,或是悲傷難過。他們有看到事物現象的能力,可又不具備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時間的推移,他們對很多事情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這種想法和判斷很多時候是不準確的,這就需要教師們在進行情感教育的時候能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在一種學生對教師有足夠的信任、教師對學生有充分關懷的情況下,完成對他們的教育。而尊重是最有利于情感溝通的方式,只有在學生和教師相互尊重的基礎下,學生才能發揮自己無限的潛能和內心的驅動力,教師也才能更加理解學生,從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地去想問題。
此外,教師作為跟學生情感溝通最多的人,一定要承擔起責任,比如,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讓他們的情感跳動起來,因為只有在情感活躍起來的時候,才能使其融進血液并融入靈魂。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學生特別容易受到課文的具體內容和某個具體人物的感染,比如課文“司馬光砸缸”中的司馬光人小鬼大,機智英勇的形象會深入他們的腦海,所以教師在朗誦課文的時候就需要帶動學生們的思維,把他們帶到預先設定的環境中,讓他們身臨其境,感受當時緊張的氣氛,這種情感不是外在的東西,也不是教師可以硬性強加到學生身上的,而是一種精神的融入,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只有使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真正地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體會文章的真諦,才能得到靈魂上的升華,體會到豐富的情感。
教師也要給予學生一種獎勵的機制,在閱讀某一段落的時候可以給予學生一些掌聲,讓學生有滿足感和成就感,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一句表揚、一個肯定和一個贊賞,他們在某一方面得到了肯定就會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更加孜孜不倦地閱讀和學習。同時,表揚他們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比如不能表揚得過于膚淺,也不能表揚得過于夸張,要在事實的基礎上給予他們肯定,讓學生也能感受到教師的熱情,也有利于升華師生的感情。其次,教師還要善于帶動課堂的氣氛,要營造一個非常有激情的氛圍,讓學生受到感染,才更有利于學生情感的迸發與共鳴。
結語
小學階段是教育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時期,學生的很多行為習慣和思考方式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所以更要重視他們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表達。小學生們懷揣著無比真摯的熱情走進了小學的大門,在這里他們將會學到很多他們以前從未接觸的東西,作為教師,教育事業工作者,一定要以自己的情感去帶動他們并感染他們,讓他們在你的關懷中愛上學習,從而掌握判斷對錯的能力和面對不同事情時情感的處置能力,使其得到靈魂的升華,精神層面的凈化,陶冶情操,從而可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駛向勝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