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南
我校申報的課題“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特色課程開發研究”經無錫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批,于2014年7月被列為無錫市教育科學“十二 五”規劃立項課題。學校成立了課題研究組,構建了完整的課題管理網絡,課題研究保障制度,邀請相關專家進行理論和方法的指導,提高課題組教師的理論修養,定期召開課題研究沙龍,及時跟進研究的進度,為順利開展課題研究活動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支撐。通過課題的研究實踐,深刻體會到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做好以下的幾點。
明確課程開發的思路
承接學校“十一五”課題“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研究的成果,以奧林匹克教育理論、校本課程開發理論為指導,以學科教研組為主體,把奧林匹克精神與學校特色建設和學生成長的要求緊密結合,聚集學校文化內涵,提升學校辦學理念,形成完整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方略、課程評價方式等的特色課程體系。強化過程研究,注重階段成果,借鑒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的成果,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進行探討研究。
掌握課程開發的具體內容
奧林匹克教育核心價值與我校內涵特色發展關系的研究
用文獻法對奧林匹克教育核心價值及發展進行調查,了解國內外奧林匹克教育的歷史及現狀,根據調查明確奧林匹克教育核心價值的內涵及學校教育存在的關聯及相異之外。
學校特色課程開發中融入奧林匹克教育的策略研究
應用課程開發的成熟理論,明確課程開發的一般操作流程: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策略、課程評價方式等。在此基礎上提煉形成參考資料或實踐經驗,為全校開展研究提供借鑒,為整項研究奠定實踐研究基礎。
教師課程開發研究能力培養與提升的研究
培養提升學科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在特色課程開發中如何用自身的能力去實施特色課程,從而對學生的成長產生影響,是學校特色課程開發的實踐研究重點。
架構完整的課程體系框架
校本課程開發這一術語源于英文——school-based curriculum evelopment,意思是“教師和學生一起規劃、設計、實施和評價他們自己學校的學程或教學單元”。它是在中小學多年來實施活動課、選修課和興趣小組活動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的課程開發策略,意思是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理念和實際情況自主開發一部分課程,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
通過問卷調查,明確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學校發展和教師的專業能力,初步完善了課程體系的框架。
知識拓展:歷史認知課程
經過多年的發展,奧林匹克運動會形成了一系列獨特而鮮明的象征性標志,如:奧林匹克標志、格言、奧運會會旗、會歌、會徽、獎牌、吉祥物等,這些標志有著豐富的文化含義,形象地體現了奧林匹克理想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內涵,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等等。通過對這些知識的校本化開發,可以拓展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開拓視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學科融入:浸潤融入課程
“奧林匹克精神”強調相互了解、友誼和團結,就是要形成一種精神氛圍。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懷,去認識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領悟到各個民族都有著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創造力,學會尊敬其他民族,以比較客觀和公正的態度去看待別人和自己,虛心地吸取其他文化的優秀成分,不斷豐富自己。其次,奧林匹克精神強調競技運動的公平與公正,只有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競爭才有意義,各國運動員才能保持團結、友誼的關系,奧林匹克運動才能實現它的神圣意義。作為學科融入的課程開發,就要結合學科特點與奧林匹克精神中的某一點或幾點,形成校本課程,強調的是精神的融入和滲透。
俱樂部活動:活動實踐課程
奧林匹克運動是人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杰作,它將體育運動的多種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影響力遠遠超出了體育的范疇。奧林匹克運動不僅構成了現代社會所特有的體育文化景觀,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愉悅人們的身心,更以其強烈的人文精神催人奮進,生生不息。校本活動實踐課程就是結合奧林匹克運動的活動,形成一系列的活動實踐課程,以俱樂部的形式開展。
及時鞏固推廣課題研究成果
關注課題組研究目標,關注課題研究需求,關注課題研究成果。通過課題組例會、研討沙龍等制度,及時準確地反饋并推廣研究成果,培養和發揮科研骨干的積極能動作用,引領和帶動一大批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通過機制建設,進一步提升課題研究的層次、價值和有效性。
課題研究的思考
課題已進入準備結題的階段,根據結題的要求和回顧前段課題研究活動的過程,認識到學校特色課程的開發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明白學生的實際需求,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和開發校本課程,從“學校讀本”走向“學生學本”。第二,需要明晰“三級”“三類”課程之間的關系,走向轉化生成,同時主動接納地方特色教學資源,促進學校課程體系的發展。 第三,充分調動教師積極參與的意愿與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相結合的原則。第四,把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相結合,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同時,學校也要提供專業的指導與引領。