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峻嶺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在新課改下取得了顯著的改革效果。但是小學信息技術的學業評價依然以“重知識、輕技能”為主,這就嚴重限制了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全面發展。本文將從合理使用考試評價、全面引入過程性評價、建立“線上+線下”全面測評體系三個角度,討論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中學生學業評價的具體做法。
學業評價是甄別、篩選和評估教學效果與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教師應合理利用學業評價來關注小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獲得的學習效果。可以說,良好的學業評價可以讓小學生明確意識到自己在信息技術學習中所獲得的進步與發展,對每一階段的學習計劃心中有數。但是,過于看重結果的學業評價卻會給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帶來“功利化”教學問題,導致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人才培養定位模糊不清,使小學生失去樂趣。為了避免不當評價帶來不良后果,教師可以從下面三個方向來實施學生學業評價。
合理使用考試評價
考試評價備受詬病的原因不在于考試評價本身,而在于教師對考試評價的過度使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考試評價是檢測小學生在某個時期所習得的信息技術知識的重要方式,也是讓小學生了解自己現有信息技術水平的最佳途徑。因此,教師應適當使用考試評價,發揮考試評價對小學生的激勵作用。
在信息技術學業評價中,我會利用EXCEL軟件定期匯總小學生的考試成績,然后為每個小學生制定“成績曲線圖”,利用折線圖來讓小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與不足。這種考試評價其實是對小學生個人的學習成果進行信息判斷的,能夠直觀反映出小學生的學習變化,便于小學生分析自己的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學習方法是否有效、還存在哪些知識“盲點”等問題,進而讓小學生根據自己的成績波動制定下一輪的學習計劃。
另外,針對一些好勝心強、競爭意識鮮明的小學生,我會適度進行橫向對比,為這些小學生樹立“趕超榜樣”,以競爭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以昂揚、積極的學習態度來學習信息技術知識。
全面引入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是對小學生的學習過程與課堂表現進行教學評判的一種評價活動,將過程性評價引入小學信息技術學業評價體系之中,可以獲得全面、客觀的評價信息,有利于讓小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及時調整學習進度,靈活選擇學習方法。
在過程性評價中,我常常借助于學生自評、互評與“課堂觀察表”來組織評價活動。比如在“POWERPOINT 基本操作”課程教學中,我鼓勵小學生評價自己的學習表現。有的小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不做“頤和園”,而根據實際情況整合了幻燈片的文字輸入、編輯、格式設置、版式更新等知識,制作了“美麗的校園”或者“我們的城市”,指出自己已經靈活掌握了這些技術操作;有的小學生認為與其他同學討論和交流處理與美觀幻燈片的交流活動十分有趣,認為這種互動學習方式可有效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與人際交往能力;有的小學生則指出了自己的疑問點,比如不知如何在幻燈片上編輯圖片等,認為自己應在課后主動練習POWERPOINT 的各項操作。待小學生自評結束之后,我還鼓勵他們相互點評彼此的學習表現,然后鼓勵小學生將自己的學習表現記錄在“課堂觀察表”上,將其裝訂在“學生成長記錄袋”中。長此以往,小學生便能客觀認識自己與評價他人,客觀認識自己應用信息技術的實際能力。
建立“線上+線下”全面測評體系
“線上+線下”測評體系是指利用信息技術軟件來輔助的常規評價手段,通過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兩種方式來構造一個結構更為完整、內容更為豐富的信息技術課程學業評價體系,保證學業評價對小學生起到啟示作用。
我常常會以“電子作品+考試成績”的方式來全面測評小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效果,這種方式是為了避免錯誤判斷那些實踐能力較強,但是理論知識不扎實的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
電子作品可考察小學生應用信息技術水平的能力,而考試成績則可對小學生進行常規判斷。就如在“Nero(制作光盤)”一課中,我便同時要求小學生上交紙質練習題與電子作業(電子作業是小學生利用Nero制作光盤的作品成果),然后根據紙質練習與電子作業來綜合評判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情況。
另外,除了這種方式之外,我也常常會利用計算機軟件來錄制小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通過教學視頻來觀察小學生的微表情與神態舉止,以此來判斷信息技術教學是否真正激發出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小學生也可利用各類網絡通信平臺來闡述自己的學習變化,比如通過發郵件、留言等方式來表述自己的學習心得,我會定期收集學生評價信息。
結語
總而言之,學業評價關系著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改革進程,只有科學、有效的學業評價,才能讓小學生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過分驕傲,以客觀、平和的學習心態來面對信息技術的學習任務,在學業評價的引導下挖掘自己的學習潛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與信息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